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相识

周末回娘家,妹妹要睡觉,让我带着她家俩宝贝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吃。大宝,女,10岁,二宝,男,不到两岁。

娘家在农村,南北东西各修了一条水泥路,因为路有点远,太阳有点晒,我们顺着屋子的阴影向北走。当时还是土路,被雨水冲的凹凸不平,不时出现小石头。

我想揹着二宝,不让,牵着他的手,竟然甩开,迈着小短腿自己走。这娃自立,多磨蹭点时间,让她妈多休息会更好。妹妹自从有了二宝,天天累得不行,回娘家就是来休息的,我慢慢地跟着娃溜达。

屋山头,这一簇,那一簇,都是人。大部分是7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太,年轻人基本都不在家住了。跟我同龄的,40岁左右的还有几家,不过差不多都在城里买的房子,儿女在城里上学。

隔着老远,他们就开始看着我叽叽喳喳,那肯定是在讨论我是谁呢。我愉快的跟他们打招呼,爷爷娘娘好,在这凉快呢,他们瞪着老花眼,似乎还是没认出我来。

延安家老大啊,我提醒他们,哦哦,他们忽的想起,那个好孩子又回来了。嗯,我是他们眼里的好孩子,学习好,又听话孝顺,哈哈。

有人问,这是你的娃啊,我说妹妹家的,我的都上高中了。娃那么大了,真快。那个嫂子说,很多年没见你了,从小你奶奶经常带着去我家玩。我说是呢,艳艳我也好久没见了,大家都出嫁了,一般也碰不着。

村里的老人我基本都认识,说起来,他们也都晓得我,年轻的就不行了,虽然一周回家一次,还是很多不认识的。每次回家,都想起那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竟然已经成了客人,等这一茬人没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认识我。

相见不相识的,除了人,还有故乡的景物。尤记得童年时候,村里经常下大雨,村里的南北路两边都是深深的水沟,哗哗的淌着水,一直流到南边的龙丹河。

那是我们的乐园,不等雨停,我们顺着水沟去河边玩,经常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冲下来。我们就在那边寻宝,有西瓜,吊瓜等,甚至能找到鞋,扔到岸边会有人去找。

我上网搜了一下,龙丹河的介绍:龙丹河,有两个源头。西源出自东黄山,北经乔官后向东而去。东源出自隋姑山西北麓,在乔官的东北与西源合流,然后向东南,经梁家庄、贾陶庄,又东经高阳阜、韩阳阜、丛阳阜、荣阳阜等庄(至此叫阳阜河),又东南至闫家庄子,从皮匠庄入白浪河。我们村位于高阳阜和韩阳阜之间,竟然没有名字。

还记得小时候河里常年有水,里面鱼虾、蟹、乌龟,什么都有,给我们贫瘠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趣味和营养。大人们在水里游泳,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

河边有芦苇、菖蒲等水草,都长的很高,里面经常飞出不知名的鸟。菖蒲草穗子成熟之后,人们会去采摘,做成炕包,铺在炕上,就像现在的床垫一样,可舒服了。菖蒲草叶子编成草帘子,铺在炕的最底下,当席子用。我们还经常过去挖野菜,放牛。

可惜后来水竟然干了,水草也渐渐的没了,后来被人承包。河底开始采沙,挖的千疮百孔,让人不忍直视。今年听说有人买了那块地方,在改造。修了几条路,挖了很多坑,也有了水,还栽了许多树,改造的很漂亮。听说想变成旅游景点,可惜,却再也不是当初的模样。

故乡消逝的还有我们村的菜园,那也是我们童年的乐园。那时我们经常相约去摘西红柿,黄瓜,菜园都围着栅栏,却拦不住我们,总是从这一个翻到另一个,互相追逐,打闹,不知道划坏了多少衣服。

还有当年的场院,以前专门晾晒麦子的地方,如今都变成了养猪场。 娃太少,都去了镇上上学,村里的小学校因此改为板厂……

那些景物给了我美好的童年,在现在这群小娃子的记忆中,却根本不存在。

王开岭说过,每一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一个故乡都因整容而毁容。

故乡已经改变太多,美丽的故乡原来的景象,只能留在记忆中,或者出现在梦中。时代变迁,沧海桑田!

童年的故乡虽然美丽,却物质贫乏!如今国家重视安全环保,盛世繁华,故乡更加富饶美丽!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