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育兒方法(二)

37、自然後果是指自然而然地發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沒有大人的干預。比如說,站在雨中,就會被淋溼。不喫東西,就會餓。

這裏不允許借題發揮。

當大人說教、斥責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爲把責難、羞辱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夠自然而然地獲得的體驗之上時,就是在借題發揮。

借題發揮會阻礙孩子在體驗自然後果的過程中的自然學習,因爲此時孩子會停止體驗自然後果,而把心理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擋這些責難,羞辱和痛苦上。

大人不能借題發揮,而應當對孩子正在經歷的事情表達同情和理解。

38、決定你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

39、如果後果沒有預先告知,就很容易被孩子解釋爲是懲罰。在可能的情況下預先告知,是爲尊重和選擇增加了空間。

40、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做什麼,那可能是因爲你沒有花時間訓練他,因而,你的期望或要求本身就不合理。以尊重的態度處理事情,也表明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41、邏輯後果不能運用於權力之爭,除非極其小心,因爲它常常淪爲懲罰性的報復行爲。由於這個原因,使用自然後果總能有所收穫,但邏輯後果則很可能事與願違。

42、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棄,她需要的是訓練,而不是邏輯後果。要有效地使用邏輯後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爲以及長期效果。

43、當孩子試探規則時,事情在變得好起來之前往往會變得更壞。在孩子試探的過程中,保持和善而堅定是有困難的,但卻是有效的。

你不得不說幾句的時候,應該以和善友好的態度說出來。

不要管那些讓你陷入權力之爭或報復循環的誘惑。孩子們會竭力試探你並讓你做出慣常的迴應。

事情在變得更好之前,往往會先變得更差。要對你新的行動計劃保持始終如一,孩子們就會學到新的迴應方式,他們會明白,你說到做到。

44、特權=責任 缺乏責任=喪失特權

擁有玩具是一種特權。與這個特權相伴隨的責任是照料好玩具。不接受照料玩具的責任的邏輯後果,顯然就是失去擁有玩具這個特權。

45、邏輯後果對於處理大多數問題來說,並不是最佳工具。如果一個邏輯後果不明顯,很可能就是那種情形不適合運用邏輯後果。嘗試其他方法或許更有效,比如說家庭會議、關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孩子的行爲後果、設計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請求孩子的幫助、處理孩子行爲背後的觀念、決定你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執行決定、擁抱、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選擇會帶來的後果而不是強加後果。

46、只要你不責備孩子,並且把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你和孩子就不但是在練習解決問題的技能,而且是在相互尊重,並且會共享高質量的親情時光。

47、讓孩子知道“冷靜期”的價值,孩子理解並學會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積極的“暫停”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48、成年人做了很多無效的事情,因爲他們沒有經過真正的認真思考。他們沒有考慮長期效果。他們沒有考慮孩子會有什麼感受,孩子是怎麼想的,以及孩子會對自己、別人以及將來該怎麼辦做出何種決定。他們也沒有考慮自己說的是什麼話。

49、大多數父母和老師不知道有其他有效的方式可以代替懲罰。

當他們知道冷靜下來並不是要放過那個孩子,並且也不是嬌縱時,對他們大有幫助。既和善又堅定的正面管教方法,只有在大人理解了人類行爲和各種管教方式的長期效果之後,纔會有意義。

讓父母和老師們知道在積極暫停之後應該緊接着做什麼,也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啓發式問題來幫助孩子探討他們的選擇造成的後果,是緊接着應該做並且專注於問題解決方案的最佳方式之一。

50、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爲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

51、爲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

52、當處於社會壓力之下時,要離開旁邊的觀衆。你自己走開,或者以尊重的方式請其他人離開,以便你們能在私下裏解決問題。

53、讚揚可能會促進一些孩子改善行爲,問題在於,這些孩子可能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鼓勵的長期效果在於它能讓孩子自信。

自尊既不能被給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養出來的。要成功地運用鼓勵,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對孩子的觀點感興趣的態度,以及爲孩子們提供能夠使孩子培養出不爲別人的負面觀點所左右的自信而培養孩子的人生技能的願望。

54、花時間訓練孩子並不意味着孩子就會做得達到你的滿意。改善是貫穿一生的過程。而且,你要記住,你想讓他們做的事,不見得就是他們認爲“優先重要的事”,除非等到他們自己做了父母,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把生活中“優先重要的事”做得更好。儘管整潔和禮儀對孩子來說不見得優先重要,但他們仍在需要學習這些品格。然而,大人們需要記住,孩子總歸是孩子。

55、預先告知:在實行新做法之前,以尊重的態度與涉及到的人一起討論將要發生的變化,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56、試試抱一抱。如果孩子不願意,你可以說,等你感覺好些再說吧,我真的想抱抱你。然後就轉身走開。父母們告訴我,當他們這麼做時,孩子常常會立即跟過來,要求抱一抱。

57、注意把握時機。要等到“非衝突”時間,等到你能夠給予鼓勵,並且孩子也願意接受鼓勵的時候。

58、使用“我……”句式,爲你的感受承擔起責任。

59、從衝突中退出來,如果可能,去做積極的暫停。做積極暫停時,可以告訴孩子你將要做什麼,以及爲什麼這麼做。

60、正面管教方法是否有效,取決於大人在對待孩子時相互尊重的態度,以及對孩子的長期影響的關心。

61、不要把班會當作說教的另一個平臺。最關鍵的是,老師們要儘可能客觀,並且不要評判。班會不是你作爲繼續過度控制孩子們的手段。

62、認爲沒有雙親就是孩子的缺憾,這是一種沒有根據的說法。單親家庭並不是破碎的家庭,只是不同的家庭。單親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

63、感激的態度不會自然產生,而是需要學習。

64、我們瞭解了孩子的錯誤目的。成年人也有錯誤目的。我們稱之爲“生活態度取向”。正如孩子們並不能明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目的一樣,大人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這種隱藏的取向會導致大人行爲不當,並對孩子造成影響。

65、生活態度取向並不描述你是誰。它們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種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決定。

實際上,成年人既會形成一種基本生活態度取向,(等你感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受到威脅或不安全時所採取的行爲),又會形成一種次級生活態度取向。(當你有安全感時所採取的行爲)

我們會選擇一種取向,作爲自己的處事方式,這是我們在日常感到安全的時候所採取的。當我們感覺到壓力、不安全或威脅時,我們就會回到基本取向。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情形中,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取向,但其目的都是爲了保持“必須如此”的取向。

以控制爲生活態度取向的人,比其他取向的人更難以忍受批評和羞辱。這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以控制爲取向的人相信,能夠避免批評和羞辱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控制。記住,這是一種個人的信念,而不是事實。

在具有控制取向的人看來是批評和羞辱的情形,另一個人可能會付之一笑。這是一個感覺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控制別人通常不是以控制爲生活態度取向的人關注的焦點。他們想要控制的是自己和局面,以獲得安全感。

66、阿德勒說:你的想法沒有意義,除了你賦予它的意義之外。


更多閱讀:

正面管教育兒方法(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