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五年Android應用層開發,憑什麼比一個兩年Framewor開發的“年輕人”工資低10k?

前言

如果你最近在找工作或者有關注Android行業的招聘這一塊就會發現,現在很多公司,特別是大廠在招聘高工或者架構師的時候都會將熟悉framework原理或源碼列爲招聘要求之一。那麼作爲一個Android開發者是否都要去學習framework呢?又該如何去學習呢?我們今天來聊一聊Framework開發的那些事。

framework已成爲安卓高工招聘的必要條件

爲何需要學習framework

系統應用開發,現在來說,已經開始脫離系統,單獨拿出來開發,系統定製接口,已提供給應用調用,用來增強功能。原生的桌面,撥號,設置,已經沒法做出差異化優勢,因此都費盡心機,來進行應用深度開發對於之前維護系統應用模塊的人來講,修修補補,真的沒有什麼成長。對個一個Android開發者來說,每天的工作如果沒有很深的技術壁壘,就很容易被別人攻陷,最後被公司和市場給“優化”掉。

就好比如設置、聯繫人、再小的改動,修改故障的時候,沒有非常高的要求,做過應用開發的,都可以過來參和一腳,改改問題。而讓一個應用開發得去修改系統接口,估計改的心累,並且猶豫不決。所以這時候你需要一層技術壁壘,來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並持之以恆的學習,擴充自己的深度,廣度,那麼不管是在怎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下,你的位置都牢不可破,不會輕易被替代,這也是爲什麼我覺得Android開發者需要學習framework的原因。

framework如何學習

Framework的核心技術

接下來博主從自身的角度,講講系統應用開發,該如何向framework進軍,進行學習,掌握更加核心的技術。

這裏有人會說,我做應用風生水起,也遊刃有餘,不比你們做系統Framework的差,何必把系統應用開發的貶的一文不值。這裏要說一下,文中沒有這個意思,你的應用做的有聲有色,賺的盆滿鉢滿,這裏肯定有其因素。比如它的性能,它的界面絢麗,百變主題。或者它有智能識別,等等。這些都叫做差異化產品,有其亮點,特色,才能殺出重圍。

而系統應用開發,我這裏偏向於手機整機開發中的OEM廠商,主要做出系統,能夠保證功能正常,不會花費大量人力精力去做應用深度開發,系統重構的。這裏主要會以追求速度,同時滿足客戶的硬件要求,比如多個霍爾器件,多個溫度傳感器,多個皮套功能,等等,但很少去大量改動應用架構,以免影響最終量產。

以上,就是特指的這個應用開發人員。隨後,我來講講,Framework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操作系統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喜歡把這個放在第一位,原因很簡單,它確實支撐了我隨後的所有知識根基,讓我能夠從容不迫的,將一個個系統拆解出來。

我們就拿安卓來講,啓動過程

Android 啓動過程框架

跟linux如出一轍,所以很容易遷移過來,同時,差異化的init進程,完成初始任務,創建安卓世界的孵化器,既然這裏要進入安卓世界,而安卓世界的基礎語言是java,那麼就需要一個Java虛擬機,於是孵化器就要構造一個虛擬機,用來解析執行Java編譯出來的字節流。而孵化器本身是由c cpp語言實現,於是Java虛擬機就是由c cpp語言寫出來的,linux操作系統也是c(還有一些彙編)寫出來的,於是Java虛擬機運行的Java語言,就需要跟c cpp打交道,於是就有了JNI。

孵化器做了幾件事情:

  1. 完成Java虛擬機的構造

  2. 完成JNI對接Java與c的橋樑

  3. 加載公共的共享庫

  4. 等待別人給它發消息,創建新進程

在這期間,孵化器要做一件事情,便是創建system_server ,這個進程要做什麼呢?我們創建了一個可以運行Java的虛擬機,這時我們就要提供一堆系統接口,用來協助應用開發,比如請求網絡啦,比如創建界面啦,比如定位啦,獲取存儲卡啦,等等支持,方便用戶開發功能。一個平臺的好壞,往往取決於它的功能是否強大,是否有豐富的技術文檔,以及開發調試工具。

所以就有了一堆線程,比如AMS,WMS,PMS,BT,WIFI,這些都可以在/proc/{ system_server_pid}/ tast找到記錄。

有了這些線程,那麼我們就可以輕鬆的去實現很多功能啦。這時我們就要配套的開發工具,比如AS編輯器,可以編輯,編譯出來APK,安裝到手機運行。

關於操作系統,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爲:

  1. 進程,線程概念

  2. 互斥,死鎖機制與原理,如何避免死鎖

  3. 內存管理機制,虛擬內存

  4. 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區別

  5. 進程之間的內存屏障,如何通信(IPC)

  6. binder的通信優勢

這裏先想到這些,注意不是要完成懂所有機制,要的是整體理解即可。如下問題,請思考下,看是否能夠答上來。

如果我寫了一個應用,名字叫做,com.codegg.home 在主activity裏面,加載一個佈局,layout_main. xml,佈局裏面寫入了一個TextView,那麼我想調試這個TextView,要在com.codegg.home這個進程下斷點,還是在system_server進程下斷點呢?如果是想調試ActivityThread. java的話?應該在哪個進程下斷點呢?

