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用了一个假云

(1)

在国外,三种软件模式,很清晰:

1、SAP ERP模式:很经典的软件模式

2、微软Office365模式:混合企业应用软件模式

3、Salesforce模式:很经典的SaaS模式

我本来是做了一个EXCEL表格来对比这些模式。但是公众号怎么贴都看不全,我又想办法截了一个图,发现字太小了根本看不清,于是作罢。还是用流水文字给大家讲吧。

在中国内,就乱象存生,各种变形全都有。我一共总结了四种变形,我一会给大家讲。

为啥国外很清晰,而国内却各种变形?

这和根有关。

在国外,管理也被称作技术,和发动机、电力、工程、计算机一样,都是技术。所以,按说自从有人类社会产生就应该有事实上的管理。但真正被人类认可的管理,还得从1911年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开始算起。因为泰勒是把管理分解到每个工序每个动作,掐秒表计算、可重现、可大规模复制普及使用。

而在国内,管理被称为艺术,是对人的驾驭、对人与人的格局的拿捏。

所以在国外,上管理软件和穿衣吃饭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需不需要之说。而在中国,必须要解决某个问题才上管理软件。管理软件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

而且欧美普遍是私有制、资本主义。

现代世界文明应该从大航海时代算起。大家都知道在500年前航行海洋几乎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就是因为西班牙女王用自己的私库赌博式地押宝了哥伦布,哥伦布偶然性发现了美洲,运回了大量的黄金、烟草等等,因此西班牙一跃成为首个崛起的大国。这就是资本、风险投资,造就了一个现代霸主国家。

另外咱们说现代公司的产生。咱们要说到全世界第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那就是1601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是全世界第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采取的就是:社会公开发行股份、每个人都可以购买股份,股份也被确认为个人资产可以继承、股份还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所进行转让销售,而且还建立董事会,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这就是资本、风险投资,造就了现代企业。

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有三个特点:投入大、周期长、九死一生。光依靠自己的储蓄或亲属的储蓄,几乎是不可能持续投入产出突破性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要依靠资本。而只有老钱的家族托管基金资本,才可以承受长周期的回报。这些家族托管基金资本,不是求从投资的企业的利润中回报,而是通过公司上市进行资本回报。他们为了监督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也为了自证清白,所以搞了一整套第三方:

1、战略和组织和流程和考核指标由咨询公司来梳理。而职业经理人和咨询顾问均来自MBA商学院

2、过程由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做审计,由华尔街分析师做市场洞察监管

3、过程由IT来固化来量化,由IT网络来做到董事会通过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登上系统看数据,无须看职业经理人通过PPT汇报修饰后的数据

当然,欧美人搞第三方,这是自古以来的,比如:

1、权:总统-参议院众议院-联邦大法官

2、钱:联邦财政部-美联储-华尔街

3、法:法官-律师-陪审团

中国只有二元化。

我今年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上云本身其实没啥意义 如无必要建议不要上云》。我说如果你没有下面三种需求,建议你不要上云,因为上了云你也没毛价值:

1、连接:连接最终消费者、连接智能产品、连接互联网电子商务、连接产业上下游、连接政府和公用事业

2、全球化:全球统一客户、全球统一订单、全球统一库存、全球统一结账

3、智能化:智能化自动化业务编排与调度

(2)SAP经典企业软件模式

一、部署模式

1、可以私有裸金属服务器直接安装

2、也可以在私有虚拟机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VMWare VSphere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你也可以通过OpenStack这种开源软件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

3、也可以在私有容器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K8s这样的开源软件进行容器资源集群管理

二、使用技术

1、一般ERP商品使用经典的商业数据库产品、商业大数据产品、商业中间件产品。如SAP ERP在过去就主要使用Oracle数据库,直到自己后来做了HANA产品。

三、数据存储模式

1、本地存储

四、用户注册模式

1、本地注册

五、费用支付模式

1、线下转账

六、续费模式

1、产品费:用户License永久使用费:XX元/每用户

2、服务费:年度服务费:仅包含ERP应用软件服务费(应用支持费+技术支持费+运维费)。至于这个ERP软件依赖的数据库、中间件、存储、服务器出了啥问题,你另外找你的这些设备对应的运维商。ERP厂商只负责自己ERP软件这部分的运维和服务支持

(3)Salesforce 经典SaaS模式

一、部署模式

1、公有IaaS、公有PaaS

2、公有多租户架构的SaaS

二、使用技术

1、Salesforce一开始创业的时候使用的是经典的商业数据库、经典的商业中间件产品。如早期使用Oracle数据库

2、Salesforce后来使用过AWS的公有云数据库服务

3、Salesforce现在有钱了,通过并购、吸纳人才,也开始研发自己的数据库、大数据工具、中间件,自己用自己研发的

三、数据存储模式

1、公有云存储

四、用户注册模式

1、在线注册

五、支付模式

1、在线支付,你可以在线绑定信用卡到期自动扣费,也可以给你的Salesforce账户充一大笔钱然后慢慢消耗扣费

六、续费模式

1、订阅续费:费用综合了IaaS费用、PaaS费用、SaaS费用,给出了一个综合后的统一报价:XX元/每用户/年

七、运维模式

1、统一大规模运维(升级、监控、安全保障)

