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草灘長雲滿渡》

關於《青草灘長雲滿渡》


宜昌石頭:都說“開卷有益”,文中的一些宜昌歷史地理知識新發現就是讀史志所得;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認識了一些宜昌史學界的老師,自然就受益匪淺;都說“授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個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老友看了這篇的徵求意見稿,強烈推薦煙嗓版的《橋邊姑娘》,說是有一種滄桑感,沒理由拒絕。

宜昌石頭:感謝炎黃科技經濟專委會的羣聊,感謝行者、羅洪波、李明義、張玉新等老師提供的相關資料,感謝路華、孫波、李志偉、嶽東良、王麥浪、張華新等老師提供照片,感謝張東明、方有容、劉大振的提示。

方有容:過譽了!不敢當。互相幫助,才能增進感情。

李明義:念時兄早上好!您筆耕不輟,佳作連連!

宜昌石頭:感謝明義兄每一次不厭其煩的提示和幫助。還要感謝傳誠兄,洪波兄,這次推倒重來,反覆請三位老師審稿和提意見,辛苦了

張東明:哈!還謝我?不過這篇文章夠詳實了哦!

沈傳誠: 應該感謝你利在千秋的功德。致敬!

宜昌石頭:千萬別這麼說,還是傳誠兄厲害,謝謝多次幫助。

張華新: 棒棒噠!己轉發。

覃世傑:謝謝分享感嘆家鄉歷史的變遷!

彭翔華:寫得好。

宜昌石頭:昨天又翻了《大城小巷》,越來越體會到沈老師對你的佩服是發自內心的,關鍵是對語言的錘鍊和對市井文化的熱情,很有些道行譽了!不敢當。互相幫助,才能增進感情。

張華新:感動!前進!

曹宗國:《青草灘長雲滿渡》充滿詩情畫意和歷史滄桑感!

宜昌石頭:謝謝,曹老師近來光在幫人當吹鼓手,倒是把自己的正事忘了。有朋友可能會寫到五峯採花剿匪,我可能會向曹老師討教、合作,不知可否?

周玉英:寫的真好。

楊煜:感覺近年來宜昌文史文化界老中青的碰撞產生了絢爛的火花,佳作連連,形式多樣,影響漸廣。史料,老照片,紙質媒體,網絡交互交融,民間有往事羣,官方有史志辦等,半官方半民間有炎黃協會。三方也融合。

漫生活~旅行顧問:描述到位。

宜昌石頭:謝謝

草長鶯飛:過去聽老人們講壕坑的另外一種說法,說是日本人扔炸彈炸成了壕坑。

宜昌石頭:有些事情都是道聽途說,我原來也是那麼以爲的。

草長鶯飛:也是哦!

三峽辣魚兒感言:石頭老師的新作。他用看似鬆散的架構,輕鬆自在的語言,給我們〃講古〃:宜昌城〃三溪〃地理地名及郵政道驛方面的往事。你不是太忙的話,可以放下手中活路,靜下心,嗑瓜子,泡熱茶,聽這位老師娓娓道來,倒也是難得的享受。。。文中還有小地名〃窪口子〃呢,你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嗎?

宜昌石頭:剛完成不久,還在徵求意見中,本想週一修改以後羣發的時候向張老師致謝的,那就謝謝了。

三峽辣魚兒:哦。我見你發美篇了,於是轉發的。抱歉。

宜昌石頭:沒事,一樣的。這次多虧張老師幫忙,又和其他老師商量以後把原來傳給你看的初稿全部推倒重來一遍,還是很不錯的,秒被加精。謝謝了。

三峽辣魚兒:窪口子溪溝流入長江的具體位置,應該在十碼頭下一點,即在江海路上,三峽遊客中心東側(西側是九碼頭)。。。我憑印象說的。

宜昌石頭:等等,也就是說,原來說的不對嗎?和羅洪波老師說的也不一樣。

三峽辣魚兒:我原說的和今天說的,應該一致的。只是原來沒有說的如此準確

宜昌石頭:這張圖好像就在九碼頭和十碼頭之間。

(轉爲語音通話)

宜昌石頭:改了一段話,加了一張照片

▲百子溪應該就在十碼頭附近入江。從現夷陵大道走小路到沿江大道,左側有港倉庫護欄,護欄下就是一條深溝。由於那一片因爲城市改造變化太大,“窪口子”的具體入江處已難以辨認,只能記得原來在十碼頭以下,也就是現在的遊客中心東側(或曰左側)。於是筆者如釋重負:終於找到了百子溪的位置。從百子溪到窪子口,也許這就是當年那條小溪留給我們最後的一抹背影。

三峽辣魚兒:謝謝王老師。祝您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2020101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