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多線程與原子操作和無鎖編程【五】

【C++】多線程與原子操作和無鎖編程【五】

1、何爲原子操作

前面介紹了多線程間是通過互斥鎖與條件變量來保證共享數據的同步的,互斥鎖主要是針對過程加鎖來實現對共享資源的排他性訪問。很多時候,對共享資源的訪問主要是對某一數據結構的讀寫操作,如果數據結構本身就帶有排他性訪問的特性,也就相當於該數據結構自帶一個細粒度的鎖,對該數據結構的併發訪問就能更加簡單高效,這就是C++11提供的原子數據類型< atomic >。下面解釋兩個概念:

  • 原子操作:顧名思義就是不可分割的操作,該操作只存在未開始和已完成兩種狀態,不存在中間狀態;
  • 原子類型:原子庫中定義的數據類型,對這些類型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的,包括通過原子類模板std::atomic< T >實例化的數據類型,也都是支持原子操作的。

原子庫爲細粒度的原子操作提供組件,允許無鎖併發編程。涉及同一對象的每個原子操作,相對於任何其他原子操作是不可分的。原子對象不具有數據競爭

2 、線程與數據競爭

執行線程是程序中的控制流,它始於 std::thread::threadstd::async 或以其他方式所進行的頂層函數調用。

任何線程都能潛在地訪問程序中的任何對象(擁有自動或線程局部存儲期的對象仍然可以被另一線程通過指針或引用訪問)。

不同的執行線程始終可以同時訪問(讀和寫)不同的內存位置,不需要干涉或同步的任何要求。

當某個表達式的求值寫入某個內存位置,而另一求值讀或修改同一內存位置時,稱這些表達式衝突。擁有兩個衝突的求值的程序就有數據競爭,除非

  • 兩個求值都在同一線程上,或者在同一信號處理函數中執行,或
  • 兩個衝突的求值都是原子操作(見 std::atomic ),或
  • 一個衝突的求值*發生早於(happens-before)*另一個(見 std::memory_order

若出現數據競爭,則程序的行爲未定義。

(特別是,std::mutex 的釋放同步於,從而發生早於另一線程對同一 mutex 的獲取,這使得互斥鎖可以用來防止數據競爭)

int cnt = 0;
auto f = [&]{cnt++;};
std::thread t1{f}, t2{f}, t3{f}; // 未定義行爲
std::atomic<int> cnt{0};
auto f = [&]{cnt++;};
std::thread t1{f}, t2{f}, t3{f}; // OK

3、如何使用原子類型

3.1 原子庫atomic支持的原子操作

原子庫< atomic >中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子類型,也可以通過原子類模板實例化一個原子對象,下面列出一些基本原子類型及相應的特化模板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對原子類型的訪問,最主要的就是讀和寫,但原子庫提供的對應原子操作是load()與store(val)。原子類型支持的原子操作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2 原子操作中的內存訪問模型

原子操作保證了對數據的訪問只有未開始和已完成兩種狀態,不會訪問到中間狀態,但我們訪問數據一般是需要特定順序的,比如想讀取寫入後的最新數據,原子操作函數是支持控制讀寫順序的,即帶有一個數據同步內存模型參數 C++11 Memory Order,用於對同一時間的讀寫操作進行排序。C++11定義的6種類型如下:

  • memory_order_relaxed: 寬鬆操作,沒有同步或順序制約,僅對此操作要求原子性;
  • memory_order_release & memory_order_acquire: 兩個線程A&B,A線程Release後,B線程Acquire能保證一定讀到的是最新被修改過的值;這種模型更強大的地方在於它能保證發生在A-Release前的所有寫操作,在B-Acquire後都能讀到最新值;
  • memory_order_release & memory_order_consume: 上一個模型的同步是針對所有對象的,這種模型只針對依賴於該操作涉及的對象:比如這個操作發生在變量a上,而s = a + b; 那s依賴於a,但b不依賴於a; 當然這裏也有循環依賴的問題,例如:t = s + 1,因爲s依賴於a,那t其實也是依賴於a的;
  • memory_order_seq_cst: 順序一致性模型,這是C++11原子操作的默認模型;大概行爲爲對每一個變量都進行Release-Acquire操作,當然這也是一個最慢的同步模型;

內存訪問模型屬於比較底層的控制接口,如果對編譯原理和CPU指令執行過程不瞭解的話,容易引入bug。內存模型不是本章重點,這裏不再展開介紹,後續的代碼都使用默認的順序一致性模型或比較穩妥的Release-Acquire模型,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鏈接: C++11 Memory Order

3.3 使用原子類型替代互斥鎖編程

爲便於比較,直接基於前篇文章:【C++】多線程與互斥鎖【二】中的示例程序進行修改,用原子庫取代互斥庫的代碼如下:

實例1:

//atomic1.cpp 使用原子庫取代互斥庫實現線程同步

#include <chrono>
#include <atomic>
#include <thread>
#include <iostream> 

std::chrono::milliseconds interval(100);

std::atomic<bool> readyFlag(false);     //原子布爾類型,取代互斥量
std::atomic<int> job_shared(0); //兩個線程都能修改'job_shared',將該變量特化爲原子類型
int job_exclusive = 0; //只有一個線程能修改'job_exclusive',不需要保護

