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這個地名真的與努爾哈赤殺子有關嗎?

瀋陽東北方三十餘里有一座山,每當冬季雪過天晴的時候,雪壓青松,恰似白玉嵌翠,雪白的頂峯映襯在蔚藍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這座位於秀湖南岸的山巒便是著名的輝山,“輝山晴雪”,是盛京“老八景”之一。

早先在這座山下曾經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

輝山溝、輝山溝,

十人提起九人愁,

殺子過河民公怨,

罕王爭戰幾時休?

與這首民謠相關,還有一個輝山名字來歷的傳說。

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老罕王努爾哈赤與駐紮在遼東的明朝總兵李成梁交戰。在秋冬交替的季節,努爾哈赤戰略轉移,全軍火急北撤。他率人馬退到了渾河邊時,忽然,天氣突變,風雪交加,後邊有明軍李成梁的追兵,真是十萬火急。罕王見此情景,心急如火,便命令大兒子褚英到河邊探路。太子褚英尊父王之命跑到河邊看過後,稟告父王說:“河水沒有封凍。”努爾哈赤一聽,怒氣沖天,因爲寒風凜冽哪能有河水不凍之理?罕王誤認爲大兒子假報軍情,一怒之下,就把褚英的頭砍了。

努爾哈赤又派二太子去看河水凍否?二太子見哥哥被砍了頭,心想:自己要說水沒凍也得砍頭,索性告訴父王:“河水已凍。”努爾哈赤聽說封凍,便令人馬快速渡河。然而,到了河邊,河水並沒有封凍,情急之下,只能強行渡河,結果人馬損失很大。

努爾哈赤過河之後繼續北撤。當走到有兩道溝川,地勢平坦、形似寶盆的地方,下令將大太子埋葬在這兩山夾一溝的寶地當中。老罕王努爾哈赤此時因錯殺了兒子,悔恨交加。他爲了懷念錯殺的大兒子,就把埋葬大太子的這座山叫“悔山”了,後來,因“悔”和“輝”諧音,人們就把悔山叫成了輝山。

傳說終歸是傳說,與真實的史實之間有很大的出入。

據清史記載,褚英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憑藉嫡長子身份和赫赫戰功,一度成爲後金政權的汗位繼承人。遼陽大戰時,褚英因貪杯貽誤軍機,被解除兵權。

後來,他因爲性格暴躁得罪額亦都、費英東等“開國五大臣”和自家兄弟,在一片反對聲中,褚英徹底失去權位。他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焚香詛咒大臣和兄弟,受到努爾哈赤軟禁。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褚英被坐罪處死,時年三十六歲。他死後並沒有埋葬在輝山,其墓在清東京陵(遼陽陽魯山)。

關於輝山的名字由來,明清時期的學者顧祖禹在《方輿紀要》是這樣記載的:“輝山在衛東北四十里,層巒疊嶂,爲諸山之冠。”也就是說,在明代已經有了“輝山”這個名字。清代名士繆公恩則在一首題爲《輝山》的詩的附註中說:“輝山有玉脈,故名。”《清一統志 · 奉天府一》: 輝山 “層巒疊嶂,爲諸山之冠。山出白土,可以代灰,俗亦名灰山。”這個官方說法還是比較令人信服的。

地處東北平原上的瀋陽,因爲輝山的存在緩解了一馬平川的視覺疲勞,所以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如清代才子繆潤紱的《輝山映雪》所歌詠的那樣:

城居地無山,塵俗不可耐。

誰開東北天,突湧青螺黛。

妙從雪後看,巋然玉峯在。

日薄清含輝,煙明遙作態。

絕似古仙人,寒枰作相對。

作爲舊時“盛京八景”之一的輝山,現在已經成爲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古蹟和現代建築爲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是廣大瀋陽市民假日休閒、觀光遊覽的好地方。每年冬天舉辦的“輝山冰雪旅遊節”,看雪雕,滑冰,滑雪等觀賞與遊藝活動,給“輝山晴雪”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