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硬科技創新,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打穿”創業者需求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資本突然颳起了“硬科技風”。

下半年以來,資本對優質“硬科技”項目的爭奪突然變得十分激烈,有投資人在採訪中表示,“很多優質項目、熱門項目,可能同時被十幾個FA的同行追着。”

這與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有密切關係,有數據顯示,前10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中科技企業總市值佔比,從2010的33%增長至2020年的53%,未來十年,硬科技創業成爲一個潛力領域。

但是,硬科技畢竟不同於那些商業模式創新,它有更長的發展週期,有更深度的資源需求,在“形勢大好”的背景下,亟待外部成長的助力——優質的科創賽事價值由此凸顯。

不久前,第十屆香港科大-越秀集團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以下簡稱“百創大賽”)2020全國總決賽在廣州舉行,在這之前,來自北京、深圳、廣州、長三角、中山、佛山、香港、澳門八大賽區的一千八百餘個創業項目已經進行了多輪PK。

微信圖片_20201224134615.jpg

第十屆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全國總冠軍思坦科技

迄今爲止已經舉辦10年的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帶有濃厚的“求新、求進、創未來”氣質,在業內頗有影響力,而這裏更想以其爲範本,觀察優質科創賽事對硬科技領域會有什麼樣的助力,它們如何推動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以及如何體現出“硬科技”背後高校的社會責任。

“香餑餑”硬科技,還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需求

關於什麼是硬科技,業界尚無統一定論,按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辦事處主任、2020全國總決賽執行副主席袁冶女士的說法,“硬科技需要有研究深度,或者精深於其研究領域,而不是簡單在商業模式上創新或者創業,其應用更多是聚焦在科技上面而不是聚焦在商業模式。”

微信圖片_20201224134710.jpg

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辦事處主任、2020全國總決賽執行副主席袁冶女士

結合這個定義,可以認爲,這一波硬科技浪潮的興起,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1、持續近10年的以商業模式創新爲主的創業浪潮持續紅海化,且表現出易被大型平臺扼殺的脆弱性,一些時候其社會意義和價值也廣受詬病(例如最近的買菜團購);

2、人工智能、5G等底層技術不斷落地,硬科技的技術資源越來越豐富,創新空間越來越大;

3、產業轉型升級、驅動新的生產力和經濟增量,硬科技與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相契合。

在這些動因下,觀察到的市場上硬科技創業項目所在的領域,已經包括雲平臺、人工智能、5G、大數據、生物技術、虛擬和真實結合的自動化、傳感器技術、物聯網等諸多領域。

而另外一邊,硬科技擁有這些獨特價值,也意味着幾個“代價”:

1、雖然技術本身能夠給予硬科技平臺天然的護城河,但團隊往往需要更多“硬核”外部技術支援,尤其是指導某些關鍵癥結的技術突破;

2、發展週期較長,需要強力的外部資本支持,並抱以更寬容的心態;

3、底層技術對產學研融合更有需求,往往需要對接到高校,這樣的資源多,但優質的不好找。

由此,硬科技創業對外部資源的渴求會比通常的商業模式創業大太多,這也讓外部服務於硬科技創業的力量更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有深厚技術底蘊的高校舉辦的科創賽事更有顯眼的價值。

持續10年的創業大賽還在進化,香港科大“打穿”硬科技創業

如果以硬科技發展內在的獨特需求來審視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就會發現後者一直在通過不斷改進賽制和模式,不斷契合着硬科技創業者最迫切的需求,在第十個年頭,這種契合表現爲三個方面:

1、資源支持:以全方位資源投入進行整體發展扶持

任何的硬科技創業最首要需求的兩樣東西,一是以合理方式投入進來的資本,二是權威前沿的技術指導。

前者,此次大賽專門設置了“投資人評委團”, 君聯資本、洪泰資本、賽富投資、金沙江聯合、復星創富、老鷹基金等十大知名投資機構的合夥人參與本屆大賽的評選工作。

一次性聚攏多家頂級知名投資機構,一方面給予硬科技創業更充分的對接機會,帶有自由的雙向選擇色彩,讓競賽本身變成了一次資本和企業雙方深度溝通的機會,另一方面,合夥人深耕於硬科技創業領域,豐富的投資經歷也能直接給予參賽選手直接的企業發展指導。

微信圖片_20201224134720.jpg

香港科大百創大賽與八大投資機構簽署意向書

此次大賽組建了由李澤湘、鄭光廷、李世瑋、高民等10位知名教授組成的“十大學術評委團”,這些教授不僅在學術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詣,同時也有着豐富的產業和商業實踐經驗,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商業層面無疑都將幫助創業者走得更好。

