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价值观是否还停留在,知识就是力量

你的价值观是否还停留在,知识就是力量

还记得那个时候,上幼儿园、小学回家的路吗?路是人走出来的,本不是路的,一个人走,两个人走,渐渐地走的人多了,路就成形了。念书是为了什么?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想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更不用提好好学习了?

读书是为了什么?从老师开始一个字母教起,到后来的识字,再到后来的组句子。随着时间的成长,我们渐渐开始懂得,学习可以成就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的时候,读的课本,学的也都是本不起眼的一点小东西,可也就是这点小东西成为我们日后话语间的基础。

老师说的对,没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想要盖起高楼那就是天方夜谭。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谁也体会不到那种想要一步登天的痛。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思想政治课,不说别的,单单一门语文课,我们还能学的一塌糊涂,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也从来没有当过一回事。

那个时候不懂,是真的不会明白老师一番苦心。时间是个好东西,可以走的快,也可以走的慢,但就是没有停留的时刻。读书的日子,有谁可以说,自己是数着日历本上的数字,一天天过的。即便是那样,读书依然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因为那在生活中就是天下。

上了这么多年学,毕业都很长时间了,只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还是经典名言。不知道它只是半句话而已,“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培根”。

我也不怕大家笑话,知识就是力量前半句是很重要的,我也依然只知道这半句。后半句,“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相信培根所说的,对知识他所强调是后半句,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创造更好的东西,发挥它的价值。

一门课,上半天还不如不上,正如这句名言,一个技能,可以将所学东西发挥出来的。那么,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本书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书中内容又着重强调了哪些知识点。

你的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在你的心中,你是否又认可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做人的基本准则;工作上,我们的要求是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怎样的一种观点可以成为自己可以倚靠的肩膀。

读书,要读好书,我们又常常强调反对读死书。阅历不够,阅读来凑;眼光不准,学习要点;技能不足,埋头学习。在学校,老师所教的内容,是否丰富我们的大脑?很显然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毕业工作了,缺乏的依然是知识。

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从书里找就可以凑出来。

在马斯洛看来,“超越者”经常视这样一些价值观和经验为动机:它们超越了基本需求的满足和个人独特潜力的实现。这些“元动机”包括对自我之外的召唤的全心投入、对“高峰体验”的追求,以及对存在价值的坚守,包括真、善、美、正义、意义、嬉戏、积极、卓越、简朴、优雅、完整等,而这些价值本身即是终极目的。《马斯洛的“Z理论”》

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家庭、社会、朋友、老师、学校教育等的影响,随着一定的条件,也可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念。评判一种价值观念的好与坏,更需要自我不断的提高认知水平,从而提高自我的价值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