//此線程只能修改 'job_shared'
void job_1()
{   
    std::this_thread::sleep_for(5 * interval);
    job_shared.fetch_add(1);
    std::cout << "job_1 shared (" << job_shared.load() << ")\n";
    readyFlag.store(true);      //改變布爾標記狀態爲真
}

// 此線程能修改'job_shared'和'job_exclusive'
void job_2()
{
    while (true) {    //無限循環,直到可訪問並修改'job_shared'
        if (readyFlag.load()) {     //判斷布爾標記狀態是否爲真,爲真則修改‘job_shared’
            job_shared.fetch_add(1);
            std::cout << "job_2 shared (" << job_shared.load() << ")\n";
            return;
        } else {      //布爾標記爲假,則修改'job_exclusive'
            ++job_exclusive;
            std::cout << "job_2 exclusive (" << job_exclusive << ")\n";
            std::this_thread::sleep_for(interval);
        }
    }
}

int main() 
{
    std::thread thread_1(job_1);
    std::thread thread_2(job_2);
    thread_1.join();
    thread_2.join();

    getchar();
    return 0;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由實例1可以看出,原子布爾類型可以實現互斥鎖的部分功能,但在使用條件變量condition variable時,仍然需要mutex保護對condition variable的消費,即使condition variable是一個atomic object。

自旋鎖(spinlock)與互斥鎖(mutex)類似,在任一時刻最多隻能有一個持有者,但如果資源已被佔用,互斥鎖會讓資源申請者進入睡眠狀態,而自旋鎖不會引起調用者睡眠,會一直循環判斷該鎖是否成功獲取。自旋鎖是專爲防止多處理器併發而引入的一種鎖,它在內核中大量應用於中斷處理等部分(對於單處理器來說,防止中斷處理中的併發可簡單採用關閉中斷的方式,即在標誌寄存器中關閉/打開中斷標誌位,不需要自旋鎖)。

對於多核處理器來說,檢測到鎖可用與設置鎖狀態兩個動作需要實現爲一個原子操作,如果分爲兩個原子操作,則可能一個線程在獲得鎖後設置鎖前被其餘線程搶到該鎖,導致執行錯誤。這就需要原子庫提供對原子變量“讀-修改-寫(Read-Modify-Write)”的原子操作,上文原子類型支持的操作中就提供了RMW(Read-Modify-Write)原子操作,比如a.exchange(val)與a.compare_exchange(expected,desired)。

標準庫還專門提供了一個原子布爾類型std::atomic_flag,不同於所有 std::atomic 的特化,它保證是免鎖的,不提供load()與store(val)操作,但提供了test_and_set()與clear()操作,其中test_and_set()就是支持RMW的原子操作,可用std::atomic_flag實現自旋鎖的功能,代碼如下:

實例2

//atomic2.cpp 使用原子布爾類型實現自旋鎖的功能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tomic>
 
std::atomic_flag lock = ATOMIC_FLAG_INIT;       //初始化原子布爾類型
 
void f(int n)
{
    for (int cnt = 0; cnt < 100; ++cnt) {
        while (lock.test_and_set(std::memory_order_acquire))  // 獲得鎖
             ; // 自旋
        std::cout << n << " thread Output: " << cnt << '\n';
        lock.clear(std::memory_order_release);               // 釋放鎖
    }
}
 
int main()
{
    std::vector<std::thread> v;     //實例化一個元素類型爲std::thread的向量
    for (int n = 0; n < 10; ++n) {
        v.emplace_back(f, n);       //以參數(f,n)爲初值的元素放到向量末尾,相當於啓動新線程f(n)
    }
    for (auto& t : v) {     //遍歷向量v中的元素,基於範圍的for循環,auto&自動推導變量類型並引用指針指向的內容
        t.join();           //阻塞主線程直至子線程執行完畢
    }

    getchar();
    return 0;
}

自旋鎖除了使用atomic_flag的TAS(Test And Set)原子操作實現外,還可以使用普通的原子類型std::atomic實現:其中a.exchange(val)是支持TAS原子操作的,a.compare_exchange(expected,desired)是支持CAS(Compare And Swap)原子操作的,感興趣可以自己實現出來。其中CAS原子操作是無鎖編程的主要實現手段,我們接着往下介紹無鎖編程。

4 如何進行無鎖編程

4.1 什麼是無鎖編程

在原子操作出現之前,對共享數據的讀寫可能得到不確定的結果,所以多線程併發編程時要對使用鎖機制對共享數據的訪問過程進行保護。但鎖的申請釋放增加了訪問共享資源的消耗,且可能引起線程阻塞、鎖競爭、死鎖、優先級反轉、難以調試等問題。

