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接近“零門檻”,華爲如何讓製造業成爲AI普惠先行軍?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5G時代磅礴而來後,AI從技術到應用的落地也與5G有着越來越緊密的聯繫。

最近在廣州開幕的世界5G大會,就專門開闢了一個AI分論壇——“第三屆中國(廣東)人工智能高峯論壇”,基於5G技術探討AI如何加速在各場景的滲透,迸發出許多亮眼的觀點,也有很多新銳的AI應用或產品亮相。

會上,在數百位嘉賓的見證下,爲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水平,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簡稱“琶洲實驗室“)與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頭部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院士、琶洲實驗室主任徐宗本院士作爲代表出席簽約,華爲雲與計算中國區副總裁、廣東雲與計算總經理鄭殿海代表華爲公司簽約。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聚焦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製造等行業場景,共同建設面向行業的基礎軟硬件及算法創新平臺;同時共同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在區域形成人工智能產業聚集,賦能傳統行業,推動整個區域的產業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水平提升。

微信圖片_20201126173247.jpg

作爲5G產業的核心企業,華爲也一直是“AI普惠”的積極倡導者,華爲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發表了《AI使能數字經濟,構建領先ICT產業》的主旨演說,他認爲,“產業週期正在進入各行業開始數字化的信息化週期,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跨入數字化產業週期。”此外,華爲昇騰計算智能邊緣解決方案總監吳浩則就華爲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進行了系統性的展示。

很明顯,華爲這次把AI普惠的目光聚焦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上,其原因,一方面在於製造業一向是5G最具價值潛力的領域,另一方面在於昇騰AI計算產生生態在前期的耕耘下,已經在智能製造這件事上深深地紮下了根,讓傳統制造轉向智能製造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

在這樣的推動下,製造業無疑將成爲“AI普惠”的先行軍,率先跨入數字化產業週期。

開發部署門檻再降低後,華爲讓製造業AI的獲取也變得更靈活

在過去,製造業的智能化,面臨最直接的痛點問題是開發部署門檻太高,傳統產業連接前沿技術,往往只有少數真正有能力的企業能在專門建立的團隊基礎上實現,而且,越是那些具備深度能力的技術,從技術到落地的過程就越“笨重”,一個AI應用項目從立項到上線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這些年,在科技巨頭的加持下,AI開發部署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華爲的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其直接意義是AI開發部署的門檻得到再一次降低,甚至無限接近“零門檻”,讓大大小小、各行各業的製造都能享受到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紅利。

具體來看,這種“再降低”,包括三個方面:

1、以全棧化的AI使能,讓製造企業獲取AI如同挑選“商品套餐”

普通人在電商平臺上購物,選好自己需要的喫喝玩樂產品,一鍵下單即可。

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具備的全棧式多層次AI能力體系,讓製造業獲得體系化AI能力如同購買一套組合商品一樣便捷:

圖片30.png

可以看到,昇騰在自主技術能力和生態打造下,已經形成了AI系列硬件、AI平臺軟件、製造行業A應用軟件的佈局,拋棄了很多平臺“賣盒子”式解決方案做法,而提供給制造企業一個自由選取的、可以一次性建立從底層到表層應用的能力體系。

製造企業們可以選擇不同場景適用的硬件,可以根據開發能力不同選擇MindSpore、MindX等開發框架自己開發應用,也可以直接套用SDK嵌入應用,還可以直接購買成型的應用軟件,不同數字化能力的企業,都能找到適配自己的AI能力來源方式。

2、以自由和便捷的部署,讓AI應用匹配不同的場景需要

在具體的落地執行環節,企業根據業務部署和場景需求,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以需要與生產一線相結合的底層硬件爲例,華爲昇騰目前提供AI加速卡(MXM接入卡、PCIE接入卡)、嵌入式AI工控機、箱體式AI工控機、AI加速模塊、推理卡等不同的選擇,通俗地說,看菜喫飯,企業既可以在已經具備的數字化基礎體系上選擇那些嵌入式硬件(如同我們普通人爲PC升級加個內存、顯卡一樣),也可以在全然沒有數字化基礎的情況下,直接選擇高集成度的方案。

而在製造業AI的應用過程中,邊緣計算的價值不言而喻,昇騰分論壇此次展示的幾個Atlas硬件產品,都自帶適應性很強的邊緣計算能力,例如Atlas 200加速模塊在低功耗需求的情況下實現了前端監測設備的強自主計算分析能力,還能適應低溫、高溫、潮溼等複雜的作業環境,充分適配各種一線製造場景。

由此,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實現了從開發系統到生產系統無縫融合、自由調整,兼具通用性和個性化的能力。

3、以極短的落地週期,幫助企業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抓住市場機會

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製造業同樣如此。

之所以要上線AI應用,根本上還是企業想要在新的時代快速適應市場的需要,以更高效率、更低差錯、更少的成本完成產品生產。

微信圖片_20201126121715.jpg

但是,當一套AI應用的落地週期被拖得冗長,很可能當系統上線後,外部環境的倒逼已經使得智能化原本服務的基礎製造業務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二者不再能夠匹配,這從根本上背離了智能製造的初衷。

