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碩博連跨3大專業,畢業後沒多久被破格聘爲985高校教授!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關注了

爆炸吧知識

本文來源:募格學術整合自東南大學新聞網、東南大學校團委、募格課堂

圖片:網絡

來源:東南大學新聞網、東南大學校團委

他從本科的計算機專業,到研究生的應用數學專業,再到博士開始研究電磁波,三跨專業後又成爲年輕的80後博導;

他用熱愛點亮科研,從不可能到可能,他讓隱身衣跳出小說,不僅停留於想象;

他是砥礪前行的探索者,也是深受學生信任的"蔣大哥"。

他就是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蔣衛祥教授~

蔣衛祥,1981年10月出生於江蘇東臺,現爲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主要從事光調控可編程超表面、超材料透鏡天線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在《自然·電子學》《先進材料》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合作撰寫中英文專著各一本,研究成果曾多次被期刊選爲“研究亮點”,被國內外同行引用3000餘次。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科研獎項。

本碩博連跨3大專業的科研經歷

蔣衛祥本科就讀於青島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04年,他以超出錄取分數線高三十餘分的絕對優勢,成功考入東南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從此,蔣衛祥的科研之路正式開啓程,也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導師——崔鐵軍院士。2007年,由導師崔鐵軍教授引領,蔣衛祥在博士階段踏上了電磁波領域的新徵程。

崔鐵軍院士,蔣衛祥的導師

早在2006年,英國帝國理工Pendry教授提出了變換光學原理,該原理是研究新型人工電磁媒質(簡稱"超材料")的重要工具,因此很快成爲國際上一大學術方向。崔鐵軍教授團隊緊追國際學術前沿,當即開展對該熱點的研究。成爲崔鐵軍老師的博士生後,蔣衛祥雖然進入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但由於專業跨度,基礎知識相較其他人卻有缺失。

回憶第一次與崔老師開會時的場景,蔣衛祥至今仍覺得像是夢一般,專業資歷尚淺的他被崔老師點名輔助該項研究。他並沒有讓老師失望,本科紮實的數學理論基礎,爲研究奠定了文獻整理能力。在論文的成型過程中,蔣衛祥迅速地彌補了專業知識上的短板,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着。

半年後,一篇名爲“ Arbitrarily Elliptical-Cylindrical Invisible Cloaking ”的文章發表在學術雜誌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上。這篇文章的發表十分重要,不久就收到了一位俄羅斯科學家前輩的來信,請求進一步探究這篇論文的觀點。截至目前,這篇具有重要創新性的論文已被引用約120餘次。

初出茅廬的蔣衛祥,憑藉着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認真刻苦,登上了自己在"超材料"領域的第一座高峯。

2007年下半年,蔣衛祥又有了新的想法。

Pendry教授設計的隱身衣,在靠近內邊界的時候,部分參數分量是奇異的,趨於無窮大,這個奇異參數使得隱身衣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蔣衛祥另闢蹊徑,跳出原有的框架,尋找到了一個新的變換,只需用有限參數的超材料,就可以實現效果非常理想的隱身衣。

由此,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隱身衣不再只是一個概念,蔣衛祥的創新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讓科幻的光芒照進了現實。該系列成果是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新型人工電磁媒質對電磁波的調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後,小有成就的蔣衛祥並沒有停留在功名簿上,而是去開創了一條條新的科研之路。"如果我們決定去做,那就做最尖端的科研,進而做最踏實的應用。"他在新型電磁調控器件、高性能天線與天線罩、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皆取得了重要成果,曾數次被國際學術期刊選爲"研究亮點",並被國內外科技媒體報道。

同時,他獲得了2015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峯"資助,榮獲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青年科學家"獎。

2015年他破格晉升爲研究員,次年被聘爲東南大學青年特聘教授。

2017年成功入選了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名單。

2018年,他再次以第三完成人的身份榮獲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蔣衛祥(左)

