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清詞麗句,寫盡心中千般情


有一次,大學者李格非家中,高朋滿座,文人學士濟濟一堂,大家談詩論詞,笑語風生。席間,李格非拿出一首詞《如夢令》,請大家評論。有位詩人接過來大聲吟誦:“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話音剛落,讚揚聲四起:“意境優美,詞句清麗,難得的佳作呀!”“情真意切,猶如一股山間清泉!”“妙就妙在‘綠肥紅瘦’,堪稱絕唱!”……李格非聽到大家的稱讚,笑在臉上,甜在心裏。因爲這首詞是他的掌上明珠所作。

李格非的女兒就是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與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兒被稱爲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她的詞作,善於移情於物,借景抒情。讀其不同時期的作品,追溯其生平軼事。彷彿間,時光迴環,回到九百多年前。

    少女時代,無憂無慮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他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時的大學者,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他的才學深得蘇軾的賞識。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

李清照母親的家世也是十分顯赫,她的祖父王拱辰仁宗天聖八年(1030)十七歲舉進士第一,由仁宗皇帝定爲狀元,並賜名拱辰。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誠信正直的品格和驚人的才華,得到百姓和官員們的尊敬。

良好的家世,開明的父母親,讓李清照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也給予她自由快樂的生活。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是深閨裏的大小姐,過着優渥幸福的生活。她早期的詞作大多是描繪這種生活: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在春光宜人的夏曆三月初,無憂無慮的少女和衣而臥,沉沉入睡。醒來後看到女伴鬥草嬉戲,心生歡愉之情。思及江梅花期已過,又見楊柳飛花,頓生惜春之感。黃昏時分,細雨飄飛,灑溼了心愛的鞦韆,有一點點的落寞之感。少女感春情思,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人在六句的小令中,巧妙構出一幅圖畫,有描寫,有敘事,有對話。昨夜風驟雨狂,詞人擔心春花爲風雨所折,難以入睡,以酒解憂,喫多了酒,沉沉睡去。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此時她聽到侍女收拾房間,開戶捲簾的聲音。就問道:外面怎麼樣啊?那孩子估計忙於瑣碎事務,也並未留意外面的花草,聽聞主人詢問,匆匆看了一眼,回覆道:“還好還好,你喜歡的海棠花一點沒變。”主人嘆道:“你知道什麼呀!你再細看看,難道不是紅的少綠的多嗎?”

這首小令中最爲人稱道的應是“綠肥紅瘦”一句,因爲它用詞極爲獨特。一般人心目中,紅色鮮豔,應該“肥”,而綠色相對紅色來說,是冷色調,應該“瘦”。可李清照卻看到了綠肥紅瘦,讀出來的是她對海棠的無比愛惜。爲之憂,爲之愁,詞人傷春、惜春之情都在一詞之中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曲小詞,道出了自然美景給她帶來的歡愉之情,也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到溪亭遊玩,賞美景,飲佳釀,日暮方歸。一葉扁舟搖盪於盛放的荷花之中,詞人流連其中,美好的情趣和心境在字裏行間,呼之欲出。

《點絳脣》: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戔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一個春天的早晨,初升的太陽灑下柔和的光芒,花瓣上的露珠閃耀着光芒。詞人在花園裏盪鞦韆,羅衣輕颺,她像燕子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蕩罷鞦韆,出了一身薄汗,額上有細小的汗珠,她感覺有些疲倦,正欲休息片刻。

恰恰這時有個不速之客,一位衣着不凡,翩翩少年郎闖入了後花園,她來不及整理衣衫,急急忙忙迴避,“襪戔剗金釵溜”,鞋子也來不及穿上,僅穿着襪子,匆忙前行,慌亂中掉了金釵,亂了頭髮。

她含羞避開男子追逐的目光,心中卻又好奇來客是誰,但又不好大明大白的看。畢竟男女有別。於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假託嗅青梅,實則偷偷看上幾眼。這首詞,據說寫的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初相遇,兩個人一見鍾情,彼此心生情愫。

  知已夫妻,深情相伴

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夫妻,志趣相投,可謂知已。兩人從相遇到相知相伴,度過了許多幸福的時光。在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及諸多的詞作裏都有流露,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更是經久流傳。

那一年,李清照隨父母去大相國寺遊玩。恰巧趙明誠也在。他與父母僕人一起來到大相國寺文物市場淘取書籍字畫。李清照父親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時任禮部侍郎,同在朝廷爲官,彼此相熟,兩家人見面,打了招呼。再度相逢清照和明誠彼此傾心,再難相忘。

兩家本來門當戶對,趙明誠父母知曉兒子心意,便去李家提親,一切便順理成章。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二十一歲的趙明誠,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後兩個人相親相愛,且志趣相投,可謂是知已夫妻,伉儷情深。

兩個人都特別喜歡讀書,喜歡金石字畫等。明誠每次遇見心儀的書,就心心念念想着買回來。記得清照初嫁時,明誠還在太學當學生,父親雖然身居高位,但本是寒門出身,又向來清貧儉樸,家庭積蓄並不多。有一次明誠想買書,但是沒有錢,就把衣服押在當鋪裏,去買書和碑文。回到家裏,清照也不曾有絲毫怨言,兩個人開開心心讀書,研究碑文,感覺非常的自由快樂。若是換作其他夫妻,怕是不能如此。

明誠做官後,更是節衣縮食,購買更多的文物字畫,到了極其癡迷的程度。

崇寧年間,有一個人拿來一幅徐熙所畫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錢才肯賣。當時即使官宦子弟,但要籌備二十萬銅錢,也不是容易的事!夫妻二人愛不釋手,把玩了兩夜,想盡辦法也籌不到錢,只有還給了賣家。夫婦二人直覺可惜,爲此不開心了好幾天。

