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中場和華爲鴻蒙的機會

01

80年代,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幾個學生把宿舍門口的可樂售賣機連上了網。宿舍裏一片歡騰,因爲從此以後同學們便可以遠程查看售賣機有沒有可樂、可樂夠不夠冰,再跑下樓買可樂,再也不會白跑一趟。這是同學們向快樂肥宅生活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物聯網的雛形誕生了。

 

1999年,也是里程碑,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深圳提出著名的維納斯計劃(Venus),要用機頂盒把電視和電腦連接起來。這算得上中國最早的物聯網嘗試。不過這項由聯想柳傳志、海爾張瑞敏等中國大佬站臺的大項目,在花去微軟數億美金之後,胎死腹中。

 

2008年,又一個是里程碑,第一屆國際物聯網大會召開。這次團結的勝利的大會正式宣佈,連上互聯網的設備數量已經超過了全球人口總數。

 

可是。

 

幾十年內過去了,人們期待的物聯網大潮並沒有洶湧而至,明星產品寥寥無幾。難怪有人說,物聯網,雷聲大雨點小。

 

如今衣公子可以用手機APP關燈,也可以用另一個APP啓動掃地機器人,這很新奇。但是也很遺憾,所謂物聯網,帶給我的極致體驗也就到此爲止。

 

物聯網正陷在瓶頸裏,原因何在呢?

 

最大的原因是——生態的碎片化

 

目前,物聯網產業中,說得上名字的生態就有20多家。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APP,而這散落在手機裏的20多個APP彼此斷裂,並不聯通。

 

在物聯網概念的經典場景中:我下班回家,電燈、空調、熱水器自動打開並自動調試。可是,現在連這個最基本的場景都做不到。原因在於生態不同,智能電燈、空調、熱水器分別屬於不同廠家,由不同的APP控制,互相不能聯通,各自爲政。

 

物聯網產業要突破,需要跨越最大的阻礙在於:實現跨終端的體驗。更進一步地說,是無縫的跨終端體驗。

 

由於一些特殊的背景,大家對於華爲鴻蒙(HarmonyOS)有相當大的誤解。其實,HarmonyOS,誕生在物聯網背景下,華爲的初衷是想做好物聯網的生態。

 

現在,物聯網(IoT)產業已經到了中場,行業從摸爬滾打裏總結出一個教訓,原來造一個燈泡、插頭很簡單(畢竟中國可是世界工廠),但是,難的是後端——打造一個統一的、全場景的操作系統和生態。

 


02


物聯網大概是對軟硬件形態要求最高的產業。硬件自動化、數字化升級、工業管理軟件優化、操作系統迭代……要推動物聯網產業產生顛覆性的變革,以上幾項缺一不可。

 

繼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之後,物聯網設備已經是消費電子產品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和上兩代產品比,物聯網設備有着鮮明的特殊性。

 

硬件形態上,物聯網設備差異顯著,大到如電視、空調,小到如門鎖、插頭。受體積和成本制約,每一樣設備可以部署的硬件能力很不一樣。比如說,部分設備壓根沒有屏幕,那用戶該怎麼操作聯網才方便呢?這需要好的設計。

 

比如,智能門鎖,既要保證連接,又要有適當的邊緣計算能力(利用攝像頭和傳感器做一點分析),同時還不能太費電(如果連門鎖都要插電源,體驗就太差了)。連接、性能、耗電怎麼兼顧怎麼平衡,是對新一代操作系統的考驗。

 

安全方案上,物聯網設備也有完全不同的需求。智能手機使用高頻,設置密碼、指紋/面部解鎖已經很成熟,但是物聯網設備大部分都很低頻。比如家庭攝像頭、智能開關等,用戶設置好了往往就不再動,只設置初始密碼甚至索性不設密碼。

 

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安全絕對是個大考驗。而物聯網設備散落各地,管理鬆散,因此被專業黑客稱作“肉雞”。2016年美國的Mirai病毒僅憑藉“password”“12345678”等60個通用密碼,就把物聯網設備擼了一遍,攻陷了其中的一大批,再利用簡單粗暴的DDoS攻擊,把網絡服務器搞癱了。爲此,Twitter、亞馬遜、紐約時報等大網站癱瘓了數個小時。

