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人造物質量首超全球生物量


圖片來源:HUSEYINTUNCER/ ISTOCK

來源:科學技術哲學

作者:辛雨

12月10日,《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建築、道路、汽車等人造物體的質量現已超過地球上的生物總量,而每週的新增物量相當於地球上近80億人口的總重量。

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新學院大學城市生態學家Timon McPhearson說:“如果你以前不相信人類統治着這個星球,那麼現在你應該相信了。”

未參與該研究的奧地利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社會生態學家Fridolin Krausmann補充說:“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比較。”

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有很多衡量標準,化石燃料的使用讓溫室氣體排放量飆升至80萬年來最高水平,農業和住房改變了70%的土地。

在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滅絕中,人類“消滅”了無數的物種。

研究人員宣稱:“我們生活在一個以人爲主導的新時代——人類世。”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繫統生物學家Ron Milo及其團隊估算了1900年至今的全球生物量和人造物質量的變化。

研究表明,過去120年的變化是巨大的。

20世紀初,人造物質量相當於總生物量的3%左右。

從那時起,材料大約每20年翻一番,如建築材料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從磚過渡到混凝土,20世紀60年代人們又開始使用瀝青鋪路,二戰後各種建設也持續增加。

同時,由於森林砍伐等原因,總生物量從1900年開始逐漸下降到1.1萬億噸左右。

今年,人造物質量最終超過了地球上的總生物量。

這種轉變的時機取決於生物量的估算是否含水。

如果把水算在內,生物量在2037年之前仍將大於人造物質量。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在今天,這種對比也令人警醒:塑料的質量是動物總量的兩倍。

研究人員總結說,這些發現爲人類世的概念增加了分量。

“這是一個跡象,轉變確實發生了,這個名字是合適的。”Milo說。

美國博爾德環境研究組織“未來地球”負責人Josh Tewksbury說,這項新研究鞏固了人類對地球影響的證據,但這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具體問題。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環境人類學家Eduardo Brondizio指出,在發展中國家,城市缺乏足夠的住房、污水處理廠和其他基礎設施,缺乏人造材料對人類來說是不公平的,而且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他認爲,“不是基礎設施本身不好,我們的建設方式纔是問題所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城市可持續發展的Xuemei Bai說,基礎設施將繼續擴張,且發展中城市的擴張速度最快。

她指出,生產原材料涉及的所有能源都可能危及國際氣候目標的實現,但城市提供了一種規模效益,如城市的人均道路和自來水管道較少。

此外,她還認爲,技術和政策的創新可以幫助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國際人類世工作組成員韓永明認爲,這項研究確實非常重要,它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但是,人類世本身是一個地層學概念,它的具體年代還需國際地層委員會根據地層標準定義。

國際地層委員會正在從地質學角度出發,如尋找層型剖面,來確定人類世的具體時間。

“地層時代的劃分有一定標準,並非通過某一方面的特徵變化就能確定。”

韓永明對《中國科學報》表示,該研究很好地展現了人類活動對地球變化的影響,但人類世的具體時間定義尚不能簡單確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3010-5

《中國科學報》 (2020-12-11 第1版 要聞)

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評測;開展互聯網(城市)雲腦研究計劃,構建互聯網(城市)雲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爲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

  如果您對實驗室的研究感興趣,歡迎加入未來智能實驗室線上平臺。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