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再認左公


我能夠在諸多清末中興之臣中得識左公,高中語文老師賈老師絕對是頭等助力。在我們備戰高考作文素材的一期材料中就有左宗棠的相關素材,其他幾期材料中與左宗棠同時期的還有曾國藩與張之洞。一首“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讓我永遠難忘“左公柳”。多年之後,我早已忘卻當年讀到收復新疆,擡棺出征,激動之時而潸然淚下。大學期間尚還讀過唐浩明的《曾國藩》,但有關左宗棠的書卻是再未讀過。偶然在省圖看到平湖月滿的《河山曲·追尋一個真實的左宗棠》,算是再次通過墨字香紙再續前緣。略寫幾句以記錄初讀心緒,前後斷續近五個月,難免有偏頗之處,望見者諒。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凡是遇見坎坷且有大志之人,可盡讀左宗棠的人生。辛棄疾曾言贏得生前身後名,可左宗棠卻是生前立功未贏名,身後清貧受妄議。左宗棠1812年出生;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之功,清廷“以兵部郎中用”,賞戴花翎;1858年在駱秉章保舉下加四品銜。此時的左宗棠已經是46歲了,這個歲數的曾國藩早已是二品大員,已組建湘軍建功立業多時,可見左宗棠能書寫大志的時間並不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愛和他開玩笑,僅僅入仕一年,左宗棠就因樊燮京控案發有性命之憂。咸豐密旨: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這個事情是由軍機大臣肅順透過幕僚高心夔放出,箇中原由盡顯官場習氣,此處不詳說。因此消息而朝堂之上暗流湧動,胡林翼、郭嵩燾等紛紛上書,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更是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咸豐重新考量左宗棠,應該是老天的補償。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但曾不願左插手湘軍內務),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先後轉戰江浙,閩粵地區立下功勳,晉升封疆大吏。

左宗棠得保這個事情人們認爲曾國藩應屬頭功,但書中敘述了曾國藩不願爲走投無路左宗棠提供長久庇護,全然忘卻當初爲湘軍後勤付出的心血事實,至於那份奏章更是在咸豐口風已轉之後再上。此處並非評判,但終究看事還是不要浮於他言淺表。這本書以大量的舉證糾正了很多原有認知,所謂重識就是指此。

身後妄議衆多,例如後人抨擊舉人身份、回民屠夫,書中有諸多舉證以表明此等非議拙劣不堪,卻足以警醒後輩。讀罷之後方覺言論心中有則重,心中無則輕。當時江蘇巡撫丁日昌是諸生,臺灣巡撫劉銘傳是鹽販團首,書中列舉了二十多名總督巡撫都是舉人、生員之列,爲何單單隻有左宗棠遭此奚落,樹大招風必不可少,但暗潮推之亦不可忽視。

無論是在當家庭教師時能精進自身,不落學業,還是當幕僚時可兢兢業業,不在帥位卻有其識,亦還是遭受同僚刁難時,仍有報國之心、據理力爭。在黑暗低谷時手中秉燭前行,應是我輩習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當太陽如流火般照在戈壁灘上一位近七旬的老將,身後隨着一口棺材,舁櫬出關的背後是捍衛新疆寸土不讓的決心,怎叫人不喊一聲好!這位老爺子是正在和一位年輕人打配合,年輕人曾紀澤此時正要在談判桌上與沙俄脣槍舌劍,擊破其狼子野心。二人齊心配合,終究保住大片領土(但因朝廷海防派爲中流砥柱,仍然失去部分領土),成爲清末爲數不多打勝仗的戰役,僅憑這一點,民族英雄當之無愧。

