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看待所做產品下線?

最近聽說幾年前做的推薦產品下線了,也標誌着這款產品生命週期走到盡頭。在產品經理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想每款產品大賣或基業長青是不現實的。本篇從探討下產品經理看待產品下線的思考。

生命週期

一家公司無論做什麼產品,都會基於一點原因,就是有利可圖或者至少看起來是有利可圖。但客觀來講,市場的變化及不確定性,即使前期研究大量行業報告或調研報告,在實際落地產品感知市場時,與預想可能大相徑庭,即便與預設大差不差,隨着產品業務的深入,也可能由於企業戰略或中心變化叫停產品業務。

當年做這款被下線的產品時,公司主營業務是機器學習平臺,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講,買一個機器學習平臺,但沒有上層應用也是用不起來,難以產生價值。基於此考慮在上層搭建一套SaaS推薦系統。起初業務推廣非常重,費勁幾個月收入也有限。後面索性免費,面向PC端媒體推薦場景,搭建了一套SaaS服務,實現了快速的客戶接入。

但免費獲客,再拿客戶流量廣告變現的商業模式,從來沒有跑通,即便接入流量多客戶多,也始終是賠本賺吆喝的業務。因此在商業產品設計時,提前思考和確定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商業模式無法跑通,產品下線就成了或早或晚的事情。再考慮這幾年業務重心變化,下線就不難理解了。

市場決定論

一款產品能否基業長青並非取決於產品技術、銷售或交付團隊有多努力,而是客觀市場環境從根本上決定了它能夠走多遠。當市場盤子有限或市場不健康時,這款產品一定會跟着陷入各種鏖戰和被動局面,下線或許是好的選擇。

當年除了做最近被下線的這款產品外,還以推薦獲取流量,廣告變現的邏輯,做了另外一款面向站長的推薦工具。那款工具事實上迎來了更爲快速的線下。再去覆盤當時的產品邏輯,屬於前期既沒有摸清楚市場、商業模式也有問題。而在做的過程中,逐步發現站長羣體及網站流量在萎縮,從根本上,限制了做這個市場的意義與價值。

再拿下線的這款產品爲例,當年考慮面向傳統媒體行業提供SaaS推薦服務,而實際媒體行業預算有限,屬於有需求但無付費能力的行業,因此SaaS推薦就成了純成本中心的業務。後續考慮將推薦業務做出價值,一定是有良好的數據質量的基礎,選擇了上家公司。但隨着業務的深入,也能發現行業競爭進入拼低價甚至免費的紅海競爭程度,再結合前期數據治理重投入,使得這門生意投入大產出低。

因此考慮以上問題,還涉及不到產品、銷售或交付的介入,但卻是決定了這門業務或產品能夠走多遠。因此客觀全面的市場規模、競品情況、商業模式,前期想通想透都是極爲重要的。但有時也會陷於公司分工困境,僅是老闆想做或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不得不去「證實」而非「證僞」,實際上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產品人不死

一款產品成功或基業長青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產品人所能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攢局和加速的作用。將本已存在的市場機會,通過組織企業內研發和營銷,實現產品與市場匹配,最終將設想變爲現實。

從以上邏輯來講,市場需求在變、競爭態勢在變、企業戰略重心在變,產品經理想一款產品做一輩子是不太現實的。因此產品經理去換產品或換賽道,就像老鷹成長過程中換爪子一樣,雖有痛苦卻是生存的必備技能。

這幾年在小賽道上逐步積累了一些產品朋友,這幾年朋友所在的公司和業務重心都在變化。自身從做面向媒體的推薦,也先後切換了面向網站站長做推薦,面向廣電、券商、銀行、新零售做推薦,產品形態各異,但做產品滿足客戶需求的核心並沒有變。

雖然產品下線了,但每個階段所獲收穫能夠沉澱爲我所用。例如做第一款產品時,既是0-1的C端轉B端,也是0-1的轉AI,還是完全0-1做一款產品,收穫不可謂不大。隨着工作的深入對市場、對產品的理解,也逐步從產品落地,到關注市場規模、行業需求、前後方配合打法的問題。

通用能力的積累,可遷移應用的能力,將是產品人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最爲核心競爭力。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歡迎愛讀書的產品人分享產品道路上的感悟

歡迎關注:產品經理讀書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