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佛系“营业”(抗疫日记第六天)

全民核酸检测还在持续,所以今天还是只有我们志愿者值守的卡口。对了,提起卡口这两个字,不知道大家怎么读这个“卡”字。因为它有两个读音,分别是kǎ和qiǎ。

当我第一次听到卡口这两个字的时候,直接就读出来了,卡(qiǎ)口,因为这个读音,更应该是正确的。首先,在读qiǎ这个音的时候,指的是“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而“口”这个字毫无疑问,就是“出入通过的地方”。疫情期间,我们在每个小区口设立的卡口,正好就是起到一个检查核验然后允许通过的作用。因此,这样读,更为正确一些,因为我听到了很多人都读kǎ,我还是个有点较真的强迫症,所以,今天想来澄清一下。

今天的日记标题叫《被迫佛系“营业”》,为什么呢?我猜想明天可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

因为昨天,我们小区的人已经做完了核酸检测,身份证上,也都贴上了象征着做完第四次全民核酸的红色标识,大家以为,这样就可以随意走动了,所以,出入证也不怎么带了,拿着有标识的身份证当做“免死金牌”,也不注意卡口的我们,所以,只能一个个地喊回来。有的人直接骑着电动车飞一般的速度出去了,有的压根就不理你,叫也不回头。让我们很无奈。

更可气的是,南门的那个帮扶单位,据说是从第一天开始就很是松懈,更是把自己当门神,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前几天曾经被物业一个电话举报。但是几天过去了,还是如此,今天更是大门敞开,随意出去。中午换班的小伙伴说,他们竟然在屋子里打起了麻将,那个小伙伴去敲窗户,问他们要不要出入证,他们直接大手一挥,走吧。这种人,败类。

南门大门敞开,我们北门还在问人家要证,找挨骂不说,就好像一个两头开口的沙口袋,只有一边缝缝补补,另一边随意倾泻,这样的管理,怎么能控制?

得知了这种情况,因为今天社区也没有人在,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去附近的小区帮忙了,南门那帮“老爷”咱们也管不了,后来,我们也佛系了。

好了,先不写这恼人的事了,写点今天的小窗口新鲜事儿。

总体上来说,今天上午的居民都很配合,可能也是因为今天大家都能出去的原因,我们也偶尔透过窗口和大家聊聊天,气氛很是融洽。对于居民来说,只要你让他出去,他就认为你是好人。都说小孩不懂事,有时候分不清好坏,但是那可是冤枉了孩子,不懂事的大人可也不在少数。

但是今天有个让我感动的事,是窗口的一个爷爷,因为年纪挺大了,眉毛已经是银白色了,很长,大家管这样的眉毛叫长寿眉,慈眉善目的。

他自己主动来窗口掏出了出入证,问我们是志愿者还是社区工作人员,我们说是志愿者,然后问是不是在校大学生,我说是的。他又问了我在哪个学校,哪一级的。然后特别自豪地说:“我孙女,去年考的学,在河北师范大学,打了580多分呢,数学系。”

他特别自豪,而且讲话也中气十足,精神矍铄,他说话的时候,我能感到眼睛都在放光。然后我和他说,这个学校特别好,能学数学系的人都很棒,然后他特别开心地走了,我觉得这个愉悦能充满一整天。

馨予和我说,河北师大不是双一流吧,我说不是,是河北省的省重点,但是其实,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个孩子以这个成绩不去个211,可能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吧。

或许这个学校不是双一流,但是它就是这位老人心中最好的学校,因为他孙女在那,可能这个孩子也是他们家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该多么自豪啊。

可能每一个爷爷都有一个让他骄傲的孙女(子)吧!我自言自语,那一刻,我愣了神,视线模糊,想起了我奶奶曾经也是这么和别人介绍我的,眼睛里充满了自豪,尽管我的学校,直到现在,也是个省重点,她还是没有看到我踏入双一流的那一天。可能再也不会了。但是我想的是,在老人心里,他们最在乎的不是你一定要挤破头去个更好的学校,而是希望你一生能够平安快乐的度过。奶奶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平安快乐的度过这一生!

还有一个老奶奶,她在门口等着她女儿给她送东西,我透过这个小窗口,看见她在那里眺望,但是等了几分钟,还不见人来,我让她进来坐,今天虽然温度高,零下25度,但是上午的时候,挺冷的,早上,北门口还没有阳光。

起初,她推辞了,说屋子小,不给我们添麻烦。后来,在我们的再三说服下,她进来坐了一会儿,有个十分钟,十分钟的时间,简单了解了她家里也就自己一个人,女儿们也都纷纷成家,过年孙女也回不来,就得自己一个人过。她还说,一个人就一个吧,那能咋整,人这辈子,最多的时候还不是一个人吗?哪能有人一直陪你到最后的。

老人的话很通达,也有一些无奈,原来,所谓的“养儿防老”,其实不仅仅为了续族谱,而更像是多了一个父母年迈以后的最亲近的陪伴者!

看多了书中的观点,再到现实中检验,又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书中的观点是别人的,现实中的体悟是自己的,将这两者很好的融合,是不是就会内心更充盈?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明天应该是最后一天值守,对待解封,充满期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