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搞清楚網絡I/O模型?那怎麼入門Netty


本文是Netty系列筆記第2篇

Netty是網絡應用框架,所以從最本質的角度來看,是對網絡I/O模型的封裝使用。

因此,要深刻理解Netty的高性能,也必須從網絡I/O模型說起。


看完本文,可以回答這三個問題:

  • 五種I/O模型是什麼?核心區別在哪裏?

  • 同步=阻塞?異步=非阻塞?

  • Netty的高性能,是採用了哪種I/O模型?

1.掌握五種I/O模型的關鍵鑰匙

Unix系統下的五種基本I/O模型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分爲:

  • blocking I/O(同步阻塞IO,BIO)

  • nonblocking I/O(同步非阻塞IO,NIO)

  • I/O multiplexing (I/O多路複用)

  • signal driven I/O(信號驅動I/O)

  • asynchronous I/O(異步I/O,AIO)

每種I/O的特性如何,尤其是同步/非同步、阻塞/非阻塞的區別,其實很多人並不能準確地進行區分。

所以,我們先把最核心的“鑰匙”告訴大家,帶着這把“鑰匙”再來看I/O模型的關鍵問題,就能手到擒來了。

當一次網絡IO發生時,主要涉及到三個對象

  • 發起此次IO操作的Process或者Application

  • 系統內核kernel。用戶進程無法直接操作I/O設備,必須通過系統內核kernel與I/O設備交互。

  • I/O設備,包括網絡、磁盤等。本文主要針對網絡。


真正的I/O過程,主要分爲兩個階段

  • 等待數據準備階段。

  • 數據拷貝階段。數據準備完畢,從內核kernel拷貝到進程process中

以一個socket上的輸入操作爲例。

第一步通常涉及等待數據從網絡中到達。當所等待分組到達時,它被複制到內核中的某個緩衝區。

第二步就是把數據從內核緩衝區複製到用戶態緩衝區。

這裏,我們先記住這 兩個階段,掌握所有I/O模型區別的“關鍵鑰匙”就在它們身上。

2.五種I/O模型詳解

2.1 同步阻塞I/O, BIO

我們一般使用最多的,最基礎的I/O模型就是同步阻塞I/O。

典型應用:
阻塞socket、Java BIO


我們來解讀一下BIO的過程:

  • 應用進程向內核發起 I/O 請求,發起調用的線程 一直阻塞,等待內核返回結果。

  • 數據準備完畢,從內核kernel拷貝到用戶態內存(仍舊阻塞),然後kernel返回結果,用戶進程process結束阻塞,重新運行。

“關鍵鑰匙”分析:
BIO的特點就是在IO執行的 兩個階段 都被 阻塞 了。

所以,我們日常使用BIO模型的時候,提高性能的方式,就是採用 多線程

在一般的場景中,多線程模型下的BIO是成本較低、收益較高的方式。但是,如果在高併發的場景下,過多的創建線程,會嚴重佔據系統資源,降低系統對外界響應效率。

那是不是可以考慮使用“線程池”或者“連接池”呢?

一定程度上可以。“池化”的目的在於減少創建和銷燬線程的頻率,讓空閒的線程重新承擔新的執行任務,維持一個合理的線程數量,可以很好的降低系統開銷。

但是,“池化”技術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頻繁調用IO接口帶來的資源佔用。如果“池”上限100,而我們需要1000的IO,那並不能解決性能問題,這是由於BIO模型本身的限制決定的。

所以,需要非阻塞I/O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2.2 同步非阻塞I/O, NIO

BIO的阻塞問題,讓我們考慮使用非阻塞的NIO模型。

典型應用:
socket的非阻塞模式


應用進程向內核發起 I/O 請求後,如果kernel中的數據還沒有準備好,不再會“阻塞”等待結果,而是會立即返回。

從用戶進程角度講 ,它發起一個IO操作後,並不需要等待,而是馬上就得到了一個結果。

用戶進程判斷結果是一個error時,它就知道數據還沒有準備好,於是它開始發起輪訓操作。

直到kernel中的數據準備好了,一旦用戶再輪訓過來,就馬上將數據拷貝到了用戶內存,然後返回。

所以,在非阻塞式IO中,用戶進程其實是需要不斷地主動詢問kernel數據準備好了沒有。

“關鍵鑰匙”分析:

