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鬥智鬥勇”爲哪般?(抗疫日記第四天)

應該是上上週,吉林省青年志願微課堂任老師組織了三場志願活動:

第一是線上疫情防控正能量宣傳志願活動,我積極報名,並擔任主要負責人之一;

第二是線上敬老志願服務,工作就是每週和所對接的留守老人視頻,教會他們使用智能手機,和他們聊天,起到一個陪伴的作用;

第三是積極向當地的tuan組織報備,並積極投身到一線疫情防控中。

三項活動,都很有意義,但是當時我只報名了第一項,也就是線上疫情防控正能量宣傳志願活動,我們的宣傳組也由最開始的17人漸漸發展到了122人。而實際宣傳人數也是在成幾倍的規模逐步擴增。青年原本就是正能量的產生主體,同時也應該是正能量最廣大的、最積極的傳播者。活動開展三週以來,對於我切實的感受就是,通過閱讀這些抗疫人員的個人事蹟報道,並通過微信朋友圈宣傳的過程中,我認爲,一線的疫情防控工作者很偉大,但是線上我們在幕後爲他們的事蹟進行正向的宣傳也同樣有意義。目的就在於,讓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我們當中,成爲正能量的傳播者,而非謠言的製造者,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謠言的傳播。

直到小區設立卡口,居民開始可以進行幾天一次的食物採集,我也參加了第三項活動,一線疫情防控之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你在朋友圈看到你身邊的一些人,開始逐步的盡己所能去爲家鄉的疫情防控助力的時候,他們的文字,有時候就會激發你內心的一種力量。同樣是青年,他們可以,我也可以。最強的感召力不是口頭上的慷慨激昂,而是你真正身體力行的時候,行動就勝過了一切語言能帶來的力量。

今天上午,有點無聊,有一種熬時間的感覺。爲什麼呢?因爲今天出門的人很少,和昨天相比,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想的是,可能是因爲昨天出去的人多,今天就沒剩下多少人沒出去了,因爲按照目前的規定,三天出去一人採購食物,所以,也沒想什麼。

但是兩個多小時以後,有社區工作人員來我們的小房子說,不知道是誰,一夜之間,好幾個鐵柵欄都被破壞了,有不少人都直接從被破壞的口鑽出去,以逃過門口工作人員的出入證查驗。那個人又帶着兩個工作人員去修理被破壞的鐵柵欄。

記得去年在幾乎相同的時間,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晚上破壞白天修,更有甚者,選擇跳出去,最後給工作人員弄得無奈,在柵欄上塗滿了油,讓他們不能上去,真可謂是“鬥智鬥勇”,但是這樣的鬥智鬥勇有什麼意義呢?

一邊是盡心竭力地防護,一邊是不擇手段地破壞!

但是相反,人的覺悟真的完全不一樣。

就在今天,有位老者從外邊回來,敲了敲窗戶,直接順手放進來一袋花生。

“你們喫,你們辛苦”。

當時坐在窗口的是兩位社區人員,她們直接說不用不用,我們不喫,但是那位老先生執意要放進來。然後快步向前走去。我回過頭透過左邊的小窗戶,看了看那個老者,他戴着帽子,因爲天冷,但是心暖。

沒過一個小時,又有人送了一袋瓜子,今天活沒幹多少,但是“收穫”卻不少,我和同崗的小夥伴沒有喫,因爲不想摘下口罩,社區工作人員吃了,整個屋子,都瀰漫着花生的香氣。

今天還有一個老人,我覈驗他的證,發現昨天已經畫過了,證明出去過了,但是他今天還要出去,我對他說,咱們的規定是三天出去一次,您昨天已經出去過了啊,那就不能再出去了。

然後這位大爺解釋說,因爲老伴犯心臟病了,他出去得買點藥。馨予說,那您打電話,讓藥店送就可以了呀,不用您出去。大爺不肯,因爲他說的老伴犯心臟病來不及藥店給送,我們也不好阻攔,畢竟可能是人命關天,只能放他出去。

結果過了兩個小時,老大爺回來了,我們在屋子裏就看到他拎了一袋爆米花,很顯然,我們被騙了,但是沒辦法,他那麼大年紀,只能讓他進去。社區人員開玩笑說:“這哪是犯心臟病啊,爆米花能治啊,沒準兒是老伴想喫爆米花,然後心臟病犯了,趕緊買一袋,回去喫上就好了。”

真的有點荒唐。

像這樣的例子,特別是今天,就好幾個,這只是其中的兩個。

還有就是每日必定會到訪的那位老年癡呆的老大爺,每天都被兒子攙扶着出來,到北門,就說想出去,我們已經認識了,知道不能讓他出去,於是就每天換着法的話告訴他,今天也不能出去。然後他就從南門走到北門,再從北門走回南門,好像每天上班打卡,得簽到結束,再回家。每天的新鮮事兒,也能裝滿一籮筐。

十一點多的時候,這個社區的書記來了,簡單看看我們的工作,順便慰問一下,坐了一會兒,交談中他知道我是在讀研究生,然後和我說,像這樣的志願服務經歷是不是挺有意義?我說確實很有意義。他說這回學校能不能和同學講一講啊,他以爲我是第一次參與志願服務,後來我和他說,這是我參加志願服務的第五年,但是爲家鄉還是第一次。

後來聊了一會兒別的話題。其實,像附近這兩個社區的書記人都很好,沒有一點領導架子,反倒是普通的工作人員,態度生硬。

他和我說,有社區執勤的志願者反映說社區的工作人員不行,問我,我們社區怎麼樣,但是我又能怎麼說呢?一屋子您的下屬,我當着您和他們的面說他們不行嗎?簡直開玩笑。只能說挺好的,因爲基層工作最難做。

但是通過幾天的觀察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挺佩服那個志願者敢說了真話,因爲他們確實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很難去改進。

比如說:首先是態度的問題,幾天下來,我沒有聽到什麼柔和的態度,以及沒有任何例如“請”這樣的字眼,我認爲應該加強培訓,養成文明禮儀。

其次是應該加強文化上的學習,我看見他們每天都在看網課,手機上看,但是沒有人,真的在看,都是直接放在那裏,最後變成了形式,交的材料,應該是心得體會那類的,聽他們說也是互相抄一抄,然後提交上去。那就只剩下了刷短視頻,或者是網上看服裝,互相溝通哪件好看,或是嘮家常,期間經常摘下口罩喫東西,沒有什麼疫情防控的嚴肅性。我不知道他們平時在工作中是不是也這樣,但是在卡口,挺降低形象。

社區原本應該是最貼近百姓的一個平臺,一個窗口,社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形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代表着z~f的形象,光是領導能做到,我認爲不是一個好領導,而是應該整個團隊都這樣,才能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這個團隊才能讓人信服。

後來,那個書記問我,畢業了留在家這邊吧,我說現在還不太一定,但是留在東三省。家這邊真的留不住人才,這種留不住,已經滲透到了各個層面了,改,需要時間,需要睿智的領導者,需要漸漸淡化“人”與“財”的傳統觀念。纔行!

其實,這兩次疫情,返鄉大學生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就是最好的機會,如果真的是睿智的領導者,一定會讓所有的工作人員以最好的姿態讓他們看到家鄉的改變,讓他們對家鄉的發展有信心,從而,可能留下來,但是他們不會,可悲可嘆!

我想,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了,那麼,家鄉發展速度進入快車道,也就真的指日可待了,像這種“鬥智鬥勇”的情形,也會少一些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