事實上,在資本和專家扶持之間也存在聯繫的紐帶,參與大賽的投資機構就將與香港科大的學術科研資源和校友商業資源相結合,共同推動新一代硬科技創業企業成長,這某種程度上等於構建了一個連接資本與高校的產學研融合平臺,使得參與大賽的企業或更多主體獲得平臺化的整體發展支撐,而不再只是自己單獨一項項尋找和對接資源。

2、現金扶持:以新獎勵機制契合硬科技項目需求

除了資本對接,科創賽事的另一種價值是它能夠帶給優勝者直接的現金扶持,而香港科大百創大賽,顧名思義,豐厚的百萬獎金是其特色之一。

而到了本次大賽,在現金扶持這件事上又進行了十分差異化的改進:全國總決賽不設立其他獎項,100萬人民幣全部歸冠軍所有。

這樣做的原因可能並不複雜。對硬科技創業來說,其資金需求量十分龐大,通常創業大賽那種“分糖果”式頒出的現金獎勵,多人共享的結果是每個人得到“毛毛雨”,並不能真正爲企業發展提供可以達到實質意義的幫助。

把百萬獎金全部給予一個優勝項目,從獎勵機制上真正契合硬科技所需要的高額投入,對參賽者而言,不僅具備直接的吸引力,更會對優勝項目產生可見的現實推動作用,這可能會成爲硬科技大賽領域的一種內在要求。

而值得一提的是,與很多科創賽事不同的是,此次大賽的百萬獎金頒出,將不佔股份且沒有任何其他附加條件,“百萬創業大賽”名副其實。

3、價值延展:以權威背書推動硬科技項目發展進入新臺階

硬科技在獲得各種資源與幫扶逐步成型後,其另一個重心,是如何更好地面向市場、獲得知名度與認可。

而香港科大百創大賽此次配套的另一個動作,某種程度上在幫助硬科技創業企業解決這個問題——評選了“香港科大2020十大準獨角獸”企業。

這些企業均來自香港科大師生創業項目或曾經參與香港科大百創大賽的創業項目,在各自不同的細分領域已經打好了技術與產品的基礎,估值普遍在10億-100億人民幣之間,包括晶科電子、雲深互聯、雲洲智能、普渡科技、極目生物、華科創智、李羣自動化、慧·科技、AutoX以及開思時代。

微信圖片_20201224134724.jpg

香港科大2020十大準獨角獸

一方面,這個評選代表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完成了行業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是大賽不斷演化的結果,另一方面,這種權威背書將幫助入圍的硬科技創業項目在品牌、市場、認知等非技術內容上做強化,實現技術與商業更好的閉環。

可以看到,10年後的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在推動硬科技創業這件事上表現出更全面、更成熟的姿態,其價值也越發明顯。

成功的硬科技創業大賽背後,更是大學能力、價值與責任的統一

回顧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十年間聚焦硬科技創業和培養科創企業家,而其背後秉承的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科研基因。

1991年建立的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最年輕的公立大學,在世界各類大學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包括過去連續三年在《泰晤士報》“世界年輕大學排名”中獲得全球第一,2020《QS》全球大學排名中世界第27名等等。

其與硬科技有關的教研成果也頗爲前沿,包括全球最細單壁納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創的智能殺菌塗層等,而從香港科技大學走出的硬科技技術人才很多,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就是其中之一。

硬科技研發原本就是教研領域的“硬骨頭”,香港科技大學短短不到30年走到世界前沿,其中體現出的是一個高校始終堅守和鑽研的品格,而香港科大百創大賽,則可以看作這所世界前沿大學將自身的力量貢獻出來服務硬科技、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的體現,這又是另一種信念堅守。

毫無疑問的是,以香港科大爲依託,十年後的這場創業大賽將進一步優化以創業者爲核心的創業服務平臺,激發校內外的創業意識,培養科創複合型人才。最終,以優勢資源推動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反哺“科大創業”的良性閉環將形成。

總而言之,推動社會發展的最底層力量不是各種眼花繚亂的商業模式,而是實打實的技術進步,其中尤以硬科技價值最爲顯著,但硬科技創業難,具備硬科技技術能力並能夠連接更多社會資源的高校,有必要站出來提供一臂之力。香港科大持續投入的行爲,成爲高校踐行責任的標杆,更多的高校以及類似的創業大賽應該站出來,硬科技才能更好、更快速地前行。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爲【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爲“自媒體”,成爲一個行業;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