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是一个人的繁华

中国劳动保障报

朴,是未加工的木头;素,是没染色的白绢。朴,是寂的开始,素,是在减法中不断体悟明亮与欢喜。所谓朴素,就是一种朴拙、自然、原始、澄清的美。布衣、陋舍是朴;粗茶、淡饭亦是朴;山静,心空,是素;夜深,心安,亦是素。一轮秋月,一袭素衣,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历来传统的文人,都在有意无意间,追求着“朴素”的审美。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极尽简朴。身处其中,更容易投入到深层的精神世界,而不被物质层面的世界所干扰。

曾遇茶室,以雪月之色涂抹墙壁,以岸阴山之弱光笼罩窗户。在此处喝茶聊天,不知不觉,时间过了大半。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看繁花,这或许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一切日常烦乱,就留在朴素中一一洗涤淡去。

《庄子·天道》中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实际上,也无需争美。人世间的美,多半来自于一颗简单、朴素的心。在这颗心里,蕴藏着海阔天空、高山巍峨,也包含着繁花似锦,与世无争。庄子讲,“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是养神之道,也是天地之道。朴素之淡,非寡淡,而是澹然、自然。追求最本真的自己,追求自己最心底的感受,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包含万千。不浮躁、不纠结,在看似朴素中,寻得内心最真实的繁华,淡然、宁静、安定。

所谓朴素之心,一如初心。是当人生走过起起伏伏,回过头去欣赏一段素帛、一方好木的心境,是有意识地去追求无意识的起点的过程,是回归寻找本真的路。

繁华之中,朴素之心尤为可贵。因为它是自然的,不加修饰的,本质的。“素履之往,独行愿也”,是即便独行,也要坚守本真的心啊。

不论外在的物质世界如何变化,不论贫穷或者富有,都能因为心中笃定的坚守,为自己烹一杯茶、读一本书,听一阵风过,看一场雪落。

哪怕染尽人间烟火,也不为俗尘所扰,哪怕看清世界的真相,也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历经沧桑后,内心仍然热忱和笃定。这的拼尽全力后,内心依然平静与淡然。

宛如清潭,澄清而舒缓,无需多言,只要停下心中的风,就够平静了。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朴素——自然而然。

质朴无华、淡雅大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山间野菊,淡雅素洁,如清澈山泉,潺潺流淌。

这种朴素,有来自自然之物所赋予的温润,因为它并未突兀出生命的进程范畴,背后仍是踏踏实实天然的生长、成熟、枯萎与轮回。

不张扬,不高调,只是静静地呈现事物最简单的美好。有些好风景,不言不语,却能慢慢滋润心田。心怀朴素,自有芳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