留校成爲一名老師後,蔣衛祥心裏裝的不再只有自己的科研了,同他一起開創新路的,還有他的學生們。如何讓這條路上同行的人越來越多,成爲蔣衛祥需要思考的問題。  

傳承師生情,只求桃李春滿園

崔老師團隊勤學簡樸、溫馨融洽的氛圍給了蔣衛祥最好的科研環境,他對此一直心懷感激。博士畢業時,崔老師向他發出了留校的邀請,蔣衛祥毫不猶豫地選擇成爲一名教師,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做一名好老師並不容易。考慮到每個學生不同的專業背景,導師需要尋找到最適合學生的課題,爲學生們創造成長的空間。作爲一名新人,如何針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漸漸地,蔣衛祥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不僅是蔣老師,我更想成爲他們信任的蔣大哥。”

從不擺導師架子的他,更沒有倨傲之氣,而是與學生們一同探索着未知的道路。師生情誼,薪火相傳,師從崔鐵軍教授,蔣衛祥把“要做就做最好的科研”的精神一點兒不落地傳授給了學生。

“科研是一個故事,寫論文其實就是講述故事的過程,要想把故事講精彩,就一定要突出創新點,行文邏輯與圖表美觀也是必不可少的。”

論文是把科研故事講精彩的重要途徑,因此,蔣衛祥對學生的論文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僅在論文選題上,他要求學生要具備足夠的創新意識和質疑精神,在論文行文中,他也要求學生要有嚴密的邏輯、簡潔的表達、美觀的圖表,要將故事講得精彩!

2017年12月30日,大家都沉浸在即將跨年的喜悅之中,博士生張信歌也不例外。但張信歌沒想到的是,那天導師蔣衛祥並沒有回去陪伴家人,而是在辦公室幫自己修改論文。

當張信歌趕回學校時,發現昏暗的辦公室裏只有蔣衛祥一個人,他神情肅穆,宛若潛心修復宋代珍本的工匠。那一刻,感動湧上心頭,張信歌暗下決心,今後要嚮導師看齊。

蔣衛祥和其博士生張信歌在實驗室討論  圖源:東南大學

爲人師者先正其身,蔣衛祥以身作則,如春風化雨,把“要將科研故事講得最精彩”的種子撒入學生的心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3月,蔣衛祥與崔鐵軍院士共同指導的光驅動可編程超表面工作成功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上,博士生張信歌爲論文第一作者。

“我會盡量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想如何與每個學生溝通,”蔣衛祥說,“事情確實非常多,不過我會首先保證和學生進行充足的討論以及提出更爲完善的修改意見。”

身爲“蔣大哥”,蔣衛祥與學生的關係非常融洽。

每天晚上10點左右,在結束一天的繁忙工作後,他會和學生們一起散步到南門,聊聊生活中的瑣事。在日常生活中,蔣衛祥也鼓勵學生常鍛鍊身體,強健體魄,緩解壓力。每週他還會和學生打一場羽毛球,有時也會去爬山。

蔣衛祥尤其喜愛爬山,雖然身體不免勞累,但每一次邁步,每一次攀爬,都是在爲生活蓄力。羣山環抱中,他望見金色太陽的光芒透過稀薄的雲彩輕輕灑落在連綿青翠上,而後深呼一口清新的空氣,任憑自己沉醉於大自然中。爬山的經歷正像他做科研的過程,愈是艱難險阻之處風景越發奇特壯麗,而科研的魅力也正值於此。

圖源:青年東大說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在琛這樣評價蔣衛祥:

蔣衛祥老師少年勤學,青年成才,成就斐然。目前已是東南大學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榮譽。作爲黨員教師,他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使命。他師從崔鐵軍院士,思維活躍,勇於挑戰,懷揣堅定的科研夢想,勇攀“超材料”領域的學術高峯。

蔣衛祥在創新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爲莘莘學子點亮航向

將科研與生命的無限風景

一一藏入心中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380-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