 

總而言之,連接、性能、耗電、安全這些新需求,必然要求物聯網設備需要量身定做的新方案。

 

時代需要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03


馬切伊·克蘭茲在《物聯網時代》裏直言,沒有無縫的互操作性和技術集成,物聯網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

 

鴻蒙(HarmonyOS)是專爲物聯網打造的,面向全場景的操作系統。但是,我依舊忍不住好奇,市面上已經存在20多種物聯網生態系統了,爲什麼華爲還要做HarmonyOS?或者說,相較於這20多種操作系統,華爲HarmonyOS能給行業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東西?

 

答案是,分佈式技術。相較於另外20多種生態,分佈式技術是HarmonyOS獨有的,背後是華爲在通信和科技行業的積累,和對於行業痛點的洞察。

 

物聯網(IoT)在技術層面有兩大趨勢,第一是連接,拆掉設備之間的壁壘,用一個APP連接所有設備。只有打通設備,互相連通,才能融合出豐富的IoT場景。

 

聽上去不難,但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因爲各種原因,各品牌的終端都有不同的通信協議,要把大家連通起來,不僅要說服各品牌廠家加入,而且要有足夠的技術支持,最大程度減少開發者的工作量。

 

華爲鴻蒙(HarmonyOS)支持多種協議混合適配不同業務場景,用100多種品類的控制組件,向開發者提供最豐富的連接方式。由於華爲做了30多年通信,連通本來就是強項,這點是意料之中。

 

用“1+8+N”來總結華爲的戰略,就顯得很直觀。

1:手機是一個核心入口;

8:PC、平板、智慧大屏、車機、耳機、音箱、手錶、眼鏡這八個大小屏入口;

N:攝像頭、路由器、冰箱、空調等N種泛物聯網設備。

 


IoT的第二大趨勢,是提升設備能力。行業已經充分達成共識的是,未來所有電器都是智能化的。相較於單獨提IoT,現在行業更看重AI+IoT。說到這裏,AI能力就是一個難題。囿於設備的硬件形態和製造成本,過度部署會大大增加設備的成本。

 

更通俗地說,爲了實現AI+IoT,最理想的狀態是,每樣設備都配上屏幕、攝像頭、AI芯片等,但是這樣一來,會大大推高製造成本和售價,顯然不合理。那麼,該怎麼辦呢?

 

華爲鴻蒙(HarmonyOS)的分佈式技術,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

 

用技術的語言來說,HarmonyOS把各終端硬件的能力虛擬成可共享的能力資源池,讓應用通過系統調用其所需的硬件能力。在這個架構下,硬件能力,類似活字印刷術中的一個個單字字模,可以被無限次重複使用。簡單來說,各終端實現了硬件互助,資源共享;應用擁有了調用遠程終端的能力(像調用本地終端一樣方便);而用戶收穫一個多設備組成的超級終端。

 

好的技術既有智慧又有溫度。奈何,技術的語言太拗口,所以我想用通俗的例子幫大家理解這門分佈式技術。

 

比如,當衣公子用手機和朋友視頻通話,可以把朋友的圖像投影到電視上(這就是憑藉分佈式軟總線技術,調用了電視屏幕的硬件能力)。再比如,都知道華爲手機的相機功能出名的好,當使用筆記本電腦的過程中需要用攝像頭時,我如果嫌棄筆記本自帶的攝像頭不夠高清或者移動不便,就可以直接調用手機攝像頭。


 

這兩個例子是用戶最容易感知的,其實,分佈式技術更廣闊舞臺在用戶感知的底層,相對不易察覺。

 

AI+IoT的行業方向,對物聯網設備的邊緣計算提出新的要求。但是,每樣設備都配置一塊AI芯片,會大大推高設備售價,顯然不可取。而在華爲鴻蒙系統的解決方案中,分佈式軟總線技術,可以把IoT設備的數據連接到手機的AI芯片做計算,既高效又省錢。

 

