《品中国文人》屈原篇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邂逅刘小川的了《品中国文人》,抱起书一口气看完了第一篇《屈原》,大笑于才华横溢的流氓文人张仪的各种斗法,啜泣于屈原悲愤遗憾抱石投江,这一夜,我穿越了两千年,陪伴屈原走完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心情波澜起伏,此时眼眶仍温湿。如若宇宙真的有多维次空间,我多么希望,两千多年前的你,能够感受到千万颗热爱您的心,那一丝宽慰,或许也能为你带去一点温度吧。我多么想深拥你,多想告诉你:你的爱国情结感动了华夏儿女两千年。你所处的那个时代,辩士策士们奔波于各国之间,国家意识淡薄,即便是孔孟夫子也都以诸国为国。而你!却自始自终以祖国兴亡为念,偏信偏听的楚王不以你忠贞耿直为宽慰,被流放羞辱,你却依然一颗冰心在玉壶。为你痛!为你致敬!

  这轮明月,你我共拥有。以茶代酒,敬你。

  屈原作为失意臣子的形象在司马迁的描述中得以凸显:文人与君王的爱恨交织的关系,由屈原作了开端,后继者绵绵不绝。唯美这一层,则由于楚地之原始宗教体验的缺失,是屈原在文字中的间的身影显得游移和缥缈,而游移和缥缈本就是一种美。

  《楚辞》是南方文化的结晶,是长江流域的产物,她与黄河流域诞生的《诗经》宛如长江与黄河共同滋养了华夏儿女,催生绵延百代的华夏文明。

    楚国灭了,楚声却响彻了华夏大地。

这中间可能隐藏着华夏特殊的人文地理的奥秘。项羽是力量型的,屈原是文化型的。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屈原却让南方文化的生活意蕴审美气象牢牢扎根于北方。文化的柔性之力是朝着生活的多元、审美的多元,文化的本质性力量是由生活的多元来维系的,她近乎本能的拒绝刀枪。

  屈原的丰富性是由南方的生活所决定的。人神浑然一体,是朝着人的神性、诗意,朝着生活的丰富、人性的丰富。文人易感,文人发牢骚,源头在屈原。发牢骚则意味着有深怨,这深怨从何而来?从理想、操守、才华而来。优秀文人几乎都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不拿原则做交易。屈原是最早、最经典的个例。

  屈原的爱祖国,感动中国两千年,屈原年轻时所作的《橘颂》是爱祖国的诗篇中最朴素最动人的,因朴素而动人。屈原的语言艺术、行为艺术,缠绕着后世的中国文人。

  两千多年来,单为屈原留下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端午节是民间自然形成的,不是哪个皇帝钦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