華爲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除了再次降低企業獲取AI能力的門檻,更重要的是,在系統化解決算法開發難、應用開發難、業務部署難的多鏈條環節痛點後,大大縮短從AI算法到工業製造場景化的進程,讓製造業的AI能力上線更靈活。

一個典型案例是,華爲首批上線的mxManufacture SDK,做到了2天完成友達光電解決方案孵化,過去這個週期需要2周。

三路夯實基礎,普惠的同時華爲還在推動技術升級

僅僅是降低門檻還不夠,對AI來說,技術本身能否經得起考驗是推動普惠的同時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目前來看,在智能製造領域,華爲同時從三個維度夯實了AI技術與實踐的基礎。

1、技術先驗——“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

華爲各種對外技術輸出、生態營造都堅持“自己造的降落傘自己先跳”,先通過自有業務對技術和應用進行大規模檢驗,不斷完善、積累經驗後,將之整合、優化再對外輸出。

在智能製造這裏也是如此。作爲一個通信業務企業,華爲本身也有着大規模產線,與智能製造相關的昇騰產業應用,往往都會在這些產線上先行實踐。

例如,在質量檢測方式由人工、傳統機器視覺向AI視覺方式轉變的大環境下,AI可以極大地提高檢測精度同時減少對人力的依賴,華爲松山湖工廠80+產線以部署基於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的AI工業質檢能力(SDK、Atlas等),覆蓋服務器、無線、終端等產品,實現了99.9%的質檢準確率,讓產線質檢的工作量下降了60%。

有了自身實踐的支撐,華爲智造能力輸出變得更有底氣,也更值得客戶信任。

2、自我成長——體系化、自成長的實踐反饋體系

如果一個AI應用部署之後就不再變化,它可能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產線要求,例如,新出現的產品瑕疵特徵的識別等。

微信圖片_20201126191743.jpg

華爲在此次分論壇上展示的,是一套能夠實現自我不斷成長的AI體系。

目前,昇騰AI產業在政務、電力、金融、交通、製造等領域都積累了衆多的深度實踐案例,不斷反哺AI數據和算法能力的提升,優化全棧式平臺使能體系。

而具體到個體企業,昇騰完成了邊、端、雲一體化的算法自我更新體系,邊緣端出現未能識別的內容上傳至雲端,雲端更新算法,以微服務的方式又部署到邊緣,做到了對面對新情況、新環境的實時能力更新,讓一套AI應用體系始終有活力,而這,才符合企業在不斷髮展發展過程中對智能化不斷變化的需求。

換言之,我們看到的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不僅是一個靜態的全棧平臺,更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全棧平臺。

3、生態協同——聯合創新讓AI解決方案更優質

生態一直是華爲十分強調的點,正是藉助了生態共建共享共贏的力量,華爲政企業務才能快速崛起和發展,深耕智能製造同樣不例外。

在分論壇介紹具體的智能質檢識別能力時,華爲方面強調了聯合創新的概念,很多在產線上表現優異的AI能力,都來自於華爲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成果。

例如,電子組裝產線上對螺釘、塗膠等檢測及異物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9%,半導體晶圓產線對晶圓缺陷的智能分析準確率大於99%,集成電路產線IC品質監控AOI直通率提升10%-50%,紡織產線布匹印染預檢檢測效率提升50倍,等等,都來自於華爲與凌華科技、睿視智覺、埃克斯工業、艾聚達等優質合作伙伴的聯合創新,後者在AI視覺或製造業數字化服務方面都有深度的建樹。

只有強強聯合,才能創造出更優質的製造業AI解決方案,也才能加快AI能力在更多產業的滲透。

AI普惠獲得加速度後,智能製造時代也在加速到來

作爲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製造業往往被認爲是遲鈍的,對外界的變化不太敏感,笨重的身軀面對新時代要很喫力才能完成轉身,很多企業沒能夠做到,就此被淘汰。

如果製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還是如此,那麼更多企業將會在焦慮中逐步看到自己被時代拋棄的過程,這是痛苦的。但是,華爲昇騰智能製造使能平臺,以及更多類似的服務平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境況,通過無限接近零門檻的方式,繞過傳統按部就班的過程,快速提升傳統制造的智能化能力,實現製造到智造的轉變。

在以信息化爲代表的工業3.0快速普及的大背景下,以智能化爲代表的工業4.0正在加速到來,華爲在這次峯會上展示了一些標杆示範,逐步開始了佈局,但這一過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門檻變得更低、更多生態夥伴加入、不斷地技術錘鍊後,真正的AI普惠纔會在製造業全面實現,而從國家宏觀層面來看,通過工業4.0實現彎道超車也纔會更進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華爲與生態夥伴的智能製造佈局,還與產業升級實現了合流,例如爲晶圓廠提供的AI質檢服務,對提升良品率有可觀的價值,要知道,良品率一直是衡量一條先進芯片生產線是否足夠成熟的核心標準。

由此可見,AI推動智能製造,對我國的前沿產業佈局也有重要的底層化意義,在根本上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最後,借用華爲董事長徐文偉的話來說,“未來,基於5G,基於萬物互聯,AI將改變行業、改變世界。”在這場盛大的時代變革中,我們已經佔據了先機,終將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