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道土門關

改道土門關
張愛林
提起抱犢寨,是不是很耳熟?好像挺有名氣的一個地方……
生活總讓人捉摸不透,就象一條你從來都沒有涉足過的路,你永遠不會知道以後的幾分幾秒裏,前面將會發生什麼意外,連自己己經決定了的事情也可能會隨時發生改變,甚至和初衷大相徑庭。就象咋天那樣,本來信誓旦旦地要去抱犢寨,卻鬼使神差地去了土門關。
我己年過半百,經過半個世紀的歲月洗禮,似乎早己把一切看淡了,錢是永遠掙不完的,人生短暫,彷彿只在睜眼閉眼間,許多東西己不是原來的模樣……我們不過是某個時段中來去匆匆的過客。給自己擠出一點時間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吧,也不枉在世上走了一回。
雖說如此,卻又掙不脫被生活加在每一個男人身上的那個枷鎖。
作爲打工一族,爲了生記,爲了養活家人和自己,我必須出賣自己的自由和大把寶貴的時間,去努力地工作,掙錢。所以,對抱犢寨的瞭解主要源於年終歲尾和家人團聚時,纔有閒暇看上幾眼的電視節目,那個央視的什麼欄目來着,好像是《行走中國》?還是中國萬里行……不記得了,就是展示全國各地旅遊風景區的那檔子欄目。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即漢將韓信伐趙之戰中,令軍卒“人持一旗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的地方。其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區,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處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爲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四A級旅遊區。它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羣峯,海拔580米,一峯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臥,眉目畢肖,其山頂平曠坦夷,有良田沃土660畝,土層深達66米,異境別開,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
……
我的好奇來至那句國家四A級旅遊區。因爲我們家鄉的中皇山上,也有一景點叫媧皇宮,被人稱爲華夏祖廟。女媧神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上古神話就源於此,傳說是人類的發祥地。
此建築臨崖絕壁,構造獨特,整個三層樓閣全憑几根鐵索連接在樓後的山體上。
近幾年,由於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崛起,許多消失多年的廟會,祭祀習俗又漸漸復甦,每遇遊人香客聚積的時節,鐵索會由於巨大的承重而前傾拉展,細心留意,會明顯感覺到整個樓體的搖動,象極了一個被人搖晃着的巨型搖籃。因此也有了懸樓、吊廟之稱。始建於齊,距今己有二千多年。
經歷過二千多個寒來暑往,風侵雨蝕,以及大大小小的地動山搖,仍屹立不倒,至今毫髮無損。更爲珍貴的是樓閣後的石壁上,還有一百多萬字的摩崖刻經,字體灑脫俊秀,洋洋灑灑,幹古稱奇!它獨特的建設風格和其中的玄妙於智慧及文化內涵,令許多專家學者驚歎不已!再加上各種美麗動人的傳說,聲名遠播,每年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們紛至沓來,頂禮膜拜。把這裏當成祈求平安幸福,希冀富足美滿的寄託之所在。
由於它魅力獨特而聲名鵲起,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讓世人由衷的敬仰!
於是毫無懸念地被國家認定爲五A級旅遊景區。
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是一個頭腦裏裝滿了好奇的外行。我很想分辯出四個A和五個A之間到底存在着怎樣的差別!更想求證專家對景區級別的權衡界定。
在別人看來,這一切都好像跟一個平民沒有多大關係,可好奇是不分身份地位的,更不需要找一個恰當的理由。
強烈的好奇心會讓一個人變得固執和任性。
同村的工友因事回去了一趟,來時又遇上火車晚點,到宿舍時己經是晚上九點了。
第二天早晨六點,工友們陸續起牀、漱洗、喫飯,上鋪的我一動不動地看着集裝屋屋頂上的鋼樑,雖然是冬天,但由於空調的努力工作,室內仍然溫暖如夏。鋼樑靠近隔牆的角落裏,一個黃豆大小的蜘蛛,在一張如葉兒的小網上蠢蠢欲動……我忽然翻身,伸長脖子,衝下鋪的工友說,不上班了,今天我們旅遊吧,去抱犢寨。
行!
工友把穿在身上的工作服又扒下來,扔在牆根的行李箱上,這是我們早有的約定,所以一拍即合。
一切順利,正好遇上一個雲多日薄的天氣,早晨的空氣中還漂浮着些許忽遠忽近的霧靄。冬日裏,刺骨的寒意讓常常擁擠的公交車人跡廖廖,等臨近目的地,偌大的公交車早在不知不覺中變成我們哥兒倆的私人訂製了。
這種從心底暗暗升起的豪邁和尊貴感,讓我頗有點飄飄然,我看了一眼同伴兒,同伴的臉上也充滿了抑制不住的得意神色,看着車窗外變幻流動的風景,滿面紅光!
