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財報:業績全面改善,捲土重來?

經歷了兩年的調整之後,如今的中興通訊正日漸走出美國製裁給其帶來的“陰霾”,各方面的表現也較之前有了明顯好轉。

一方面,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已經由於其7nm芯片的規模量產,以及5nm芯片的陸續推出而逐漸得到緩解;另一方面,中興通訊在聚焦5G主航道後,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業績全面改善

近日中興通訊發佈了2020年的業績快報,雖然只是一份業績快報,卻也是中興近三年來最值得外界期待,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份財報。

首先,是其營收再次衝破千億。根據中興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興營業收入實現了1013.79億元,同比增長了11.73%,增長速度較前一年6%的增長率,上升了5個百分點。同時其營收再次突破千億,也標誌着中興正逐漸從美國製裁所帶來的衝擊中恢復過來。

如上圖所示,過去三年中興通訊的營收,總體經歷了一個平滑上升的過程。據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興通訊共實現營收855億元,較上年下降了21.41%。而此次業績跳水的背景,正是美國的鉅額罰款和制裁,使其在很多國家的業務都受到了牽連,由此導致其營收下滑、淨利潤暴跌,中興也因此進入了一個“低谷期”。

經過一年的努力,2019年中興通訊的業務逐漸進入了緩慢恢復期。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興通訊的營收重新回到了900億,較上年同比增長了6.1%。單從增速來看,中興通訊的增速仍然緩慢,顯然2018年美國製裁給中興帶來的“陣痛”依舊沒有完全消除。而此次中興的營收再次突破千億,則意味着中興在美國製裁之後,終於首次在營收上恢復到了2017年之前的水平,這無疑向外界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其次,淨利潤有了明顯改善。根據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20年中興通訊實現歸屬於上市股東淨利潤43.67億元,同比下降15.18%,乍一看淨利潤增速同比下滑確實“礙眼”。但實際上,2019年中興實現的淨利潤中有一半——26.62億,都是來自於其一次性的資產處置收益。如果排除掉這個“干擾項”,中興的實際淨利潤較上年實現了同比72%的增長。

伴隨着其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長,其現金流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償債能力大爲增強。財報數據顯示,目前其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102.30億,同比增長37.38%,資產負債率由2019年末的73.12%下降至69.52%。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中興終於回到了高質量增長的軌道上了。

蓄力5G主航道效益凸顯

中興能夠取得如此靚麗的成績,與其圍繞“瘦身固本”而展開的一系列舉措不無關係。

一方面,在過去一年裏面,中興通訊通過不斷剝離非核心業務,進行內部業務結構優化或者組合優化,使其核心業務形成了良性循環,經營效率大爲提升。如本月11日,中興轉讓北京高通達90%的股權,正是爲了剝離非核心業務而做出的具體舉措。

另一方面,中興不斷向5G主航道聚焦。爲了聚焦“主業”,中興通訊持續在研發上進行投入。數據顯示,中興通訊2020年第三季度研發費用41.5億元,同比增長43.8%,佔營業收入比例爲15.4%,較上年同期的14.7%增長0.7%。2020年前三季度,中興通訊累計研發投入已經達到107.91億元,佔營收比重的14.56%,但從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來看,它已經與華爲不相上下了。

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強有力的研發投入,中興在5G領域開始不斷取得新成績。比如,在事關5G的核心技術領域,如芯片、架構、算法等多個方面,中興均取得了實質進展。數據顯示,如今中興通訊的5G通訊全球專利已經達到了6500+件,位列5G全球戰略佈局第一陣營,芯片專利申請量達到了4100+件。

另外,國內新基建的落地,也給其帶來了諸多機遇。自2019年以來,中興以國家落地5G通訊爲契機,深入參與到各個地區的5G基站建設中,使其運營商業務、政企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消費者業務上,中興陸續推出了多款5G手機,開始在消費者領域蓄積勢能重新出發。

與此同時,中興通訊海外5G部署的成效也日益顯現。據三季度中興通訊對外披露數據顯示,日前中興通訊的5G基站發貨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33%,在全球排名第二。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興在5G通訊上的持續投入,已經逐漸進入了收獲期。

終端短板仍待彌補

不過,從當前來看,中興面臨的問題仍然不少。

從業務結構來看,當前運營商業務仍是其核心的主營業務,而其重點發力的消費者業務,到現在爲止起色還不大,這從其發佈的2019年營收財報中就可以看出來。

據中興發佈的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中興當年的運營商業務營收爲665億元,而中興的總營收爲907億元,其運營商業務佔到了其總營收的73%,而其寄予厚望的消費者業務僅有16.5%,仍然未能挑起大梁,這顯然是中興的一大軟肋。

消費者業務主要是面向C端市場,通常它會較B端市場更爲靈活,受宏觀政策影響也更小。拿華爲來說,過去兩年在美國製裁之下,華爲在海外通訊業務受挫的情況下,依靠消費者業務繼續保持了營收的快速增長,而中興則在美國製裁之下營收迅速縮水,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雖然中興也爲此作出了很多努力,但到目前爲止其消費者業務依然欠缺火候。以手機爲例,當前中興雖然已經在渠道營銷上,不斷向華爲、小米等“友商”靠攏,在產品上也在試圖尋求新的突破,但目前存在的亮點依然不夠。

比如,在2020年8月,中興通訊對外公佈的屏下攝像技術,雖然讓其在短時間之內收穫了大量外界關注,但單一的亮點仍然很難使其與華米OV相提並論。這個缺憾顯然是一心想要通過5G來實現終端崛起的中興,接下來需要彌補的。

5G大航海時代,中興勝算幾何?

從業務佈局來看,無論是運營商業務還是消費者業務,中興都已經將重心放到了5G戰略上了。那麼在5G時代,中興通訊突圍勝算幾何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結合各個方面的因素來分析。

從競爭層面上看,在5G技術上力壓中興一頭的華爲,仍會是中興在國內市場的強勁對手;而在海外市場,三星、諾基亞、愛立信等強勢的國際廠商,由於得到歐美政府的強力扶持,同樣不可力敵;而在5G終端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已經落後一截的中興手機,也很難在短期之內扭轉乾坤。

但結合中興自身的條件來看,中興仍有自己的優勢。首先,中興在5G專利數量方面已經排到了國際前列。據此前IPLytics公佈的數據顯示,華爲擁有3147件5G必要專利數量,中興則爲2561件;在5G基站設備出貨量方面,它也已經成爲僅次於華爲的全球第二大通訊基站設備廠商;另外,在5G商業場景落地方面,中興也在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這種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一定程度上會增加中興在國際競爭中的籌碼。比如,有衆多專利在手的中興,完全可以通過專利壁壘,制衡那些“漫天要價”的國際通訊巨頭。

另外,從市場前景方面來看,5G商用纔剛剛開啓,全球範圍的5G商用還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在歐美市場發展不利的中興,完全可以將市場轉向受歐美影響較小的非洲、東南亞以及俄羅斯市場,以此來降低由於歐美政策因素波動而帶來的經營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興當前面臨的這些外部影響都是短暫的。長遠來看,伴隨着5G應用的全面爆發,“技藝傍身”的中興,仍有希望在5G應用全面爆發之後,成爲5G大航海時代的探路者和受益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