(4)微软Office混合软件模式

微软Office过去是个典型的本地安装、个人单机使用的版本。

后来,Office变成了多客户端技术版本,有Windows软件版,有移动App版,甚至还有Web版。对于Web版,那功能代码自然都在微软的服务器上了。

后来,微软给Office加上了OneDriver云端存储服务。这时候的Office就发生了混合模式,既可以本地数据文件存储,也可以云端数据文件存储。

现在,微软给Office组件更加上了Team(类似钉钉),这时候的Office套件更是混合模式了。

一、部署模式

1、Team云端部署、云端运行、App客户端

2、OneDriver云盘云端运行,内嵌在Office套件中

3、Office365多客户端技术安装运行(Windows软件安装版、移动App安装版、Web浏览器运行版)

二、使用技术

1、自己的公有云数据库和大数据服务、自己的公有云中间件服务

三、数据存储模式

1、本地数据文件存储和云端数据文件存储双存储模式

四、用户注册模式

1、在线注册:这是非常非常一个革新了。这个很关键

五、支付模式

1、在线支付:当然Office很多年前就开通了网上支付购买Office软件的能力了,你根本不需要到代理商那里买Office盒子然后把现金或刷卡支付给代理商了

六、续费模式

1、订阅续费:XX元/每用户/年。费用综合了云端IaaS费用、云端PaaS费用,也包含了Office客户端软件年度订阅费用

七、运维模式

1、云端统一大规模运维

2、客户端统一产品升级:你只听说过Office VBA脚本、Office模板、Office API插件功能,但你几乎没听过直接定制Office现有功能的吧

(5)国内变形模式1

我现在要开始介绍咱们中国自己的创造发明了啊,哈哈哈哈。

不过我现在介绍的这种变形模式1,其实也是真正的云技术、云服务模式,属于真正的云业务收入。

一、部署模式

1、公有云中的专属IaaS和PaaS

2、

应用也专属部署。也就是说,把多租户技术架构的SaaS软件给某个大客户单独部署一套

二、使用技术

1、或者使用公有云数据库和大数据服务、公有云中间件服务

2、或者使用开源的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开源中间件技术

三、数据存储模式

1、公有云上的专属存储和专属数据库存储

四、用户注册模式

1、在线注册

五、支付模式

1、线下转账

六、续费模式

1、订阅续费:XX元/每用户/年

,费用综合了IaaS费用、PaaS费用、SaaS费用

七、运维模式

1、统一大规模运维(升级、监控、安全保障):

既可以统一多租户运维,并且还能统一运维专属单租户。这个难度很高,但也能达到

(6)国内变形模式2

这个就有点胡说八道了。各位看官看完就知道了。

不过在国内,一大帮人在混淆两个概念:云服务收入、订阅续费收入。其实这两个东西是两码事。中国之所以出现各种变形,问题就出在这个点上了。

一、部署模式

1、可以私有裸金属服务器直接安装

2、也可以在私有虚拟机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VMWare VSphere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你也可以通过OpenStack这种开源软件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

3、也可以在私有容器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K8s这样的开源软件进行容器资源集群管理

二、使用技术

1、开源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开源中间件技术

三、数据存储模式

1、本地存储

四、用户注册模式

1、本地注册

五、支付模式

1、线下转账

六、续费模式

1、订阅续费模式:XX元/每用户/年,费用包含应用软件年度订阅费用。至于这个应用软件依赖的数据库、中间件、存储、服务器出了啥问题,你还得另外找你的这些设备对应的运维商。这个续费模式说穿了,就是把过去的ERP年度服务费换了个名字,现在叫订阅服务费。在故意混淆:云服务收入和订阅收入这两个概念,好做大市值

七、运维模式

1、一个个客户运维、本地运维

(7)国内变形模式3

一、部署模式

1、可以私有裸金属服务器直接安装

2、也可以在私有虚拟机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VMWare VSphere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你也可以通过OpenStack这种开源软件进行虚拟机资源集群管理

3、也可以在私有容器环境中安装。你可以通过K8s这样的开源软件进行容器资源集群管理

二、使用技术

1、开源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

开源中间件技术

三、数据存储模式

1、本地存储和云端存储混合:本地存储用于常规详细查询与统计报表,云端存储用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这就和微软Office365套件的商业模式很像了

四、用户注册模式

1、在线注册

五、支付模式

1、可线下转账也可以在线支付或在线充值扣费

六、续费模式

1、订阅续费:XX元/每用户/年,费用包含应用软件年度订阅费用。这其实也在故意混淆云服务收入和订阅收入这两个概念

七、运维模式

1、一个个客户运维、本地运维

2、有的公司号称云+端配合起来能做到大规模统一运维,既可以统一多租户运维,并且还能统一运维专属单租户。我对此很不相信。

我记得2003年我由Windows技术转向Web技术时,就有同事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用Web技术做企业内部管理软件有啥好的啊,Web技术在2003年的时候编程易用性不好、性能也不好、用户体验也不好,用Windows客户端技术多好,也能做到全国分公司统一使用软件啊,做成QQ更新模式不就可以了么。我只能嘿嘿。因为在1995年我从DOS技术转Windows技术的时候也听过有人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你看DOS多好,速度又快又易用。你看你的Windows,得多高级的电脑才能跑起来,多占内存和硬盘,而且又是键盘又是鼠标互相配合,而且鼠标还分左键和右键,你把用户都弄糊涂了。嘿嘿嘿嘿,这就是一代一代的人啊

(8)

我对云技术鉴定、云服务鉴定、云业务营收鉴定,其实很简单:你的应用是不是跑在公有云的IaaS上的。就这个原则。

否则会有一堆人用各种中国特色逼逼理由来绕晕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