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祝義寬

“你們來不喫我的,不喝我的,還陪我聊天,我不曉得多高興!”

坐在我們對面說話的這位老漢,名叫祝義寬,出生於1932年12月6號,金神鎮金鹿村大舟組人。

我們此次來的任務是尋訪當年抗美援朝歸來的戰士們,祝老就是其中一位。

祝義寬老人說,他是1953年3月入伍,1954年12月回老家的。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爲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

他們的前驅部隊越過了北緯38°線,企圖佔據整個朝鮮,公然叫囂“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敵機多次入侵中國領土,轟炸遼東地區,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面對美國的無恥與狂妄,中國應朝鮮政府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出兵援助。

祝老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徵入伍,千里北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去殺敵保家鄉。

坐在我們面前的祝老,今年89虛歲,雖是高齡,但他一點也不顯老,精神矍鑠,身板硬朗,紅光滿面,只是耳朵不太靈便,交流起來有點語誤需糾正。

無須我們引導,他就陷入回憶中。

祝老母親去世早,父親精神不是太好,常常睡半天覺,還有半天喜歡尋人滋事,村裏人都有點畏懼。

因爲家庭貧困他自小沒進過學堂,19歲那年響應政府號召,去村部報名參軍,村幹部礙於他父親精神有障礙,沒有答應。

第二次去報名,祝老是瞞着父親偷偷地到金神區政府報名的,門口有幹部模樣的軍人問他跑來何干,他說他要去當兵,去打美國鬼子,保家衛國。那位軍幹部看他機靈,問清了具體情況,同意他的請求。

聽說同意,祝老高興極了,可又怕父親接到通知不讓自己走,他一個人偷偷的在金神區牌坊下等候區通知。

1953年3月6號,年輕的祝義寬終於如願以償,隨隊伍從桐城步行到安慶,路途遠,雙腳都走出水泡,他沒吭一聲,再坐船到蕪湖浦口,然後一路火車北上,直達遼寧。

新兵隊伍在遼東稍作停留,學習一些簡單的朝鮮語言,熟悉朝鮮當地風俗習慣。祝老說到這裏還不斷拋出朝鮮語,不是他翻譯,我們一句也聽不懂。

16號,他們抵達朝鮮,部隊開始編整,他被編排在8504部隊3中隊3分隊12組4排,當時的朝鮮被炸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場面比戰爭電影裏的橋段還要荒涼悽苦。

美國鬼子的飛機很瘋狂,他們乘河溝山谷低空溜進來,轟炸目標大多是交通要道。祝老說當年他們是鐵道兵,主要搶修被炸燬的鐵路橋樑,一般的小工程必須在1小時內修好,不提任何困難,確保車輛暢通。

他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在108大橋與109大橋那塊兒,中間有一車站,離三八線只有幾十公里,敵機很迅猛,來的時候你根本覺察不出,他們專炸橋頭山包,石頭坯子飛起來都能砸死人。

祝老一邊說,一邊做手勢,當年他在4排,那次戰役,前面3排2排的戰友們傷亡慘重,兩排加起來約有60多人犧牲,戰火紛飛中,有的戰友連屍首都找不到,美國鬼子太毒了!

說到這裏,祝老嘆口氣,低下頭,不語。

我們問他,敵機來轟炸時,你們怕不怕?他呵呵笑笑說,開始有點,後來就不怕了,只顧搶修工事,哪有時間去想別的,再說了,那麼多戰友兄弟犧牲,恨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怕?

鬼子飛機來時,丟下一個個炮彈,一炸一個坑,坑面積有池塘那麼大,一時填不好,只能架橋,朝鮮樹木多的是,幾十人拉一根,也有用機械拖的,鋼絲繩捆地緊緊的,大家爭分奪秒,保證最短的時間修復好。

戰爭雖然很殘酷,但他們的日常供給沒有斷線,陣地上喫的喝的都有,包子、豆漿,當地羣衆水桶挑着送到一線。

我們問他什麼時間返回國內的,他想想說,1953年7月戰爭才停息,他們當時並沒有撤走,仍然幫朝鮮人民恢復戰後重建。1954年12月份,因身體不好,轉到後方石家莊鐵道兵幹校,由於不認識字,他主動要求轉回老家。

回到老家的祝義寬,在村裏勤勤懇懇,與鄰友睦,娶了妻生了娃,開始過上了平靜簡樸的生活。

雖然社會穩定,生活幸福了,但祝老時刻不忘軍營,不忘報效祖國。兒子剛成人,他親手又把送去部隊學習鍛鍊,兒子分在鐵道工作,也踏實勤懇,直至退休。

如今的祝老性情開朗,晚年幸福,唯一的遺憾是老伴去年過世,孤獨的他不願與兒子同生活,只是偶爾的被兒子接進城呆幾天,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他說享受慣了鄉村的無拘無束,不喜歡城市的喧囂,寧願一個人守着老家,白天和村裏人逗逗樂,晚上看看電視,日子過得倒也悠閒。

站在門口,環顧他的室內,最顯眼的是廳堂一副中堂,掛着毛主席畫像,顯示祥和福瑞。

他說如今的幸福生活要感謝毛主席,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英雄的中國人民,趕走了世界霸權主義者,建立新中國,勞苦大衆從此挺直了腰桿,還感謝政府對他的關心,逢年過節的經常派人來看望,送油送米。

說着說着他又自豪地從內衣口袋掏出一個紅色小袋子,小心翼翼打開,原來是幾枚金燦燦的軍功章。

幾枚軍功章掛在同一條絲帶上,他一個個講解章後面的故事給我們聽,他用手撫摸着那熠熠生輝的獎章,動情地說,他百年以後要把這些禮物傳給他的重孫子,讓這種熱愛和平的精神一代代往下傳,永生不息。

回想上個世紀的那場戰爭,中國究竟有多少熱血兒郎拋頭顱灑熱血,將年輕的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把一個個英雄的名字載入史冊,寫進國人心中。

祖國母親知道。

祝老是千千萬萬志願軍中的一位,名雖不驚人,正氣卻浩然。此刻,那紅色的絲帶,金色的勳章,映襯着祝老臉上笑呵呵的紅暈,真好。

爲祝老,祝福!向那些曾經浴血奮戰的英雄們致敬,他們是真正可愛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