以上答案,都是com.codegg.home下斷點,原因是這兩個當前的運行進程,都是在com.codegg.home裏,所以要調試的話,要在com.codegg.home進程下斷點。

那麼我們再來思考下,我現在要去追應用的啓動過程,start Activity的流程,要在哪個地方下斷點呢?

我們知道這個流程,最終核心的都在Activity manager server裏面,而它是在system server進程裏面,以一個線程的狀態存在,於是我們要調試,就要在system server上面下斷點了。

搞清楚了system server後,以我們熟悉的AMS WMS PMS 舉例。這些服務線程,完成應用的請求任務,將結果返回給應用。比如查看當前運行的所有Activity,就是應用發起請求,從操作系統那裏,先找到server manager,這個手裏拿到一堆服務的句柄,也可以說令牌,你只能通過這個找到它。

當server manager一看你有權限,就幫你把對應的AMS的句柄給你,這個句柄操作系統也認識,對應到system server的AMS引用上,也就是你通過這個句柄,調用它的方法,操作系統就會將你的請求,傳遞到system server中去,同時操作系統知道這個句柄是AMS的第20號(這個20號代表查詢當前運行的所有Activity的方法),然後就喚醒system server,同時從binder線程池,這個線程跟AMS一樣,是個線程,從線程池拿出一個,調用AMS的20號方法。

調用完成後,從操作系統層面,把數據交給調用的應用,實現數據傳輸。這裏面定義的傳遞數據格式是包裹,也就是序列化數據。

瞭解進程通信

好了,這塊就說這麼多,主要是說下進程通信,以及binder這種通信的簡單邏輯。這裏說下,爲什麼要通信。

因爲操作系統設計,管理的軟件單元是進程,進程間本身不聯繫,彼此看不見。一個進程想跟另一個說話,他兩都認識的人是操作系統。因爲他們是由操作系統管理的。操作系統通過從硬盤將程序裝載進入內存,同時給每一個分配了進程號,於是他們就都在系統裏面有了標記,同時每個都起了名字,一個叫我就喜歡喫,一個叫我就喜歡喝。喜歡喝的一個人孤單,他不認識喜歡喫的,他就問操作系統,有沒有人喜歡喫的,操作系統一查,說有啊,然後把喜歡喫的的進程號給他,他就可以找到喜歡喫的了。

然後操作系統給他了一輛車,讓他把想給喜歡喫的的東西,裝在車上寄過去。這個車子是操作系統提供的,這個車子就是通信方式。比如汽車,飛機,步行。

於是進程間的通信方式就是,從操作系統找到目標,然後拿到通信方式,用操作系統給的通信工具,進行通信。

數據結構和算法

這塊完成了,我們再來講一個內容:

文件=文件頭+文件內容

我們發現,這裏MP3格式,OGG格式,都屬於一個文件的格式聲明,這個我們可以用HEX工具打開MP3文件,可以看到剛開始的位置,這塊屬於描述後面的內容該如何解析,比如文件名字,文件大小,文件格式,系統根據這個描述,嘗試用對應的解碼器解碼,解碼完成後進行播放。

這裏解碼器如何解碼,就是算法。而文件頭,就是描述這個文件的數據結構。

於是,我們就知道

程序=數據結構+算法

比如我要寫個貪喫蛇,如何描述蛇的狀態,長度,當前軌跡,這些都是需要表徵出來,然後圍繞着這個描述內容,進行操作,這塊就屬於算法。

完成的程序,運行起來,就是進程。所以進程是一個存在於內存的東西,操作系統用一個表格記錄進程數據,比如進程號,父類進程,進程打開的文件句柄,進程當前狀態,進程的上下文(上下文是保存當前CPU的寄存器,保存現場用的,因爲寄存器是隻有一份,當一個進程被打斷時候,另個進程運行,那麼之前的就要把它當前的寄存器存下來,防止被別人蓋掉,等到下次自己運行的時候,再恢復回來,保證自己運行正常),程序是存在硬盤或者其他存儲設備,掉電不會丟失,而進程是內存的,所以掉電就不再了。

程序如何加載,系統如何識別的呢?這就又回到開頭的地方,數據結構加算法,也叫文件頭和文件內容。源碼經過編譯鏈接,變成一個文件,我們親切的叫它可執行文件。那麼我們來說說它。

我們常見的兩種可執行文件,windows上面稱爲PE格式,linux稱爲ELF,兩者都是從COFF格式演化來的,這塊參考《鏈接器與加載器》,喜歡感興趣,可以下載閱讀此書。

程序是如何在CPU執行的?