只能用手機關燈,顯然,這樣的物聯網體驗還很低級。當每個設備被打通,硬件能力得到增強,我可以實現這樣的場景:我在牀上看書,看着看着睡着了,手環察覺到我的狀態,通過對心跳、血壓和體溫的計算判斷我睡着了,於是空調自動調整溫度,電燈自動緩緩關閉。

 

你看,這樣的體驗,是不是明顯比“只能用手機關燈”更高級了~

 

一個好的物聯網操作系統,既可以實現設備無縫連接,又可以增強硬件能力,這就爲創新掃清了障礙。有一個好的基礎設施,接下來一定是各種腦洞大開,衍生出的場景一定比我能想到的例子豐富很多。

 


04


不得不潑冷水的是,打造一個操作系統生態,註定是一場艱苦又漫長的征途。

 

尤其是,華爲正在另闢賽道,HarmonyOS可不是在現有iOS/安卓的體系中修修補補,而是面向全場景的下一代操作系統,這件事註定要和時間做朋友,伴隨整個物聯網行業同步成長。

 

即便今天金光閃閃的iOS,也花去了蘋果公司20多年光陰。當年,儘管首先應用圖形界面(GUI)佔了先機,蘋果PC操作系統還是在和微軟Windows的競爭中慘敗,喬布斯被趕出蘋果,蟄伏十多年後,又戲劇性地帶着NeXT OS以被蘋果收購的方式迴歸。重做的Mac OS穩紮穩打,直到等來智能手機的東風,憑藉iPhone和iOS的協同,才終於把老對手微軟拉下了馬。這當中起起伏伏,大業無數次瀕臨折戟,蘋果好幾次感覺堅持不下去差點把自己賣了。

 

中國企業造操作系統更是不乏嘗試。PC時代有過功虧一簣的紅旗,智能手機時代也有欲言又止的YunOS。沒有例外,都失敗了。

 

這當中有內因,比如紅旗對很多現存軟件不兼容,導致生態孕育不出來;也有外因,比如當年YunOS準備和宏碁發佈智能手機,宏碁在發佈會前臨時收到Google的阻撓,最終以宏碁退卻黯淡收尾。

 

好好回顧一下蘋果的跌宕起伏,再反思一番中國企業的失敗,如何在操作系統上殺出重圍,至少有以下兩個經驗。

 

第一,硬件迭代是機會。iOS生態最重要的一步棋是蘋果公司抓住了智能手機的機會,iPhone和iOS發揮出協同效應,同樣,今天的物聯網是一個不能錯失的機會。

 

第二,不要爲了造系統所以造系統,而要傾聽時代的需求,解決行業的痛點,從而自然而然衍生出生態。顯而易見,當下物聯網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是因爲HarmonyOS和分佈式技術擊中了行業的痛點,是因爲華爲在面對真實的需求,所以才應該堅持下去。

 

況且,放眼全球,中國IoT產業正面臨着最好的機會。中國供應鏈製造了全世70%-80%的智能模塊,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5G部署領先,wifi6成熟商用,伴隨基礎設施的成熟,物聯網行業的劇變點已經越來越近。

 

在硬件和軟件之間,中國產業界一向“重硬輕軟“。畢竟,硬件更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加一個攝像頭、上一個大屏幕,用戶一眼就看到了,發佈會和營銷都好找噱頭。但是,軟件,尤其是基礎軟件的革新,用戶感知有很大很大的滯後性。因此,企業對於基礎軟件的投資,常常不被理解,甚至引來冷嘲熱諷,這背後,是中國產業界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

 

從華爲的歷史來看,它是一家十分耐得住寂寞的公司。往遠了說,80年代創業之初代理交換機就很賺錢,任正非卻偏偏要賭上一切搞如此高風險的自主研發;往近了說,當年海思何曾被看好過,最初幾代產品也是在你我的嘲笑中成長,最終十年磨一劍,終成大器。

 

外部形勢很複雜,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我看來,華爲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對外團結生態羣策羣力,對內認定目標穩紮穩打。

 

《周易》裏說,不急而速。


“鴻蒙”二字取自中國古代傳說,指的是太元之初,萬物混沌。只要穩紮穩打,相信終有開天闢地的那一天。

文章類型:轉載

來源:衣公子的劍

作者:衣公子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小熊派開源社區(BearPi-Club)。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