非阻塞NIO模型相比於BIO的顯著差異在於,在“數據等待”階段,不再“阻塞”,立即返回。

但是在“數據拷貝”階段,仍然是“阻塞”的。

雖然非阻塞模型避免了“數據等待”階段的阻塞,但是,採用輪詢方式,會導致系統上下文切換開銷很大,會大幅度推高CPU 佔用率。

因此,單獨使用非阻塞 I/O 模型的效率並不高。而且隨着併發量的提升,非阻塞 I/O 會存在嚴重的性能浪費。

我們可以看到,輪訓的目的只是檢測“數據是否已經就緒”,而操作系統提供了更爲高效的檢測接口,

例如select()多路複用模式,可以一次檢測多個連接是否活躍。

2.3 多路複用IO

多路複用實現了一個線程處理多個 I/O 句柄的操作,有些地方也稱這種IO方式爲事件驅動IO(event driven IO)。

  • 多路 指的是多個數據通道

  • 複用 指的是使用一個或多個固定線程來處理每一個 Socket。

典型應用:
select、poll、epoll三種方案
Java NIO


多個的進程的IO可以註冊到一個複用器(selector)上,然後用一個進程調用select,select會監聽所有註冊進來的IO。

如果selector所有監聽的IO在內核緩衝區都沒有可讀數據,select調用進程會被阻塞;同時,kernel會“監視”所有select負責的socket,如果任何一個socket中的數據準備好了,select就會返回;

然後select調用進程可以自己或通知另外的進程(註冊進程)來再次發起讀取IO,然後process將數據從kernel拷貝到用戶進程,讀取內核中準備好的數據。

可以看到,多個進程註冊IO後,只有一個select調用進程被阻塞

多路複用解決了同步阻塞 I/O 和同步非阻塞 I/O 的問題,是一種非常高效的 I/O 模型。我們可以直觀看到,這個模型的好處在於單個process就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網絡連接的IO。

“關鍵鑰匙”分析:

多路複用I/O,select階段,對於多路socket的“數據等待”階段而言,是“非阻塞”。

對單個socket的“數據拷貝”階段,也是“阻塞”。

這裏需要特別注意!!!!

其實如果處理的IO數不多的情況下,使用多路複用IO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 池化+BIO 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遲還更大。
考慮極端情況下,只有一個IO,多路複用需要 2 次系統調用(select + recvfrom),而BIO只需要 1 次系統調用(recvfrom)。

所以,多路複用IO的優勢並不是對於單個連接能處理得更快,而是在於能處理更多的連接。

2.4 信號驅動I/O

在使用信號驅動 I/O 時,當數據準備就緒後,內核通過發送一個 SIGIO 信號通知應用進程,應用進程就可以開始讀取數據了。


信號驅動I/O模型的最大特點,就是不需要process進程不斷輪訓內核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關鍵鑰匙”分析:

信號驅動I/O在"數據等待"階段“非阻塞”。

當數據準備完成後,信號通知process,process開始“數據拷貝”階段,這裏仍然是“阻塞”的。

信號驅動 I/O 有幾個缺陷:
1)在大量 IO 操作時可能會因爲信號隊列溢出導致沒法通知。

2)信號驅動 I/O 儘管對於處理 UDP 套接字來說有用,信號通知意味着到達一個數據報,或者返回一個異步錯誤。
但是,對於 TCP 而言,信號驅動的 I/O 方式不太好用。因爲導致信號通知的情況有非常多種,每一個來進行判別會消耗很大資源。

所以信號驅動I/O模式用得非常少。

而且尤其需要注意,在“數據拷貝”階段,它仍然是“阻塞”的。

2.5 異步I/O,AIO

真正的異步I/O,就是AIO。

典型應用:
JAVA7 AIO、高性能服務器


根據前面四個模型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能明顯看懂這個模型的運行方式了。

用戶進程發起I/O請求後,立刻就可以開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從kernel的角度,當它收到一個請求之後,首先它會立刻返回,所以不會對用戶進程產生任何block。然後,kernel會等待數據準備完成,然後將數據拷貝到用戶內存,當這一切都完成之後,kernel會給用戶進程發送一個signal,告訴它I/O操作完成了。