得意忘形很容易麻痹和吞噬人的謹慎,讓人在判斷上出現偏差,按照百度地圖上的提示,抱犢寨是此行的終點站,當客車停下來,我們倆前後走下客車,路邊的牌子上卻寫着土門關驛道小鎮,回頭從山上看,抱犢寨依山而建的涼廳,索道,以及綿延險峻的山道,石階……己經從前方跑到身後去了。
也許只是一站的路程,可人的行走速度是沒法跟汽車相提並論的,坐車十多分鐘,步行就得半個小時,我有點猶豫,同伴兒忽然指着前方說:你看那是什麼?
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個崗樓一般的建築物,它的後邊是一片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羣,青灰色的磚瓦以及屋脊端頭的龍頭獸面在沒有太陽的時日子裏顯得格外醒目。
我們重行看了看路邊的牌子,上邊顯示的是土門關驛道小鎮,我和同伴兒四目相對時,忽然有一種出乎預料的默契,讓我們不謀而合,土門關驛道小鎮,就是它了。
近幾年,中央爲了讓中國的老百姓富起來,讓中國的鄉村美起來,不遺餘力地加大了對農村的改革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支持美麗鄉村的建設。在改策的感召下,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文化小鎮。
我們涉縣就有以紅河谷爲代表的紅色旅遊景點,風景區。其中赤水灣紅色記憶小鎮就是旅遊線上的精品之一,而且離我家也只有七八華里,可謂近在咫尺。
小鎮以抗日戰爭爲背景,劉鄧大軍一二九師在涉縣的紅色文化爲依託,創造出軍民魚水相依,共同抵禦外侵的紅色精品主題,成爲勿忘國恥,富國強兵的紅色教育基地。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眼前的土門關驛道小鎮,又會讓我們收穫什麼樣的精彩內容呢?
也許因爲天氣的原因,今天的遊客少的可憐,讓偌大的景區裏顯得非常的靜謐,而且有一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冷清。
不知是景區里根本沒有售票,還是因爲人太少的緣故,我們也自然而然地免單了。當我們站在土門關的關樓之下時,才真正領略到它的高大險峻,土門關三個用紅漆寫下的行書蒼勁有力,三四餘丈的青磚樓閣拔地而起,直破雲宵,四面鮮紅的國旗在頂樓圍欄的四個角上,被勁風吹得啪啪脆響。我們上樓時,打掃衛生的大姐熱情地向我倆點頭致意,手中的垃圾鬥裏,幾個變形的菸頭被風吹得回來滾動。
天冷,上樓注意涼風。大姐說。
大姐的關心讓我們頓時感到一絲溫暖!
我倆也立刻點頭報以感謝之意。

登上城樓,四面的景色盡收眼底:關樓前,兩岸蘆草叢生的河流由北向南默默的流淌着,因爲地勢平緩,沒有落差,河水平靜得如一條微微抖動的絲綢;腑看東北,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盡顯城市的昌盛繁華,舉目東南,山嶺綿延,奇峯險谷此起彼伏,不禁讓人豪氣頓生!
同伴對我笑笑說:於君歌一曲,清君爲我傾耳聽?
我報以一笑。
我知道,我的同伴記憶驚人,還是位詩詞高手,頗通韻律,他的腦袋就象一個巨大的數據庫,裝滿了古今中外的名詩絕句。此時他立於樓沿,憑欄遠眺,雙手叉在腰間,聲情並茂: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在這首偉人的詩句中,一絲感悟油然而生,不禁生出許多感慨來:
一個人的格局和胸襟決定了你的行爲和成就。
偉人與常人的區別在於,偉人的思維與社會大環境溶爲一體,心懷天下的豪情壯志,於氣勢磅礴的文字溶爲一體,一觸即發,渾然天成。那些空有文彩而無思想的才子佳人,只能寫些紅是相思綠是愁,不住溫柔住何鄉的詩句來。而常人只能借鑑現成的詩詞歌賦來陳情言志!
沒有對比就沒有結論和反省。
所以我常常審視自己對社會的價置,客現地調整着心理的標尺,給自己精準定位。
照此標準推斷,我們都是凡人。
爲了妻兒老小能活得稍微體面些,四處打工,目的只爲了生計。
走下關樓時,己近中午時分,太陽光象一把利刃將雲層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衆多個體,陽光從飄浮不定的雲朵間隙裏透下來,世間萬物立刻被照得斑駁,溫度較清晨時也要暖和的多了。
再看景區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剛纔還貓在崗廳裏的兩個穿制服,掛紅袖章的保安也一人搬一坐椅,一邊一個坐在崗廳門旁,這樣看來,在寒冷的日子裏,彷彿人們都是衝着太陽來的,其次纔是景色!
