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197)

宜昌边边(197)


△原标题 1949年4月 四野南下

一九七、绝不让敌人跑掉

国军杂牌军的战斗力实在不能恭维,抗战的宜昌保卫战的时候,奉命死守城区的国军面对日军的进攻,当官的先跑了,国军部队一触即溃,日军从占领宜昌到离开、再到接到命令重新返身回来,居然如同接受检阅似的大摇大摆的来去自如,一个中队的日军就能有胆量面对一个军的国军,十几个鬼子就能像“撵鸭子”似的一口气打到大桥边(桥边镇),如不是接到命令返回,还不知后果会怎样呢,可见不堪一击。

而这一次四野南下遇到的困难不是敌军:当阳、远安的敌军惟恐被围歼,如同惊弓之鸟,未经接触就急速向宜昌撤退。而是因为正值盛夏,天热中暑或是水土不服,或是南北米面饮食差异,据四野司令部战后的总结透露: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居然高达三分之一,这也是一个很严峻的新问题,以至于结束宜沙战役、分别解放鄂西和湘西以后,四野的南下部队不得不休整几个月,以避开南方的酷暑。

1949年7月12日半夜时分,四野十三兵团四十七军一四〇师四一八团趁夜冲进国军在宜昌东面九十里外的鸦鹊岭的驻地,才意外地发现来晚了一步,扑了个空,敌人早在当天上午就奉命撤离了。虽然到处都是被敌军遗弃的弹药和物质,还抓到了三四百名掉队的俘虏,可身为团长的黎原不免有些扫兴。因为按照部署,程子华指挥的十三兵团和配合作战的湖北地方部队原设想在荆沙宜昌一线要对宋希濂率领的十几万国军打一场“围歼战”。

刚刚向师部汇报了战斗情况,也向自己所属部队下达了“原地休息待命”的指示,黎原就接到了上级新的战斗部署:国军第二军已是溃败之势,为了截断其退路,命令四一八团务必在拂晓前赶到古老背,占领渡口,堵住敌人主力渡江的企图。接到命令的那时已是7月13日凌晨三点,黎原在多年以后回忆说:“经过简短动员,全团就在‘和敌人抢时间’、‘天亮能赶到古老背就是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冒着纷飞的细雨,在夜色朦胧中开拔了。”

在第四十七军司令部写的《进军江南与参加川东战役》的总结中,有如下的记载:“该团(指黎原率领的四一八团)……五小时行进约五十里,八时十分进抵古老背以北三公里处与敌前哨警戒接触。所了解情况为,敌为第二军一六四师之两个营,由当阳迁至该地,系急促转入防御,企图占领渡口,掩护其主力之撤退。”

那篇四十七军的战役总结中对“古老背战斗”在则写的很轻松从容:

——该团(同上)查明情况后即以三营七连、九连由古老背左侧,二连由右侧插断敌之沿江退路,八连在正面火力支援下攻击;一营之另两个连占领古老背西北高地,以火力支援七连、九连作战。八时三十分,我左右两翼迂回分队开始打响并迅速控制了沿江渡口,正面八连也发起冲击,战斗至九时四十分,全歼敌两个营。

其实,当时的真实情况也是险象环生:因为解放军在行进途中发现古老背北线山头上有敌军活动,黎原急派侦察排长宋子林前去打探,不想意外发生了:侦察排长爬山的时候,冲锋枪意外走火,黎原不得不命令八连提前从正面对敌发起攻击。好就好在听见枪声的九连几分钟以后也赶到了,黎原告诉已经跑得气喘吁吁的九连连长朱昌义:“能不能切断敌军退路就在你们!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绝不让敌人跑掉!”

“站在八连阵地后的一个路口上,迫不及待地等着后续部队,心情随着密集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的这一惊险细节,后来担任过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黎原在几十年后回想当年的夺取古老背的战斗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