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地方戲

老家蛟河口的地方戲,基本同於吉林二人轉是家鄉的傳統劇目,每到冬閒,一些民間自行組織小地方戲劇團,有的五六人,有的八九個人,他走村串屯,爲農民演戲。地方戲以一男一女、以一醜一旦爲表演演員,以嗩吶、板胡、鑼鼓爲伴奏工具,以簡練的臺詞,粗獷的唱腔爲特色,以唱、說、做、舞爲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爲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衆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爲農村村民所喜愛,農村老年人們喜愛聽地方戲,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捨地方戲(二人轉)”的程度。

地方戲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爲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幹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裏發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爲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地方戲。

地方戲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地方戲有着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說“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現在,小帽已經成爲一種文化,成爲地方戲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

“地方戲”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村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地方戲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地方戲一炮走紅的星也不少數,除了衆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瀋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