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選

《孟子》精選


1


萬乘(shèng)之國,弒(shì)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yān),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苟(ɡōu)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yàn)。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2


挾(xié)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3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bó)矣。雞豚(tún)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jǐn)庠(xiánɡ)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義,頒(bān)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爲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爲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爲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něi)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àn)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6


無惻(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wù)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7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yí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9


離婁(lóu)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0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纓(yīnɡ);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niè),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11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fú)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2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hénɡ)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3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14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zènɡ)益其所不能。


15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16


孟子曰:“民爲貴,社稷(jì)次之,君爲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爲天子,得乎天子爲諸侯,得乎諸侯爲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zī)盛既潔,祭(jì)祀(sì)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