從54歲入陝甘平息局面,64歲率兵進疆,到1881年69歲入京,這位老英雄的15年歲月灑在了華夏的西北大地。按今天的意識,我們應該是寸土必爭,但當年的清政府無能,朝廷上分成以李鴻章爲首的海防派,直言要將所有精力投入海防,這派佔據了大多數,還有像左宗棠這樣認爲新疆不該放棄的羣臣。從戰略意義上來看,一旦新疆丟失,西北腹地必受威脅,京城能否置之事外?那爲什麼李少荃要拋棄新疆,真的是一心爲公嗎?如果一心爲公,爲什麼其外甥掌管的軍械局造出的炮彈只能擊穿日軍軍艦,卻無法炸開?又爲何北洋開戰前,其外甥與日軍的間諜相糾纏?有太多的問題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想問問李鴻章這位中興名臣。相比之下,左宗棠太“差”了,差在他沒有獲得慈禧的寵信,差在竟然在入京時沒有錢置一處房產,只能租房過起“北漂”生活。畢竟是當了多年的封疆大吏,着實難以置信。

李左因海防新疆問題,對收復新疆產生了三大難題:政治風險、將領兵員、軍隊糧餉。李鴻章敢寫信嚮應該提供西北軍隊糧餉主要部員說明自己心意,這是在拆左宗棠的臺嗎?言盡於此,我已經不願意再談,歷史中的每封信皆論證着事實,反而凸顯出左公的做事智慧。如何在不利於自己的大環境下成事,左宗棠算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日暮相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是左宗棠爲新疆烏魯木齊昭忠祠寫的楹聯,翻閱大量網頁也未能找到一張圖片。烏魯木齊還有一座左公祠,不知道兩個是不是一個,有空去新疆一定找找。據資料,左公祠正中祠堂門楣上懸掛着一塊橫匾,是新疆第一任巡撫劉錦棠親筆題詞,寫着“功宗久祀”四個大字,門兩側有楹聯曰:“開荒肥莽榛,公規厥始,我竟厥成,百度秉遺模,撫今茲疆土人民,猶想見元戎經略。大名垂宇宙,樂纛非榮,圭裳非貴,九邊崇祀事,願終古日月河嶽,長護持丞相祠堂。”劉錦棠是舊部劉松山的侄子,跟隨左宗棠一路從陝甘追隨新疆,算是比較瞭解左公的爲人。

如果說左宗棠是軍事家,民族英雄都對,但不能忘記一點,這還是個好官,一個爲老百姓的好官。先說爲什麼有“左公柳”,左公來到西北大漠,深感氣候乾燥,寥無生氣,命築路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其用意在於:一是鞏固路基,二是防風固沙,三是限戎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涼,凡他所到之處,都要動員軍民植樹造林。當年的左公柳已所剩不多,功績也會隨着柳樹的消亡終將進入歷史塵埃。此外,爲使百姓不種植罌粟,左宗棠編寫了《棉書》和《種棉十要》;爲了彌補甘肅人才落後短板,設置了甘肅蘭山書院,推動甘肅省與陝西省分闈鄉試、分設學政,此後甘肅籍進士突破新增長;爲了避免大旱中人們餓死,從緊俏的軍餉撥出分發……

左公有沒有缺點,當然有,而且還有其歷史侷限性。富有大才卻由於諸多因素未能中進士,心中難免有些遺憾,年近半百纔出仕,之前仰仗岳父岳母和姻親幫助,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定有心理壓力,由此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缺陷,但這絕對掩不住其才,其心。古人常說生不逢時,左公與當時官場終究由於各種原因格格不入,不能和光同塵,必然精神遺產也無法儘可宣揚。

讀懂左公一定要讀懂時間點,能在有限的時間裏能夠快速組建楚軍,轉戰東南各地立下功勳,後調入陝甘,平息起義,進軍新疆,收復伊犁,後又督戰中法戰役,其間爲人處世也必然有過人之處。不要聽他言,學會撥開迷霧自己思考判斷,纔能有所得。呂世浩老師的讀書方法也有來自左公的貢獻,值得學習。

最後說幾句關於此書的幾點感受。首先好處在於書中有大量的史料,因而比較詳實,但是壞也就壞在此,對於今天的我們再讀古人長達兩三頁書信,這個一般人是絕對讀不下來的。同時書中涉及大量軍事,建議讀書時一定要參考地圖,才能領略其中精義。初讀有許多理解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