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3年了,爲什麼還要考證,還生涯規劃師?

早上上班,第一時間曬了剛剛收到的生涯規劃師證書,收到了好多點贊。

我得承認,自己有點小虛榮,也有點喜歡別人的點贊,反正是給自己多增添一點小小的儀式感。每一天其實都值得記錄,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覺得美好的生活被遺忘,也太可惜了。

有小夥伴讓我幫忙規劃一下職業。

我的回覆是,這是每個人自己的工作,但沒有說潛臺詞,那就是,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

朋友的這個信息,其中可能有點調侃的意味,但類似的互動其實也賦能的。

最讓人傷心的事,我覺得是漠視吧。

有人能關注你,隔一段時間能有朋友圈或者私信互動,其實也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情。

也有小夥伴問我這個有沒有錢,就像一建掛證那種,可惜沒有。

這只是一種技能,即使是掌握了,但如果沒有口碑或者是成功的案例,那沒有客戶,也是沒有錢的。其實,這和任何一種技能的學習都是類似的。

你會做一件事,並不意味着會讓你變現。但如果確實有這個市場需求,而且你切實能解決別人的問題,那任何技能都是能讓你變現的。就像之前分享一些付費課程的筆記,有收穫的夥伴也會打賞或紅包感謝的。

錢這東西,真的很直觀。

我承認,成年人的世界確實很現實。

如果沒有變現,那就會改變很多人的選擇。但很多變現,並不是一開始就讓你看得到的呀。

我想自己取證的原因,只是想多一種可能,更爲明確的目標,可能是幫自己理清前行的道路吧。只不過,很多時候,有個證書,會讓自己感覺更系統,更有底氣。

第一次看到古典老師的書,好像是2013年。

那時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生活在限制性信念的高牆中。

但那本書,彷彿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在我的腦海裏生根發芽。

有了這種覺察,在自己的生活和系列的學習中,我都逐漸明晰了自己所處的這一堵堵的高牆。

隨後,我在生活中,尤其是陪伴女兒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了這些高牆,並努力將女兒思維認知中的牆體逐漸拆除。

那些限制我自己的信念,也被逐漸地弱化和推倒。

每一次看似不可能,看似毫不費力的體驗,都在增強自己的自我信念。

想要融入,最好的方式就是付出。

想要不一樣,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給別人提供某一方面的便攜。

想要擺脫固有的負面標籤,那就持續地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並有時間能思考,後續怎樣做才能做得更有成效。

想要獲得他人的喜歡,首先是自己喜歡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別人又怎麼可能喜歡你的。但如果自己喜歡自己,那就會喜歡自己做得任何事情,沉浸到自己所到的任何地方,也能真正用心地關心自己喜歡的人。

取證只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至於有了證書之後,會不會對生活有所影響,我也說不上來。但我知道這給了自己又多一個選擇,在工作和生活中多一份覺察,多一種看待事物的視角也很贊。

生涯規劃裏有一系列的工具,當我面對生活中的選擇,或者自己遇上困難後,其實都可以通過系統的方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遇上了類似的問題,

如果他們信任我(知道我的學習方向後),也可以找我聊聊,說不定我也能提供一重視角,幫助更好地認清現狀,更好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可能是難以逾越的,但是人類歷史中,類似的問題肯定是有人經歷過的。如果有一種方法,能夠鼓勵你勇敢地邁出一步,甚至有現成的方法就可以着手去做,那又是多麼棒的事。

每個人的視野受限於成長的環境和周邊的人際,但通過閱讀和培訓,每個人的視角又會被無限度地放大。用開放的心態去觀察和嘗試,也可以不受限地設想各種可能,

其實,這些都是在逐步豐富自己的人生,有的是通過實際行動, 有的是現在意識層面有所覺察,等感知到可行的機會,再踐行。

這樣想來,人生其實很有趣,每個人都在構築兩個世界,一個是實際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另一個就是自己基於現實生活設想的,這兩個世界會不時地重合,或者分離。

等分離一段時間,他們還可能繼續重合。

兩個世界如果一直處於重合的狀態,那可能意味着在舒適圈裏呆了太久,以至於放棄了探索和思考。而有的人則是持續地將兩個世界進行分離,然後又通過做一些事,讓兩個世界暫時短暫地重合。

初級取證完成,其實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後續要經常應用理論工具,過段時間會有實戰的課程繼續提升。

一開始只能感覺到自己的笨拙,但這又有什麼關係?

投入其中,笨拙的體驗感會很快過去,隨着持續的應用和學習,技能會越來越熟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持續提升。

學習生涯規劃,把自己的生涯梳理清楚,工作做好,生活平衡好,這應該是最好的收穫了。

接下來會帶來什麼?繼續努力,保持期待就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