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起校勘、刻寫書籍。生活不是很富裕,李清照自覺節省錢來購買書籍。她想辦法不喫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繡有文彩的衣裳,頭上沒有明珠翡翠的首飾,室內沒有鍍金刺繡的傢俱。他們把買來的書羅列在几案上,堆積在枕蓆間,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感覺樂趣無窮。

兩個人也時常會在喝酒或者喝茶時候比賽,講某一件事情出現在那一部書的第幾卷第幾頁,說對了才能夠喝酒、喝茶,這是他們兩夫妻之間快樂的事情。李清照非常聰明,記憶力也好。平時夫妻二人遊戲比賽時,說對答案的大都是她。

婚後,趙明誠在外爲官,也曾有過聚少離多的時日,於是兩個人常常以詞傳情,互訴衷腸。清照給他寄家書。

其中最出名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天來臨,簾子被風吹起來,自己比菊花還要瘦。詞人以西風、黃花作爲意象,道盡了詞人茶不思飯不想日漸消瘦的相思之苦。

這一首相思詞,衍生出一個夫妻比詩的小故事。據說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後,大加讚賞,心裏也生出一個念頭,想寫出一首超過妻子作品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清照詞雜於其間,請來一些朋友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自嘆不如,從此不與清照比相思。

到了高宗建炎年間,太夫人郭氏死於建康,明誠回家奔喪,物品不能全部載去,多次削減,還裝了十五車書籍。青州老家還有十多間房屋的書冊什物。兩個人愛書大抵如此。他們幾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部都付於其中了

    舊夢難尋,愁緒滿懷

高宗建炎三年,趙明誠被任命爲湖州知州,需上殿朝見。六月十三日,與妻子分別。臨別時,清照相問:“假如聽說城裏局勢緊急,怎麼辦呀?”明誠回答說:“跟隨衆人。實在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卷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必須抱着揹着,與自身共存亡,別忘了!”看着策馬離去的丈夫,李清照擔心不已。

此去月餘,有家信到,得知明誠因一路上不停地奔馳,加上炎暑天氣,感染成疾,後又患了瘧疾。清照得知消息,擔憂不已。她急速乘船東下,晝夜趕了三百里路,到達之後得知明誠性子急,服了涼藥又患上了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見到清照後,取筆作詩,絕筆而終。

丈夫去世後,清照傷心難過,也生了一場大病。時局越發緊張,不得已,清照只能投奔明誠妹婿。其人當時擔任兵部侍郎,在南昌做後宮的護衛。不幸的是,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攻下南昌,清照託人運送的一船船書籍,全數如雲煙般消失了。只餘下少數分量輕、體積小的卷軸書帖。

長江上游不能去,敵人情況難料。清照便去投靠兄弟李迒,輾轉檯州,剡縣、睦州、黃岩,僱船入眼,追隨出行中的朝廷,前往溫州,又往越州、衢州,最終到杭州。中間遇到小人謠言,又有人暗中上表檢舉彈劾,清照內心惶恐,於是把家中青銅器等古物全拿出來,準備上交掌管國家符寶的外庭,誰知皇帝已駕幸四明。清照只好將文物寄放在剡縣,後有人說全部歸入了前李將軍家中。

夫妻倆畢生心血流失大部分,餘下的五六筐書畫硯墨,清照再也不捨得放在別處,藏在牀榻下,親自保管。饒是如此,也無法保全,借居在越州當地居民家中時,有一天夜裏,有人掘壁偷走了五筐,清照重金懸賞,尋回十八軸書畫。其餘的再無結果,後來聽說被福建轉運判官吳說低價買走了。這樣一來,已經去掉了十分之七八。只餘下一二件殘餘零碎的,有不成部帙的書冊三五種。明知這些只是平庸的書帖,清照仍是愛惜不已。

清照一個人如孤雁般在南方漂泊流浪,過往的歲月再也回不去了,國破家亡,丈夫去世,珍藏的文物大多數丟失了。一箇中年女子流落他鄉。愛恨孤獨,啃噬着她的心,化作諸多血淚之作,讀來直擊人心,令人潸然淚下。

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清照南渡之後寫的一首詞,通過對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自己內心深切的悲苦之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詞中所塑造的主人公,是一個整天愁苦的女子,她一起牀便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漂流在大海中的人想要抓住點什麼才能得救一般,希望找到一點東西來寄託自己的愁苦寂寞,可是終無所獲。幾杯淡酒敵不過傍晚的寒風,滿地的黃花,沒有心思去摘。舊時相識的大雁,向南飛去不再停留。一個人獨坐窗前,什麼時候才能捱到天黑。黃昏時,下起了細雨,雨滴打在梧桐葉上,聲聲入耳,令人愁緒更濃。

再如這一首《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暮春時節,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離愁別恨,無可訴說。內心的痛苦哀愁,船載不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讀到此處,令人唏噓。

……

李清照是曠世才女,在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訴說着自己生命裏的幸福和悲傷。她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又跨在南北不同的兩種文化之中,使她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美感,成爲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也確實是實至名歸。

李清照的詞多是抒寫自己內心的情感,人們往往會以爲她是一位弱不禁風、充滿惆悵的女子。事實並非如此,她的性格里更有令人敬佩的風骨。她出生於世家,但對權勢和財富並不看重,並敢於和權貴作鬥爭。她敢於打破老舊的思想觀念,提出詞別是一家。她性格堅定,嚮往自由美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還心懷國家,心繫黎明百姓,嚮往自由美好的生活。

這些美好的品質,使得才女李清照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她的形象,她的作品,歷經九百多年歲月的流轉,愈加熠熠生輝。(水之湄mm寫於2021.1.2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