現在有了原子操作的支持,對單個基礎數據類型的讀、寫訪問可以不用鎖保護了,但對於複雜數據類型比如鏈表,有可能出現多個核心在鏈表同一位置同時增刪節點的情況,這將會導致操作失敗或錯序。所以我們在對某節點操作前,需要先判斷該節點的值是否跟預期的一致,如果一致則進行操作,不一致則更新期望值,這幾步操作依然需要實現爲一個RMW(Read-Modify-Write)原子操作,這就是前面提到的CAS(Compare And Swap)原子操作,它是無鎖編程中最常用的操作。

既然無鎖編程是爲了解決鎖機制帶來的一些問題而出現的,那麼無鎖編程就可以理解爲不使用鎖機制就可保證多線程間原子變量同步的編程。無鎖(lock-free)的實現只是將多條指令合併成了一條指令形成一個邏輯完備的最小單元,通過兼容CPU指令執行邏輯形成的一種多線程編程模型。

無鎖編程是基於原子操作的,對基本原子類型的共享訪問由load()與store(val)即可保證其併發同步,對抽象複雜類型的共享訪問則需要更復雜的CAS來保證其併發同步,併發訪問過程只是不使用鎖機制了,但還是可以理解爲有鎖止行爲的,其粒度很小,性能更高。對於某個無法實現爲一個原子操作的併發訪問過程還是需要藉助鎖機制來實現。

4.2 CAS原子操作實現無鎖編程

CAS原子操作主要是通過函數a.compare_exchange(expected,desired)實現的,其語義爲“我認爲V的值應該爲A,如果是,那麼將V的值更新爲B,否則不修改並告訴V的值實際爲多少”,CAS算法的實現僞碼如下:

bool compare_exchange_strong(T& expected, T desired) 
{ 
    if( this->load() == expected ) { 
        this->store(desired); 
        return true; 
    } else {
        expected = this->load();
    	return false; 
    } 
}

下面嘗試實現一個無鎖棧,代碼如下:

//atomic3.cpp 使用CAS操作實現一個無鎖棧

#include <atomic>
#include <iostream>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lock_free_stack
{
private:
    struct node
    {
        T data;
        node* next;
        node(const T& data) : data(data), next(nullptr) {}
    };
    std::atomic<node*> head;

 public:
    lock_free_stack(): head(nullptr) {}
    void push(const T& data)
    {
        node* new_node = new node(data);
        do{
            new_node->next = head.load();   //將 head 的當前值放入new_node->next
        }while(!head.compare_exchange_strong(new_node->next, new_node));
        // 如果新元素new_node的next和棧頂head一樣,證明在你之前沒人操作它,使用新元素替換棧頂退出即可;
        // 如果不一樣,證明在你之前已經有人操作它,棧頂已發生改變,該函數會自動更新新元素的next值爲改變後的棧頂;
        // 然後繼續循環檢測直到狀態1成立退出;
    }
    T pop()
    {
        node* node;
        do{
            node = head.load();
        }while (node && !head.compare_exchange_strong(node, node->next));

        if(node) 
            return node->data;
    }
};
 
int main()
{
    lock_free_stack<int> s;
    s.push(1);
    s.push(2);
    s.push(3);
    std::cout << s.pop() << std::endl;
    std::cout << s.pop() << std::endl;
    
    getchar();
    return 0;
}

程序註釋中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在將數據壓棧前,先通過比較原子類型head與新元素的next指向對象是否相等來判斷head是否已被其他線程修改,根據判斷結果選擇是繼續操作還是更新期望,而這一切都是在一個原子操作中完成的,保證了在不使用鎖的情況下實現共享數據的併發同步。

CAS 看起來很厲害,但也有缺點,最著名的就是 ABA 問題,假設一個變量 A ,修改爲 B之後又修改爲 A,CAS 的機制是無法察覺的,但實際上已經被修改過了。如果在基本類型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是引用類型呢?這個對象中有多個變量,我怎麼知道有沒有被改過?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加個版本號啊。每次修改就檢查版本號,如果版本號變了,說明改過,就算你還是 A,也不行。

上面的例子節點指針也屬於引用類型,自然也存在ABA問題,比如在線程2執行pop操作,將A,B都刪掉,然後創建一個新元素push進去,因爲操作系統的內存分配機制會重複使用之前釋放的內存,恰好push進去的內存地址和A一樣,我們記爲A’,這時候切換到線程1,CAS操作檢查到A沒變化成功將B設爲棧頂,但B是一個已經被釋放的內存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上面說的通過打標籤標識A和A’爲不同的指針,具體實現代碼讀者可以嘗試實現。

到了,加個版本號啊。每次修改就檢查版本號,如果版本號變了,說明改過,就算你還是 A,也不行。

上面的例子節點指針也屬於引用類型,自然也存在ABA問題,比如在線程2執行pop操作,將A,B都刪掉,然後創建一個新元素push進去,因爲操作系統的內存分配機制會重複使用之前釋放的內存,恰好push進去的內存地址和A一樣,我們記爲A’,這時候切換到線程1,CAS操作檢查到A沒變化成功將B設爲棧頂,但B是一個已經被釋放的內存塊。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上面說的通過打標籤標識A和A’爲不同的指針,具體實現代碼讀者可以嘗試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