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邊邊(207)

宜昌邊邊(207)


△《宜昌民.國軼聞》封面

二〇七、一點說明(上)

《宜昌邊邊》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從川漢鐵路開始到介紹第四野.戰軍結束,其實就是《宜昌民.國軼聞》的主要內容。之所以選擇合.二.爲.一,主要是爲了方便故事的發展和歷史的銜接。而之所以會有寫作《宜昌民.國軼聞》的想法,還是因爲筆友萬里之外傳來一幅少見的民.國老照片(也就是這一節的這張,),原標題爲"宜昌港岸"。請教了一下對宜昌老照片頗有研究的代昊先生,他很快、也很肯定的說出來這張原片尺寸爲15*10釐米、銀鹽紙基的照片刊登在1926年《亞東印畫輯》第2輯上。

於是就認真地查了一下資料,和所有的西方國.家一樣,當時野心勃勃的ri本也對原本鎖關禁海數百年的中華帝.國頗感興趣,在無數來自西方的探險者之中,也不乏ri本人的身影。1924(大正十三年)-1942(昭和十七年)年的19年間由滿蒙印畫協會在大連出版發行的《亞東印畫輯》每月圍繞特定主題發行其中一些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十張,涉及中.國的風俗民情、自然風光、人文歷史、藝術文化等內容。

那些飄洋過海、登陸神州的老外,無一例外的在洋qiang洋pao和軍隊的支持下,向中.國、尤其是距大海千里之遙的內.地派出了很多探險家,在各地大量收集天文、地理、民情、歷史變遷等方面的資料,同時也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和研究,有關這一點,建議大家去看看那位原宜昌海關署稅.務司的英國人埃德溫 勒德洛(Edwin Ludlow)在1.8.91年12月zui後一天寫的那份厚厚的《宜昌十年報告》,那才jiao細緻入微、無孔不入呢。

《亞東印畫輯》現存有照片2000多張,真.實的記錄了當時中.國的歷史面貌,更爲可貴的是,每一張照片的旁邊都貼有一張印有ri文說明標籤,上有題名、拍攝地點、情況簡介等,這種文字說明與照片相結.合的方式實爲少見,更加凸顯了那些黑白影像的史料價值。拍攝者有數十名ri本攝影師,比較重要的有曾任亞東印畫協會(由滿蒙印畫協會改名)會長的櫻井幸三(又名櫻井一郎),還有島崎役治、以及拍攝西.藏的青木文教等。

這些老照片涉及的範圍包羅中.國的東西南北中,涵蓋的地區和城市包括北京、河北、內蒙、黑龍江、遼寧、吉林、山東、上海、福建、廣東等地,其中也有我們的宜昌。在《亞東印畫輯》中,標明"宜昌"的有三幅。除了那張"宜昌港岸",還有一張題爲"民船的假泊"。地點應該在長江西陵峽huang陵廟附近,除了亂石成堆的江岸、支着搬罾竹竿的小漁船,就是水流湍急、江面狹窄的川江。

令人驚喜的是那張與"雨中的天柱山"同爲一組的題爲"三遊洞"的照片,不僅僅是讓我們找到了那張照片的真正出處,還欣賞到ri本攝影師的"詩配畫",他們用的是宋代詩人蘇洵的"題三遊洞石壁":"洞門蒼石流成ru,山下長溪冷yu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yu居之爾不能。"和蘇軾的"凍雨霏霏半成雪,遊人履冷腸苔滑。不辭攜被巖底眠,洞口雪深夜無月。"有趣的是,他們寫的是蘇洵的號"老泉",如果不是對古詩詞有所功底、對"後三遊"有所知曉,外人恐怕就會mo不清頭腦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