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方向选择、就业」的一些观察(2021初) - 知乎

前两天回答了2020 年终于过去了,你所在的领域和行业在 2021 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事情?,分享了一些我对于未来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向的期待。今天再胡说一些我对于这个领域更宏观的观察,供大家参考。和学术界大部分人相比,我和工业界走的比较近。毕竟是搞销售咨询出身,离不开市场。所以也算是提供一个不同角度,没有对错,不必争论

首先是当下的研究的风向有两个转变。

一个是转向更软的部分。此处的“软”指的是相对于在算法和理论上对模型准确度的死磕,而转为更“人文关怀”、“社会道义”的部分。具体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去做公平性、透明、隐私等方向,代表着技术融入了更多的社会思考。估计在未来的相当一阵子,这些方向的文章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且门槛适中。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估计得等文章再井喷一阵子才能出现一些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吃饱饭才能干活,大概是这么个道理。对于大部分搞研究的人而言就面临这么个问题,新兴的方向好写文章,到处都是机会。但你如果毕业了找工作的时候方知市场到底认什么,可能绝大部分企业不需要过多的人文关怀。也算是给走实用主义的同学们提个醒,想清楚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再决定方向

另一个自然是转向更硬的方向,当然“硬”也是相对于硬怼模型准确率这种老路子而言。这种转向的更硬的方向我认为有几种。第一种是越来越多的学术界团队开始生产“工具”和“大规模的benchmark”。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在图挖掘领域常年缺少好的大规模数据和benchmark,于是斯坦福搞了open graph benchmark。同理,生物医药+机器学习领域也常年缺席类似的项目,所以哈佛大学又搞了TDC。就2020年一年,我就被邀请参与至少5个类似的项目,因为我比较擅长机器学习系统的设计。放到以前人们是不喜欢搞这种卖力不讨好的东西的,但这两年人们发现,真正的影响力也可能是底层的工具上对于应届生或者需要求职的人而言,我觉得能搞一两个这样的项目对于码力和影响力都是提升,可以考虑一下。万一一不小心搞出一个真正卖座的内容,不仅能发个不错的文章,还能再GitHub上混不少star,说不定还有公司直接投出橄榄枝。

而另一个更硬的方向就是我在「2020 年终于过去了,你所在的领域和行业在 2021 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事情? 」提到的去做底层的机器学习系统和加速不要搞混,写工具和做系统其实是两码事,侧重点差别也很大。前者是把算法实现出来,而做新的系统往往要有算法创新,比如加速、模拟、部署。虽然做系统有工程性的成分,但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的组成。做系统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虽然不像真正的系统方向需要好几年出一篇文章,但这个领域基本也得6个月以上才能做个过得去的内容。对于大部分硕士生而言,这个周期就有点危险了。从功利角度来看,找工作的加成不小,成功系数不高。对于科班出身,想要押宝挑战一下的同学也可以试试。毕竟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大规模xxx,模型压缩,怎么高效的利用GPU和TPU。做好了的确有海量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MLSys这个会议上的论文,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

追潮流这个东西可以辩证的看,最重要的就是在追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自己的存在。我举个简单例子,虽然机器学习公平性很火,但我本身不是做统计的,也不是对这个主题感兴趣,那我硬追就显得勉强,缺少顺滑感。

一定要考虑自身特质和潮流的结合,顺势而为和追逐潮流虽然听起来一样,但实则差之千里。一定不要单纯的追潮流,也不要单纯由着兴趣走。我相信中间还有一条可行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