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孤獨而交往,還是因爲交往而孤獨?

不要再玩弄你的憂傷,它像禿鷹吞噬你的生命,即使你跟下等的人們來往,也會感到並沒有離羣。

如果我把這段話分享給有抑鬱症的朋友,也許他會覺得我不理解患有憂鬱症的人,然後默默地把我歸類到不適合和他們交往的類型,在以後的日子裏悄悄躲開我。

生活中,我們總是用自己的習慣去判斷別人的行爲,比如,媽媽總是對着孩子吼,做作業不要總是磨磨蹭蹭地,喫飯不要總是挑三揀四的。憂鬱症的人,他的憂傷是無比真實的,而玩弄這一個詞,去好像是一種無情的嘲諷:你那是杞人憂天,你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這正是因爲有了前面的判斷,所以纔會有後面的行爲指導:去和下等人交往,他會讓你不覺得孤獨,殊不知,有時候之所以孤獨,恰恰是因爲無法融入一個羣體。

孤獨它是一種排斥反應,想靠近,又被無情地推開,因爲不能在一起,所以就選擇遠離,不再靠近。而要實現靠近,要麼需要改變自己的磁極,要麼需要改變對方的磁極,但是,任何一方的改變都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那麼,面對一個憂傷孤獨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去靠近他呢?首先是要了解他們之所以孤獨和憂傷的原因。就像我們的孩子,做作業總是特別磨蹭,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想着某個有趣的主播,或者他剛獲得了一個樂高積木,想着要如何快點把它拼好,再或者,他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喫雞玩法,很想要馬上去遊戲裏面嘗試一下。但是媽媽一定要他做完作業才能去玩,他很苦惱。如何讓孩子對玩的專注力能夠轉移到學習方面呢?這就需要我們有耐心地去培養訓練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