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沒轉管理、加不動班,我的競爭力從哪裏來?

常常有讀者留言,自己已經30歲了還沒轉管理,會不會對後面職場發展不利?32歲了還在做一線開發,加班拼不過年輕人,壓力好大該怎麼辦......

其實,這些職場困惑都歸結成一個問題:如何保持職場競爭力,讓自己更值錢?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本文節選自《技術人修煉之道:從程序員到百萬高管的72項技能》一書。

如何保持職場競爭力,讓自己更值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黃金圈理論。

“Why”,你因爲什麼而值錢?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物以稀爲貴”,這是一個樸素的商業邏輯。在職場中想要值錢,就要時刻保持稀缺性:別人不會的,我會;別人會的,我更精通。

例如,JAVA開發工程師,大家都會CRUD這種簡單的碼農技能,這個時候要如何保持稀缺性呢?可以研究開發框架,做一個只要簡單配置就能自動實現CRUD的框架,提升整個團隊的開發速度;還可以研究算法,做一個JAVA工程師裏最懂算法的人,讓公司減少一個普通算法工程師的崗位。然後再去和公司談加薪,成功的概率就很高。

“What”,什麼能力是職場中稀缺的?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技術社區裏,發起了一個1000位IT職場精英參與的調查問卷,並且對50位技術領導者進行了訪談,得到了五項稀缺能力:思維和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大的溝通能力、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和敏感的商業嗅覺。

大家可以嘗試給自己的這五項能力打分,每項分值是20分,總分爲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在職場中的稀缺度越高。

How”,如何具備這些職場中的稀缺能力?

下面聊一聊這五項職場稀缺能力的具體含義,以及如何培養這五項能力。

第一項,思維和創造力

技術人員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經過多年的訓練,已經形成了工程師思維,更多考慮的是What的問題。例如,電商網站“購物車”功能如何實現、技術架構如何搭建、代碼如何編寫等。

工程師很少考慮Why的問題,即電商網站爲什麼需要“購物車”,而不用“一鍵購”的方式來代替。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產品經理身上,業務方提出了需求,如果產品經理照單全收,而不去考慮Why的問題,以及有沒有更好的How,那麼這個產品經理只能叫作功能經理,也不可能創造出足夠偉大的產品。

越是優秀的職場人,思維方式越多元化。縱觀國內外互聯網領袖,如喬布斯、張小龍、雷軍等,都是多元化思維、跨界思維的高手。

喬布斯曾回憶說,裏德大學提供了全美國最好的書法教育。整個校園的每一張海報、每一個抽屜上的標籤,都是漂亮的手寫體。由於那時他已經退學,不用再去上常規的課程了,於是他選擇了一個書法班,學習怎麼寫出一手漂亮字。

在書法班上,他學習了各種襯線和無襯線字體、如何改變不同字體組合之間的字間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種科學永遠無法捕捉地充滿美感、歷史感和藝術感的微妙,他發現這太有意思了。

後來這些漂亮的字體出現在了蘋果電腦當中,可以說,如果沒有當時喬布斯無意中對書法課的興趣,也許這一切就不可能發生。

第二項,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人說,職場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想知道自己解決問題的水平嗎?不妨來做個測試。
“團隊的離職率提升了30%,怎麼辦?”

你一定想到了許多方法,如搞團建、加工資、減少加班……

不過,你一定答錯了,因爲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德魯克說過:“別從答案出發,要學會先問:我們面對的是什麼問題?”

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道題了。”

再回到上面的問題就會發現問題本身並沒有說清楚誰在提問,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角色的人的思考是不一樣的,例如,CEO思考的是離職率對公司運營的影響、HR考慮的是KPI是否能完成,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不一樣。

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當中,以麥肯錫的“解決問題七步法”最爲經典。其大致的思路如圖所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關知識深入學習。

第三項,強大的溝通能力

溝通是一個人的“語言智力”,在人的各種智力中,語言智力是第一種智力,從牙牙學語開始,學會說話交流就是人掌握的第一能力。小到嬰兒用哭喊來表達自己“餓了”的訴求,大到國家領導人之間用談話解決國家大事,溝通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人類發展事業及社交的核心因素。

如何提高溝通能力呢?

首先,對溝通要有基本的認知,如圖下所示是溝通模型圖。在溝通當中包含了7個要素:說話者、聽話者、信息、媒介、場景、干擾、反饋。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造成溝通問題。

其次,溝通當中要根據溝通對象的特點、背景,選擇不同的溝通媒介。例如,與不懂技術的業務方溝通時,儘量不要講術語、不要拿架構圖來講解,要用通俗的語言、打比喻的方式來溝通。

例如,當向業務方解釋“邊緣計算”時,可以說這種技術就像章魚一樣,章魚的觸手有神經元,能快速處理信息而不必把信息傳回大腦處理,所以它的反應就很快,邊緣計算也是類似的,它在邊緣節點有計算能力,所以不必將信息傳送到中心機房,提高了響應速度,這樣講解業務人員就比較好理解。

最後,溝通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提升的,筆者從一位上海戲劇學院的教授那裏學來的一種“看圖說話”的訓練方法,對於演講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具體做法是:對眼前的畫面進行即興講解,持續3分鐘。

例如,眼前是一棟辦公樓,馬上開始講解:我看到一座辦公樓,樓上面的霓虹燈招牌寫着“重慶大廈”,讓我想到了許多香港電影裏的經典取景地,現在是晚上8點,整棟大樓的燈有70%是亮着的,看來“996”的公司不少,苦命的孩子們啊,其中一定有不少是IT公司……

通過長期刻意練習,能夠提高眼、腦、口的反應速度、提高即興表達的能力、提高思考和口頭表達的默契度,成爲一個隨時可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

溝通能力對於職場來說,好比一把梯子,關鍵時刻這把梯子能夠幫助你攀登職場的巔峯,缺少這把梯子,你可能就錯失了人生中的幾個關鍵機會,所以不要對“能說會道”的人嗤之以鼻,技術人既要能做,也要會說。

第四項,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每個行業都在快速變化。一個人必須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能不被淘汰。例如,現在的產品運營已經進入數據運營時代,這就要求運營人員具備數據分析能力,來驅動運營工作。如果運營人員不盡快學習這項技能,在不久的未來就有可能被淘汰。

同樣地,現在的財務、市場等工作職能也都發生着巨大改變,大部分企業正在往精細化運營轉變。作爲一名純技術人員是沒有出路的,必須善於學習各類新知識,成爲一名複合型人才,例如,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手段驅動業務的增長。同時,個人技能更需要跟隨企業的發展一起成長。如果你和公司的發展不在同一個步調上,或者有比你更厲害的求職者被企業相中,那麼你很有可能進入被淘汰的窘境。

此外,還要掌握刻意練習的方法,科學高效地提高自己的技能。筆者接觸過許多聲稱自己具有10年經驗的程序員,一番溝通下來,發現他們只是一年經驗重複了十年而已,技術上並沒有深度和廣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低效的努力。

第五項,敏感的商業嗅覺

技術人員往往只滿足於“聽業務方的話”“哄業務方開心”,其後果是技術人員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技術人員需要有系統性思維,能夠幫助業務方去思考業務、思考商業價值,用系統的方式更有效地解決業務中遇到的問題,做到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成爲最懂業務的技術專家。

做到以上五項,已經具備比較強的職場競爭力了,你需要的只是一些堅持、一個好機會,假以時日,必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