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就完了——我們爲什麼會有畏難情緒?

當我們面對一項工作時,常常會出現畏難情緒,總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最後失去機會又懊惱不已。

那麼,我們到底爲什麼會出現畏難情緒呢?

首先從定義開始說起。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爲反應,一般認爲,情緒是以個體願望和需要爲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畏難情緒,顧名思義,就是害怕困難、逃避困難的一種反應,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本能反應。

從主體、客體和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反應出發,嘗試對畏難情緒產生的成因進行分析:

①客體太重要,或者本身難度大,或者太陌生。一件事,如果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我們往往因爲太擔心不良後果而畏手畏腳;一件事,如果本身難度很大,我們便會自然而然的選擇逃避;一件事,如果以前從來沒有遇見過,處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也會拒絕。

②主體能力不足。同一個人,對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當一個人認爲自己的能力不足於勝任所要完成的事情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但很多時候,只是因爲不熟悉,並不是不具備能力。

③主體作用於客體過程中的一些誘因。比如,我此刻在高鐵上寫這篇小文章,本身沒有太大難度,但因爲高鐵的這種環境,總覺得不好意思,特別是身邊總有人,於是便產生了畏難情緒,一直沒有寫,直到旁邊的人稍微少了一點,又纔開始。

那麼,我們又該怎麼克服畏難情緒呢?

對於凡事找藉口,啥事都畏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什麼事,幹就完了!

當受領任務時,不要考慮那麼多,也不要拒絕,先答應下來再說。當開始任務時,不要總是做計劃,打算萬事俱備在開始,尤其是一些本來比較困難的工作,不要猶豫,直接開始,所有的問題在行動中解決。

當然,這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解決因爲畏難情緒而起不了步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步從哪裏起?高手可能一步到位,但低手可能一錯再錯,高手與低手在起步之間,主要是看有沒有基本套路和模型。

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於掌握了大量的通用模型,一旦面臨新問題,總會很快找到與之匹配的模型,這樣起步便八九不離十。

這樣看來,克服畏難情緒,一是靠勇氣。遇到任務勇於拿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幹起來再說。二靠實力,把一件事情做成,最終還是靠實力,但實力需要積累,特別需要在實踐中積累。於是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結果的增強迴路,一種勇於克服畏難情緒,不斷幹事,不斷積累實力,越能克服畏難情緒的好的增強迴路;另一種是因爲畏難情緒,害怕開始,越沒有積累,實力越弱,越會產生畏難情緒的壞的增強迴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