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205)

宜昌边边(205)


△当年的一幅宣传画

二〇五、林彪的四野

东北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第四野.战军,是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领.导下的几大野.战军之一,从北方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即可以说四野消灭了将近半数的国.民.党军队,也可以说四野的部队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加上以解.放军四.大野.战军成.立时的1949年2月比较,当时一野才十五万五千人;二野经过整编后人数为二十八万;三野多了不少,达到五十八万;而四野此时人数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万,以后更是扩充为一百五十万,自然是兵强马壮。

有人评论说,要说四.大野.战军里谁才是党中.央的亲儿子,那非四野莫属了。仅仅第.一批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地区三五九旅等精锐就有十一万人,另有党政军gan部二万人,1947年又把晋察冀军.区八万精锐也划给了四野。这些都是我军的老底子。伟.人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gan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四野拥有敢打能打经验又足,数量将近二十万的精锐自然傲视群雄。

还有三个细节也证明了四野才是我党武.装的嫡系长子。其一,同样是1949年二三月成.立的野.战军,其它的部队番号都在1950年初就被撤销了,只有四野直到1955年4月才撤去番号。其二,1.9.85年成.立的七大军.区十八个集.团军里一野只保留了第.一集.团军的建制,也就是原来的一纵;二野和三野一样保留了四个集.团军;唯有四野保留了八个集.团军的建制。这足以说明特别关注。

其三,就是从建.国后的授勋上看,一野出了一位元帅,一位大将,十三位上将,二十七位中将,一百九十一位少将;二野出了一位元帅,两位大将,十三位上将,二十六位中将,二百零四位少将;三野出了一位元帅,两位大将,十一位上将,三十三位中将,二百六十六位少将;而四野出了两位元帅,三位大将,十四位上将,四十三位中将,二百九十八位少将。综合来看,四野无论在元帅和将领上均为第.一,不愧为虎狼之师。

与此同时,凡与四野统帅林彪共过事的,都对林彪的军事水准有很高的评价。尤其是与林彪共事较长的聂.荣.臻,认为林彪"在军事上很有一套",认为林彪zui大的特点是特别注意总结经验、研究战术。每当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林彪总是具有很强的战术积极xing,善于及时总结和改进战术。zui典型的就是"一点两面""三三制"的打法等等。还有四野在全军首创的战斗要报和战斗详报制.度,并首创败仗通报制.度,至今仍是我军司令部的一项基本制.度。

林彪的另一个特点是带兵能力特别强。说来也奇怪,据许多老将军们回忆,林彪从不骂人,也不讲cu话,更不会gao关.系,但林彪和部下的关.系却非常好。虽然林彪平时不善言谈,也不大善与人交际,但是对部队却非常关心,非常了解,能体谅部队的疾苦和难处,从来不给部队下达完不成的任务,关心普通士兵的训练和生活,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四野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林总的命令往下传,部队一定打胜仗"。

带兵能力强就使得部队内部非常团结。四野的部队之间,没听说过内部有什么不和,以至于林彪"九一三事件"死后,原四野所属部队普遍不相信这是真的。开始传达文件的时候,很多战士和gan部都站出来表示,这是造谣和污蔑。而在四野部队中,至今仍普遍认为这是有人推波助澜、蓄意陷害林彪。之后,对全军师以上gan部开会,要求揭发林彪,但下.面基本没什么反应。这和昔ri批斗彭德怀时群情激奋,义愤填膺,彭德怀的爱将张宗逊上将甚至反戈一击,王紫峰和李忠奇两位公然殴.打自己的老上司形成了鲜明对照,可见,林彪在军内深得人心。

有人吐槽说,因为二野是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所以在有段时间里,排名老三的二野似乎摇身一变成了我军zui牛的野.战军,就有了无数的文艺作品开始"高大上"的拔高后来的领.导.人,在史诗般的电影《大转折》、《大进军》、《大决战》中,二野实际的军事统帅刘伯承居然成了配角,担任淮海战役主攻任务的友军第三野.战军也成了配合作战,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小.平同.志那句"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的有力佐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