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區:別叫我曼哈屯,我和美國的人生規劃不一樣【大師計劃·趙燕菁02】

 一個很好的關於中外城市規劃對比的視頻,這裏有幾個值得注意的事實: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從殖民地開始的國家,它們的土地一開始就是國有的,直到現在也是,加拿大有90%的土地是國有的,新加坡將土地收歸國有的時候90%都有上訴,仍然要執行。城市化都是從土地的公有化而非私有化開始的,中間不能越過公有化。

爲什麼中國的小區結構都是大街區,一堆別墅加上幾棟高樓的封閉式設計?爲什麼不能搞成開放式像西方國家那樣的小街區,密路網。

爲什麼是別墅加高樓的封閉式結構,因爲高樓高的價格賣得高,低的賣得低就改成別墅,這樣一組合可以實現收益最大化。

爲什麼不能搞成小街區,密路網,因爲土地出讓的方式不一樣,中國是按一大塊的土地賣的,如果搞小街區開放式的結構,因爲中間那部分房子進出不方便,這部分的房子就很難賣出去了。而西方賣地的方式是考慮進深和退距的,可以形成很好的開放街區。

實際上中國出讓的時候已經將未來70年貼現了,但房子是需要配套的,道路交通,水電,學校這些都是需要未來花錢的。中國的土地融資很成功,但是這相當於花掉未來的錢,後面的都是負債。未來的考驗更嚴峻。

中國的主流稅是生產稅,都是間接稅,比如營業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只有6%,而西方主流的稅種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這就意味着在中國城市化裏,個人住宅實際對地方稅收貢獻很小,甚至還是虧錢的,只有引入企業纔是增加稅收的方法。但是西方不一樣,你買了一個房子,政府就可以開始收稅了,人對稅收的貢獻不比企業低。

我認爲稅收來源的不同是造成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不同最大的原因。

下面是視頻的地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