AIO最重要的一點是 從內核緩衝區拷貝數據到用戶態緩衝區的過程也是由系統異步完成,應用進程只需要在指定的數組中引用數據即可。

AIO 與信號驅動 I/O 的主要區別:
信號驅動 I/O 由內核通知何時可以開始一個 I/O 操作,而異步 I/O 由內核通知 I/O 操作何時已經完成。

“關鍵鑰匙”分析:

"數據等待"階段,非阻塞

"數據拷貝”階段,非阻塞

AIO是真正的異步模型,它不會對請求進程產生任何的阻塞。

3. 同步=阻塞?異步=非阻塞?

日常使用過程中,我們往往把 同步I/O 等同於 阻塞I/O,異步I/O 等同於 非阻塞I/O。
實際上,嚴格意義來說,這兩組概念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3.1 阻塞I/O 與 非阻塞I/O

阻塞與非阻塞的區別比較明顯,也很好理解。

結合I/O模型來說,阻塞I/O會一直block對應的進程直到操作完成,而非阻塞 IO在kernel 在"等待數據準備"階段會立刻返回。

所以我們一般認爲,阻塞I/O只有BIO,另外四個模型都是屬於非阻塞I/O。

3.2 同步I/O 與 異步I/O

先來看看 同步I/O 和 異步I/O 的定義是什麼,根據POSIX的定義:

  • 同步I/O : A 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causes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until that I/O operation completes;

  • 異步I/O : An asynchronous I/O operation does not cause the requesting process to be blocked;

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同步I/O做 "IO operation”的時候會將process阻塞。

那麼按照這個定義,我們看看前面每個模型的“關鍵鑰匙”分析部分,可以明顯看到,BIO,NIO,IO多路複用、信號驅動IO 四種模型都屬於 同步IO。

因爲它們在IO的第二階段,真正執行“數據拷貝”的階段,都是“阻塞”的。以NIO爲例,在執行recvfrom這個系統調用的時候,如果kernel的數據沒有準備好,這時候不會block進程。但是當kernel中數據準備好的時候,recvfrom會將數據從kernel拷貝到用戶內存中,這個時候進程是被block了。

同理,信號驅動IO,當內核中IO數據就緒時以SIGIO信號通知請求進程,請求進程再把數據從內核讀入到用戶空間,這一步也是阻塞的。

所以,真正的異步I/O只有一個,就是AIO。當進程發起IO操作之後,就直接返回再也不管了,直到kernel發送一個信號,告訴進程說IO完成。在這整個過程中,進程完全沒有被阻塞。如定義所說,不會因爲IO操作阻塞。

4. Netty採用了哪種I/O模型呢?

Netty 的 I/O 模型是基於非阻塞 I/O 實現的,底層依賴的是 JDK NIO 框架的多路複用器 Selector。

一個多路複用器 Selector 可以同時輪詢多個 Channel,採用 epoll 模式後,只需要一個線程負責 Selector 的輪詢,就可以接入成千上萬的客戶端。

更具體的實現方式和模型,我們下一期再展開說明。

對了,一定有同學想問,Netty爲什麼不採用AIO呢?

因爲 AIO 的目的是希望 I/O 線程不阻塞主線程,屬於異步 I/O,由內核通知 I/O 操作何時完成。AIO 適用於連接數多的且需要長時間連接的場景。

對於AIO來說,目前操作系統支持程度有限且實現起來複雜。

Netty也嘗試過AIO,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最終廢棄了。


參考書目: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Volume1,3rd)》


如果有任何疑問或者建議,歡迎 寫留言 或者微信和我聯繫哦~


往期熱門筆記合集推薦:


原創:阿丸筆記(微信公衆號:aone_note),歡迎 分享,轉載請保留出處。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哦~

                                                                              覺得不錯,就點個  再看 吧👇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阿丸筆記(aone_note)。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