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方恨少——買書

離職業作家的距離遙不可及,但這個夢想始終不曾破滅。

曾經構思寫一部二十年前南下廣州的紀實小說,僅僅寫了三章就發現這件事太難了。

我是個從來只憑興趣做事的人,不太願意難爲自己。於是我就越來越佩服那些能寫長篇的作家了。

如這十幾年前陸陸續續看過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梁曉聲的《年輪》,和近幾年看的電子書孫皓暉《大秦帝國》,王覺仁的《血腥的唐朝》,想想其他的長篇斷斷續續看過一些但基本沒什麼印象。

這不算最近幾年看到網絡小短文。不過我始終覺得看長篇的收穫和平時看網絡小短文收穫是不一樣的。

今天下午外出辦事,回來時路過一處街邊擺攤買書,駐足片刻,把《資治通鑑》,《史記》反覆在掂量了掂量,最終選擇一套《山海經》。其實我是非常喜歡歷史的,自知自己的歷史知識不繫統,但是後來覺着《山海經》更好,我是怕自己的想象力會因爲歷史類書籍給限制了。

《山海經》其實挺好,有文字圖畫註解,9歲女兒也可以看。於是我又想起十幾年前看魯迅的故事新編裏《補天》,《奔月》等作品,許多故事來源於《山海經》,這是一部可以保護創造力的作品。

之所以沒有買《史記》,《資治通鑑》是覺着裏邊的故事大多都比較熟悉,即使在研究也寫不來《明朝那些事》和《大秦帝國》這樣的作品。我還是研究專心寫自己擅長的短篇吧。

不過書有空還是要看的,儘管說電子書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電梯,但是電子書還是無法替代紙質書。

最近買了《明朝那些事兒》,但是幾個月還是沒有看完,還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有個同學拿來一本評書《薛仁貴徵東》,幾十萬字的書,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娛樂,幾個小夥伴爭着看,一個多星期就把這本書看完了。

如今在簡書寫作已有三年,百家號寫文章有三個多月,頭條寫文章不到二十天,寫着寫着就到了瓶頸期,沒有什麼可寫。特別是一些專業的知識更是不很清楚。

於是我感嘆,還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