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門衛

今天立春,沒喫春餅,倒是吃了一片蘿蔔。立春喫蘿蔔的習俗也已經由來已久。雖說立春,但是這溫度,可一點也沒“春”的感覺。

早上定了六點半的鬧鐘,起來洗漱,洗頭,喫飯,匆匆完成。因爲昨天定好了七點五十去南門接馨予(同崗的志願者夥伴),但是還是高估了自己,遲到了一分鐘。

原本以爲只有南門有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但是到北門的時候驚喜發現,北門也有,應該是臨時建的。很自然的就打開門,然後走了進去。用我曾經學園林的經驗用腳步量了一下,大概四平米的面積,還不小。地面鋪了紅毯,幾個凳子,一個臨時撐起來的桌子,左右各一扇窗,方便觀察來往的人。正面也有一扇窗,分爲上下兩半,其中,下面的窗子可以打開,方便進行出入人員的證件查驗及收回、和居民溝通之用。裏邊已經插上了一個小太陽取暖器,發着黃色的柔和的光。顯然是提前有社區工作人員放置在這裏的。

七點五十五到崗,打卡,簽到。

不一會兒,北門有人來了,是社區工作人員,接下來的一上午,一直到十一點多,都是他和我們在,直到十一點半左右,社區才換了另外一個人,那人換班喫飯去了。

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對出小區的居民查驗出入證,看是否是今天上午的綠色證,或者是有外出工作的人,需要查看單位開具的出入證明,並提醒居民十二點之前回來,待到他們回來的時候,再收回上午的綠色證,工作完成。

開始的時候,有些居民不知道北門開着,因爲這麼長時間以來,爲了好管控,再加上工作人員的缺乏,一直只開南門。後來通過大喇叭,大家知道了北門也開,便陸續通過北門出去。

允許通行的前一個多小時是人員出入的高峯。所以,我們出去輪番站了得有一個小時,後來,人多的時候,也依舊出去查驗。最近降溫,今天早上的溫度更是達到了零下33度,我穿了最厚的長羽絨服,綿馬丁靴,但是也就那麼幾分鐘,就打透了,腳都凍得麻木,得趕緊進來緩一會兒。我想象不到去年的這個時候,在沒有活動板房可以取暖的時候,那些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是怎麼全天站在外面進行一個個的掃碼覈驗的,再加上居民的不聽話,他們只能拿着大喇叭喊。想到這兒,我們今年,幸福了不少,但是依稀記得,北門那些穿着綠色jun大衣戴着紅袖標的人——向他們致敬。

過了不到一個小時,有社區工作人員進來我們的小房子看小太陽熱不熱,發現不太熱,於是她就在居民羣裏發語音說:大家家裏有沒有小太陽或者是電暖氣,拿到社區來。

說實話,聽到她這樣直接在羣裏問,又不說幹什麼,只是讓大家拿,我沒想到真的會起到效果。直到我們的屋子裏多了一個小太陽,多了一個小空調,後來又多了一個四面都可以熱的電暖氣,聽她說,都是居民送來的。一陣暖意湧上心頭,真真正正的冬日暖陽!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懂得了一些“爲人民服務”的含義。

有的居民因爲東西買的太多了,還想再出去買點兒,但是因爲證只能用一次,我們就讓他們把東西放進屋裏來,然後他們再出去。

有的居民等網格員來送證明,但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來,因爲他們那邊也忙。於是我們讓他們進來,但是好幾個人都堅持不進來,和我們說,你們進,屋子不大,你們辛苦;

有的居民在覈驗完證件以後主動幫忙推上了窗戶;

有的居民出門時送上了一句辛苦;

有的居民……

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人,比如說:

有好幾個老頭在小區裏轉,後來來了北門,我們問他們要出入證,結果人家說:“我不出去,就是在家裏時間長了,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沒有什麼變化,然後向外看了一會兒,走了”;

有個老奶奶,特別逗,我們讓她出示出入證,她說沒有證,我們說那沒有證不能出去啊,她說:“那……像我這麼大歲數也不行啊”,她說的很嚴肅,但是把我們逗笑了,然後和她說,不管多大年紀,都得拿着證才能出門,快回去吧;

過了一會兒,我開門的時候,發現那個老奶奶還在門口,她又問了一遍同樣的問題:我這麼大歲數真要出入證嗎?

然後我又告訴她一遍,向您這麼大年紀也不行啊,我們有規定,您回家取出入證,就能出去啦。

有個據他的家人說患有老年癡呆症的老爺爺,在小窗口,對社區的那位工作人員說,就想出去看看。然後社區的工作人員像哄小孩一樣和他說:“別出去啦大爺,出去幹啥啊,外面啊,不能去。”可能是耳朵背,然後擺擺手告訴他不能去,又大聲了一點。

“爲啥不能去?”

“外面有病毒,出去病毒就找你了,還有車,給你拉走,快回去吧奧,等病毒沒了,再出來,在小區院裏溜達溜達就回去吧。”

我們強憋住笑,後來那位老爺爺真就回去了。

還有一些,永遠不想聽話的人,就不按照證上面的日期出門,然後給你說各種理由,要不想進來,要不想出去。總之,用最恰當的話形容,就像小學生找老師請假,然後最後老師還是不能同意他(她)的無理要求,還得好言相勸,讓他們按照規定的時間出門。

其實,和我們一直待到十一點多的那個男工作人員,他特別認真負責,唯一的缺點就是脾氣不太好,但是說的話,卻句句在理,有人讓他通融,行行好,但是在他這裏,堅決不準放行。我想,這種認真可能在一些居民眼裏就是“死性”、“缺德”、“不通人情”,但是從防疫大方向上來講,恰恰是因爲有這樣的認真負責的人在,防疫纔會取得這麼大的進步。別人理不理解不重要,但是我堅守我的工作原則,就行。想向他致敬!

等到後面的那個女工作人員就完全沒有前一個人的認真負責,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樂呵了居民,自己也省的和大家解釋一通,你好我好大家好。因爲我們是幫扶單位,所以,也不好說什麼。但是像後一個工作人員這樣的人,數量還是特別多的,有人管這種人叫“圓滑”,叫“通情達理”,叫“會來事兒”,但是這樣的人多了,我們的社會就不好了。

只有近距離到一線,才知道基層有多不好乾,你得長三頭六臂,來回應居民們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還要面對一些人的無理取鬧。但是坦白講,我家這裏的社區工作者,同我大三的時候對接的牡丹江的某社區來講,差別還是很大的,曾經對接的那個社區,讓我真正看見了什麼叫社區是聯繫dang同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我們的社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待越來越好。

做了5年的志願者,但是爲家鄉,還是第一次,希望還有很多次(除疫情防控外)。

疫情防控還在繼續,期待春暖花開,人們摘掉口罩,可以放心交談的那一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