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書記錄

DAY 23 練字。

寫字真的上癮,現在是酒癮大而酒量差。

昨晚和導師匆匆見面之後,趕緊回家練字,像犯煙癮一樣。

結果拿起筆,又卡殼了,越寫毛病越多。陷入自我懷疑。

學習一項技藝,經常會遇到各種關隘。最好的辦法是放一放,但放一放就不小心放棄了。

只有硬寫。

寫到後來終於發現問題所在,我總是不自覺把字越寫越大,結果架構不穩、筆畫不熟,所有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寫小了就好多了。


DAY 3 打坐35分鐘。

照例叩齒鳴天鼓鼓漱一套熱身之後,打了幾個嗝,腸胃蠕動,不時的腹鳴。

存念下丹田,有微微脹感。慢慢會陰也有脹感,頸椎有往上撐的氣感,不過都很快消失。

胸腹跳動已經很輕微了。但是還是有影響,有一小會導致身體在晃動的錯覺。

坐到腿麻,發熱,然後應該是腿和胯的筋鬆開,這時意識極清醒,好像懸浮在旁審視身體內部。

這是入靜的先兆,不過最終還是徘徊在這個階段。

3天,雖然微弱,各種熟悉的感覺都回來了。



看別人年底總結,今年看了多少電影多少書的,決定也記錄一下。以便年底自我總結。

2021年閱讀。

1,《當尼采哭泣》

2,《生活的藝術家》

3,《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4,《蘇東坡新傳》

5,《湖上閒思錄》大略翻了一下。




《當尼采哭泣》是好幾年前人家推薦的,但是一直沒看,最近才翻開,看了一半,放棄了。

書挺好,但是讀的時間不對,換個時間點可能會不一樣。

以前對心理學很感興趣,現在不喜歡。


《生活的藝術家》,李小龍的影響力無庸贅述,除了武術,電影,還有哲學。自從看了《逝去的武林》,我對拳師們思想上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因爲中國的武和道是分不開的,所以經常會有一些話頭,讓人頓悟的東西。


粗略翻過,看到第六章,武學手記這段比較契合。


“禪不是神祕的內省或退隱,它也不是一種可以通過修煉獲得的沉思冥想。

不要把參禪的想作爲一種手段,與頓悟作爲一種目的絕然分開一一兩者是渾然爲一體的。

禪的修煉就在於尋求實現這種渾然一體的整體性,在所有行動中要做到將手段和目的、沉思與頓悟融爲一體。


頓悟不需要下功夫,也沒有主體。

禪不是通過“拂鏡”式的沉思而獲得的,而是通過現世生命中的“坐忘”而實現的。我們不是通過下工夫“變成”現在的自己,而是本身就“是”我們自己。不要努力成爲什麼,顯示生命的本真即可。”


當然歐美講的禪和中國的不一樣,李小龍大概可以作爲一個特殊的文本,中間的橋樑去看待。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這本書應該是2020年看的,但是當時沒有記錄,這兩天翻了下,算做今年的吧。之前看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已經覺得搞歷史的大學者,眼光真是開闊,上下五千年,人事制度深入淺出,高屋建瓴,佩服得不得了,結果錢穆更甚,爭取今年把他的著作擼一遍。


下面是摘抄:


“我認爲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使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

否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長成。換言之,制度必須與人事相配合。


辛亥前後,人人言變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視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會隨制度而轉變。因此只想把外國現成制度,模仿鈔襲。甚至不惜擢殘人事來遷就制度。


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舊傳統、舊文化。

我們試問: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與此一民族之文化傳統有關聯,而只經幾個人的提倡,便可安裝得上呢?

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絕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


就歷史經驗論,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

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變。

歷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當前的現實制度,也何嘗不如是?

我們若不着重本身人事,專求模仿別人制度,結果別人制度勢必追隨他們的人事而變,我們也還得追隨而變,那是何等的愚蠢。”


這段對於全盤西化,中國的制度,過往的論述,讓人醍醐灌頂。


“任何一制度,決不會絕對有利而無弊,也不會絕對有弊而無利。所謂“得失”,即根據其實際利弊而判定。而所謂利弊,則指其在當時所發生的實際影響而覺出。

因此要講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實施時期之有關各方意見之反映。這些意見,オ是評判該項制度之利弊得失的真憑據與真意見。

此種意見,我將稱之日“歷史意見”。

歷史意見,指的是在那制度實施時代的人們所切身感受而發出的意見。這些意見,比較真實而客觀。

待時代隔得久了,該項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後代人單憑後代人自己所處的環境和需要來批評歷史上已往的各項制度,那隻能說是一種“時代意見”。

時代意見並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們不該單憑時代意見來抹殺已往的歷史意見即如我們此刻所處的時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時代了,我們不能再要有一個皇帝,這是不必再說的。

但我們也不該單憑我們當前的時代意見來一筆抹殺歷史,認爲從有歷史以來,便不該有一個皇帝;皇帝總是要不得,一切歷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個皇帝,便是壞政治。”


由此,對於歷代變法,商鞅、王安石、張居正、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改革開放等歷史事件有了多一個維度的思考。像衆多歷史人物中,王安石的面目最是雲山霧繞,一下說是大奸大惡,一下說是失敗的英雄,一直感到很疑惑,王安石變法到底怎麼回事?看完這段,大概有所領悟了。


《蘇東坡新傳》,前段看了紀錄片,然後翻了下林語堂版的《蘇東坡傳》,之前也陸續寫過一些感想,因爲還在讀,剛好想到一個問題: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如果從世俗意義上說,大概算碌碌無爲,一事無成吧。

現在大家都很焦慮,各種媒體也在販賣焦慮。

蘇東坡一生就沒過過幾天好日子,顛沛流離不說,經常爲錢發愁,有時連一日三餐都發愁,窮得叮噹響。

算是失敗吧?但是又誰敢說他真的是失敗者!如果沒有他,中國的文化都不一樣。

所以其實有時候,人生的挫折是常態,失敗很正常,焦慮痛苦也正常,蘇東坡這樣的人都懷才不遇,都焦慮,何況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多厲害的才華。

蘇東坡之所以這麼牛逼,是因爲他的文字,他的才華,標準拉低了,放到我們普通人身上,就是技藝,有一技之長的人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時代淘汰,那麼容易被打倒。

另外就是蘇東坡在困境中的自我調節,他的心態一直保持得很好,偶爾負面情緒爆發出來,他也能很快就會調整好。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

愛喫愛酒,愛種橘子,喜歡到處玩,找人聊天,喜歡嘗試各種事物。

都說蘇東坡樂觀豁達,爲什麼樂觀豁達?祕訣就是熱愛生活,熱愛一切可熱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