那麼有了格式描述,操作系統就知道如何解析它了,然後把對應的代碼段,數據段,堆棧區域配置好,將代碼裝載進入內存中,然後將下一條執行位置,也就是PC寄存器,指向這個可執行文件配置的text 入口,這個就是程序的入口點,這個我們去寫的main方法,可以簡單理解成入口,實際情況是在這個前面,系統加入了一些代碼,爲運行此程序做準備,準備OK纔會真正調用到main方法,這段代碼叫創建此進程的環境,比如參數,堆棧初始化。

聊到這裏,我們從別的緯度,再來看看。

數字電路的與或非邏輯電路,開啓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用斷點,通電,表示兩個狀態。我們不能說,好像有電,好像沒電,所以,計算機的世界,定義了二進制,因爲是非可以界定,孰是孰非不好界定。

於是,在我們的電路板上,規定了0-0.6V,代表了沒電,4.4-5V,代表了有電,中間的數值,代表了器件的錯誤,不穩定性。

於是沒電用0表示,有電用1表示,實際世界就是兩個區間電壓。

CPU在石英晶振的推動下,執行一條條指令。指令是什麼呢?就是一串串數字,每一串代表一個具體含義。

所以,CPU能夠執行多少條指令,是考量它是否強大的一個重要參數,另一個是它執行一天指令的時間,也叫指令週期,越短越好。也就是兩個CPU同時做一個加法,誰用時短誰就強。

CPU拿到一條指令,就會在石英晶振的推動下,將這條指令執行完,然後將PC寄存器加1,讀取下一條指令。

我們經常遇到的非法指令,就是因爲CPU拿到了一個不認識的數據串,導致異常。比如它的指令集裏面,有加法,有減法,你給他說你給我翻個跟頭(非法指令),他罵了一句去你的吧,老子不會(異常報錯)。一般這種情況是指令不識別,比如你用了新的arm指令,又在舊的arm板子運行這個程序,就會掛掉,提示非法指令。

剛開始的操作系統,嵌入式的操作系統,是沒有做內存保護,就是程序段可以跳到數據段執行,當然現在加入了內存管理單元,會將數據段內存描述成可讀可寫不可執行,如果PC(程序寄存器)指向了這個地方,去讀取執行的時候,就會報非法訪問。

如果沒有保護,你去讀取數據段的數據,作爲指令執行,出現指令異常就太正常了。

好了,由於篇幅原因,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麼多,綜上希望能讓朋友們意識到作爲一個Android開發者對於學習framework的重要性,如果想更系統的學習framework,請接着往下看。

最後

想要更系統的學習framework的朋友,博主我最近在GitHub上找到一份騰訊T4大佬整理的,已標星8k的Android Framework開發筆記,今天拿出來分享給大家,需要的夥伴麻煩點贊+任意評論後,點擊這裏獲取!

本筆記主要講解了Framework的主要模塊:

framework精編內核解析目錄

第一章: 深入解析Binder
Binder機制作爲進程間通信的一種手段,基本上貫穿了andorid框架層的全部。所以首先必須要搞懂的Android Binder的基本通信機制。
本章知識點

  • Binder 系列—開篇
  • Binder Driver 初探
  • Binder Driver 再探
  • Binder 啓動 ServiceManager
  • 獲取 ServiceManager
  • 註冊服務(addService)
  • 獲取服務(getService)
  • Framework 層分析
  • 如何使用 Binder
  • 如何使用 AIDL
  • Binder 總結
  • Binder 面試題全解析

第二章: 深入解析Handler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網上分析 Handler 機制原理的文章那麼多, 爲啥還要畫蛇添足整理這份筆記呢?不是說前人們寫的文章不好,我就是覺得他們寫的不細, 有些點不講清楚,邏輯很難通順的,每次我學個什麼東西時遇到這種情況都賊難受。

本章先宏觀理論分析與 Message 源碼分析,再到MessageQueue 的源碼分析,Looper 的源碼分析,handler 的源碼分析,Handler 機制實現原理總結。最後還整理Handler 所有面試題大全解析。

Handler這章內容很長,但思路是循序漸進的,如果你能堅持讀完我相信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第三章: Dalvik VM 進程系統

Andorid系統啓動、init 進程、Zygote、SystemServer啓動流程、 應用程序的創建使用,Activity的創建、銷燬 Handler和Looper。

第四章深入解析 WMS

窗口管理框架 系統動畫框架 View的工作原理。

第五塊 PackagerManagerService

包管理服務。 資源管理相關類

需要《framework精編內核解析》完整PDF文檔的夥伴麻煩點贊+任意評論後,點擊這裏獲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