順關樓往南,地勢漸漸變低,冬日裏慣有的絲絲涼風讓一條條色彩繽紛的旗條在頭頂上輕輕的抖動。沿光滑的石板路,再過一個關卡,眼前便是正而八經的驛道小鎮了。

這裏應該算是一個美食小鎮,至少這條街道,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世界,在這條青磚鋪砌的街道兩邊,不同的店鋪依次排列,不一樣的店旗迎風招展,各種不同風味的氣息,從各個小店裏爭先恐後地飄出店門,迷漫到街上的空氣裏,纏繞混合在一起,撲面而來,肆無忌憚地挑釁着遊人的味蕾和食慾。
漫走細瞧,各個小店的廬山真目逐漸進入到遊人的視野裏:什麼西安的羊肉泡饃、酸辣粉、冰糖葫蘆、驢肉火燒、重慶的小面、無極的餄餎、灌湯包、肉夾饃、辛集的丸子肉,滄州的獅子頭,蘭州拉麪、山西陳醋、天津的狗不理、陝西的油發麪……集天下美食與一處,一店一味,一味一絕。
今天由於天氣的原因,遊人本來就不多,一進入美味小鎮,幾個年輕的男男女女們,便從街道上瞬間消失,迫不及待地在各個小店裏的桌椅子上就坐了。
幸好我們有先見之明,是喫飽渴足後才乘行的,否則,每一道美味對我們都是一個根本無法抵抗的挑逗和誘惑!這讓我不得不欽佩神州華夏曆史悠久、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了!
民以食爲天,中國的美食文化,實在太貼近生活,深入人心。
這個美食街,南北走向,最南端,一道女兒牆把民居和景區分隔開來,左捌,往東行,便是在關摟上望到的那條河靜靜流淌的小河了。
河上,一鐵索橋貫通東西,橋樓上寫着三個非常醒目的大字,名曰問情橋。
既是問情橋,便一定有許多關於情感的話題,或許還會有悽婉,或美麗的愛情故事呢!
走,看看去!
同伴兒笑問;
爲啥叫問情橋呢?
我說:
大概爲了顯得有故事吧,沒有故事的景區只是風景,但沒有靈魂!
古人常把愛情故事跟橋聯繫在一起,比如牛郎織女的故事,故事裏的喜鵲橋,老幼皆知,後來鵲橋兩字就成了國人維繫情感紐帶的專用名詞。還有一個傳統戲叫藍橋會的,其中的故事更是悽婉感人!
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舊式婚姻,到束縛全無,兩心相悅的自由戀愛,中國人的婚姻是一個漫長而坎坷的艱難歷程!
因爲艱難,所以深刻。於是,情感文化便成了華夏文化中最有份量,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
鐵索橋共有九根鐵索,兩邊各有三根,底下三根,取長九(久)之意。
鐵索上被人們繫上很多的鎖,有銅的,有鐵的,細看還會發現,在這麼多的鎖裏,有兩個鎖在一起的,也有一把鎖單獨鎖在鐵索上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我是這樣想的:
問情橋上的,兩把銅鎖在一起的是尚未走進婚姻的戀人,兩顆滾湯的心的漸漸靠近,溶爲一體,表達着永結銅(同)心的意願。兩個鐵鎖,可以理解爲,無論身後的路多麼艱險,彼此都鐵了心,不離不棄,攜手同行!!
單鎖是單相思麼?非也,一個鎖反而是己走進婚姻殿堂的夫妻鎖,或許己經生兒育女,在一起的時光讓兩人的心漸漸地沒有了距離,流失的歲月不但沒有沖淡方彼此的真情,而是兩看不相厭,日久情更濃!
一把鎖,一條心,再把鑰匙丟進河水裏,讓時間萬物和流動的歲月見證此生的不解之緣,今生今世這把相愛之鎖就變成了終身不變的生死結。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中國式的戀愛不愧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情歌!
這時,問情橋上的另一頭,一對兩鬢斑白的老夫妻相互摻扶着走過來,搖擺不定的鐵索橋,使老夫妻步履瞞珊,艱險的環境卻讓兩人的身體靠得更近,兩雙青筋裸露的手臂相互抓得更緊……
此時,夕陽西斜,微帶紅色的餘輝裏,老夫妻彷彿一尊韻味悠長的藝術雕像!
我心裏不覺一震,敢忙拿出手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中國人對愛情最樸實也是最完美的詮釋!
如果一對夫妻能夠在生活中相濡以沫,互相摻扶,同舟共濟,平安到老,何尚不是一種平凡卻感人的幸福人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情話!
……
走過問情橋,才知道,原來問情橋還是兩個景點的分界線,往前看,果然還有錯落有致,鱗次櫛比的古建築羣,有心前往,怎奈夕陽西下,西山上,霞紅如染,我和同伴只得戀戀不捨地原路返回了。
回到宿舍,說起此行的見聞,一個本地的工友說:
你們這趟算是白走了,土門關由東西兩個景區組成,你們只遊了東景區。下一個景區,故事更多,土門關,又稱井陘口,位於鹿泉區東、西土門村,爲“太行八陘”之第五陘的井陘東口,是連接晉冀的咽喉要道。歷史上薯名的井徑之戰,就發生在此地,傳說韓信在此背水而營,用疑兵計大敗守軍……此地一定遺有很多蹄印車轍,讓遊人觸景生情,遙想古戰場的狼煙逢火……
聽他一說,我的腸子都青了,等下次有了機會,一定要再去細看那沒有看完的雄關漫道,遙想遠去的鐵馬金戈!
華夏,地大物博,每到一處,總會聽到很多讓人神往的故事。
土門關,抱犢寨,我還會回來的。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