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舊事,放鞭炮(25)

鞭炮,據說是火藥發明後的副產品。至於說,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燃放鞭炮的,本人也無從考證,只是從人們春節張貼的對聯上的描述可見一斑。“爆竹聲聲辭舊歲,柳青花紅又一春”,燃放鞭炮是一種喜慶的象徵。

往年的今月,尤其是每年進入農曆臘月十五以後,無論是城市或是鄉村,所有街道的兩旁,鬧市的各個路口,臨街的大小店鋪,都呈現出一片紅紅火火,辭舊迎新的歡樂景象,買春聯的,售中國結的,兜售各種年貨的,這中間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琳琅滿目的鞭炮銷售點兒。一掛掛,一串,一百頭的,一千頭的,一萬頭的,大的,小的,甚至更多頭的,真的是枚不勝舉。

燃放鞭炮,除了能爲節日帶來些許喜慶氣氛外,其實也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難以預防的傷害。

首先,就是燃放鞭炮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從祭竈開始,到處都是噼噼啪啪的響聲此起彼伏。目可及處,煙霧繚繞,如夢如幻,也是人們多少年來揮之不去的空污夢魘。其次,在政府還沒有禁止燃放鞭炮的年頭,時不時的人們會聽到,某地製作煙花爆竹的廠家,因爲操作不慎,就連人帶物一飛沖天!又有多少風華正茂的少年,因爲燃放煙花爆竹而炸瞎眼,崩斷手造成終身傷殘。

燃放鞭炮能帶來喜慶,燃放鞭炮也能烘托人故去時的哀傷。在衆多燃放煙花爆竹的場合,無一例外的都是通過煙花爆竹的燃放,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進而提醒人們,今天某人某家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臘月二十三,是乾親戚拜見乾爹乾媽的吉日,燃放鞭炮以示熱情。除夕夜子時家家燃放鞭炮,以示辭舊迎新。嫁女娶妻時燃放鞭炮,用以向衆人詔示,孩兒已經長大成人。某家添丁增子時燃放鞭炮喫喜酒,是在告知大家,他們已經繼有人。

在我的青少年時代,只是見到過別的人家燃放煙花爆竹,自己和家人只是聽聽響聲而已,要麼是在別人舉行婚禮時候,要麼是村裏誰家死了人的時候,要麼是在燈節廟會上舞獅耍龍的熱鬧現場中。無論怎樣,也不曾記得家人過年節時買過鞭炮,更不曾經親自去燃放過鞭炮。不是不想買來鞭炮燃放,而是因爲家裏確實沒有這筆額外支出,如果有買菸花爆竹的錢,還不如買些大肉包餃子過節呢。

鞭炮,或者是煙花爆竹,不放也罷。畢竟燃放與否,一切都會照舊發生。只不過,天會更藍,傷害也會發生的更少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