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賺錢的人,都明白這三點 1.挖掘自身優勢 2.明確個人目標 3.找到他人需求

有一個行者經過一個城鎮的時候,看到一羣工匠在工作,就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冷淡地說我在砌牆,第2個人認真地說我在建築一座宏偉的宮殿,第3個人熱情洋溢充滿自豪地說,我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十年後,說砌牆的依然在砌牆;說建築宮殿的成爲了工程師,說實現自己夢想的成爲了領導者。

同樣的工作,但是三個人對自我的定位不一樣,工作的熱情以及未來的發展截然不同。

定位不同,命運不一。

定位,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

人生就像航海,定位就像燈塔,沒有燈塔就會缺乏航向,容易迷失。

定位清晰的人,會朝着自己的定位努力精進,精進的速度和效率也比努力卻沒有清晰定位的人要快。

每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都會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

具體如何找定位呢?

《心智突圍》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

《心智突圍》是一本關於個人成長的書籍,作者Windy Liu 告訴我們,侷限一個人成長的是我們的慣有的心智,想要成長,必須打破舊有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他從定位、認知心境三個維度介紹了心智突圍的方法。

對於,定位,作者認爲:

我們如果想要清晰的梳理自己的定位,必須從優勢、目標和需求三個維度着手。

1.挖掘自身優勢

我大學有一個同學,普通話特別差,我們師範類學生畢業時要求普通話至少是二甲,但是他的普通話實在不敢恭維。評審老師甚至說:“你的普通話要是能夠過關,我把頭擰下來給你當球踢。”

普通話不過關,就意味着畢業無法拿到教師資格證,無法當老師。

他沒有被普通話這個缺陷攔住,他的寫作能力很強,畢業後他沒有去當老師,而是利用自己的優勢當了記者。現在混得風生水起。

以前我們總用木桶理論談人才發展,認爲影響一個人發展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短板,所以很多人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彌補自己的短板。但是新的人才發展理論認爲,決定一個人一生成就的,不是短板,而是長板,是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優勢是能力的體現,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定位才更容易實現。

2.明確個人目標

明確定位之後,還要找到自己的目標,也就是你到底希望自己成爲一個怎樣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希望成爲的角色身份,可能是諮詢師、培訓師、學者、作家、插畫師、音樂家、畫家......這些你希望成爲的角色身份,就是你的目標。

我一個朋友,我認識她好多年了,但是從來沒有見到她有明確目標。她一會想當培訓師,一會想當諮詢師......最近又想成爲美食家——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直走在各種嘗試的路上。

她雖然在嘗試,在找適合自己的路,但是因爲目標不明確,所以她雖然努力卻因爲沒有聚焦努力,積澱不多,一直無法變現,這導致她很焦慮,而這種焦慮又引發她各種新的嘗試,然後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目標是一個人的行動興趣所在,明確的目標則是一個人持續行動的動力之源。

3.找到他人需求

真正的定位必須能夠滿足他人的需求。不能滿足他人需求的定位,完全屬於自嗨。

古時候有個人,無論什麼都想學一招。他聽說有人會殺龍,就立刻變賣了全部家產,不遠千里拜師學藝。

三年後學成歸鄉,鄉親們問他學到了什麼手藝,他就連講帶比劃,表演給大家看——怎樣按住龍頭,怎樣騎上龍身,怎樣把刀插入龍頸……

正在他說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位老年人問他,“小夥子,你上哪兒去殺龍呢?”

“喲!他這才醒悟過來:世界上沒有龍,自己學的這一身絕技毫無用處。

我們的定位一定要能夠滿足他人需求,解決他人問題,這樣才能給我們帶來價值感。對別人毫無價值的定位,不要也罷。

沒有優勢的定位,會因爲能力不足讓人焦慮;沒有目標的定位,會因爲缺乏興趣而讓人厭倦;不能滿足他人需求的定位,會因爲缺乏價值,讓人失落。

三者都滿足的定位,纔是真正的定位。

我們有很多人,見什麼好就學什麼,看上去似乎很努力,其實就是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什麼。

一個真正成長的人,一定是帶着清晰的定位,踏上努力的征程。

定位不是一次梳理,永葆一生的;定位是變化的,隔一段時間就要重新審視並且梳理一下自己的定位。

回顧一下你當下的定位吧,是否滿足了這三點;如果你還沒有清晰的定位,不妨按照這三個方面梳理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