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好的》读书笔记 2

今天读了第四章——这样批评才有效,四、五两章讲了“坏”的作用,其实这也对应着这本书原本的名字《The Power Of Bad》,“坏”不不仅像前3章里那样扭曲我们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去利用“坏”的力量以达到某些目的。有两种方式:批评和惩罚。

第四章给了批评的两种作用:一是“先发制人”,以显得自己睿智;二是通过批评促使人们改正缺点,自我完善。

前者和我之前看过的一些观点是相通的。本文中也提到环境的影响,当自己面对的人是比自己差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做到宽容,友善。而当我们面对的人比自己优秀(自己认为的)或者跟自己不相上下时,我们可能会通过批评对方来擡高自己。

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在想为什么我有时会对一些人有强烈的评价,做不到对每个人都平等、平和地去看待。后来可以接受的一个观点是,因为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不够高,当觉得自己不够好时,就会下意识地通过贬低别人来使得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差。

文中说,先发制人地对对方进行批评,可以使自己的形象显得睿智又冷酷,而如果想消除掉冷酷的一面,可以用善意来缓和批评,或在负面评价的开头加上“恕我冒昧”、“恕我直言”、“说实话”这样的词,这可以使评论者的形象更加亲和、可信。

后面比较大的篇幅是在讲如何去批评/传达负面消息才更有效。

一种情况是,让对方能够接受一个坏消息,比如医生告知患者他的病情;第二种情况是,通过批评使对方有所改变,比如上司对职员近期表现的评价。

针对第一种情况,顺序是,直接说坏消息,再讲一些好的方面。方法是用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先向患者呈现其检测报告,让其阅读后,问他怎么看,或者有什么想法和判断。

当患者自己说出一些事实时,他通常更容易面对现实。而后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判断进行肯定,并做一些详细的解释、补充一些细节。这样的方式使得医生站在的患者身旁而不是对立面,医生和患者在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一点和我前段时间和jh讨论他和他女朋友的一些问题时有提到,也是我对亲密关系的一点新的认识吧。觉得亲密关系中双方要做到从人性层面理解和接纳对方,而不是站在“道德”、“应该”的一边去批评对方以期望对方改变,因为这样,是站在对方的对立面的,会激起TA的抵触、自我防御。这段关系也会走向一个死胡同。

针对第二种情况,文中先反驳了日常生活中大家常用的一种展开批评的方式:“表扬——批评——表扬”的“批评三明治法”,研究表明,开场的赞扬可能使随后的批评更加痛苦。

这点我有体会到,最常见的是在我妈在处理我和弟弟的吵架时,她常常先说我对的地方/弟弟不对的地方,然后以“不过呢...”展开对我的批评,而这时会让我觉得,她前半部分的内容都不是真心的,只是为了后文做铺垫。

这里的方法依然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进行;关于顺序,这里好像还是三明治的,先“好”后“坏”,因为里面提到的一项研究表明,先听到“好”话后听到“坏”话的被试会充满忧虑,但更加渴望自我完善,而相反的组则会以比较好的心情结束实验(适合于第一种情况),但努力纠正不良特质的意愿较弱。

但文中建议在谈话的结尾专注于积极反馈,同时给予明确的提醒,说明具体哪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纠正

另外尽可能多的给予赞扬,且不用担心赞扬不真诚、显得夸张。因为有研究表明,尽管被试已经提前被告知实验中听到的来自电脑的赞扬是随机、无意义的,被试已经会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也会对电脑很满意。

最后赞扬要有新意,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有启发的是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去进行坏消息的传达。另外是,这一张其实是在利用负面偏差,就是,知道坏的事情对人们的冲击比较大,但就是要用这种比较大的冲击去促成一些改变。有点坏坏的感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