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宋襄公 让国之美?听历史故事,学大语文

小朋友们好!上一节我们说到一代霸主齐桓公惨死在自己的宫殿中,齐国的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

此时另一个诸侯国宋国,到了宋桓公的时代,本来应该由自己的嫡长子兹甫来继承国君的位置。

兹甫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庶兄叫目夷,字子鱼,是宋国有名的贤人,宋桓公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也曾想过改立他为太子,但由于兹甫也一向表现良好,所以才最终作罢。

宋桓公病重时,兹甫向父亲恳求说,一定要把太子之位让贤给庶兄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宋桓公便问他为什么。这可是国君之位啊,不是孔融让的那颗梨。

兹甫说,自己母亲闹矛盾去娘家卫国不回来了,如果自己是个公子,还能经常去卫国看母亲,如果当了国君就不可能了,而且他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及目夷,所以才主动让贤。

哥哥目夷听说了,坚决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他也不想去争这个国君的位置,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干脆逃跑去卫国了。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兹甫一看目夷跑了,他也跟着跑,两人前后脚全都逃到卫国去了。

后来宋桓公临终前,传兹甫回来继承了王位,就是宋襄公。

看起来兹甫似乎是个高风让贤,孝顺谦虚的好孩子。不过我们的伟人在小学时写过一篇《宋襄公论》,就指出兹甫明知让位违反了当时的礼法和继承制度,还要坚持让位,明显是做给宋桓公和天下人看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博得“仁爱”的美名。

从后来宋襄公争霸的行为来看,他明显是个有极大政治野心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权力呢?如果他真的仁义无双,也完全可以在继承君位后再自己做主,行禅让之举,但他并没有这么做,他所谓的仁义,不过是骗人的把戏而已。

宋襄公的假仁义,也并不止是为了沽名钓誉那么简单。宋襄公身为储君,深知宋国数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当他看到公子目夷能力卓著,受人尊敬,一定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内乱感到十分忧虑。

从后来的事情可以得知,宋襄公与目夷是一辈子的好兄弟。目夷多次忤逆,和宋襄公唱反调,二人却始终没有反目。甚至宋襄公临终前,仍然能接受目夷的批评。

可见二人肝胆相照,绝对没有虚伪试探之心。而也正因为如此,宋襄公才敢放心大胆地让国,因为他知道目夷贤德孝友,绝对没有争夺储君之位的野心。

所以宋襄公兹甫与兄弟目夷很可能是合演了一出让国大戏,为的是让宋国政局平稳过渡,还能让其他诸侯国那些正在争夺君位的兄弟们惭愧,做给大家看看什么是兄友弟恭,什么是让国大义。

宋襄公后来扶助齐公子昭继承齐国的王位了吗?下一节我再给大家讲。

最后,给你猜一个小谜语,

四四方方一块布,

嘴和鼻子都盖住。

两根带子耳上挂,

防病防寒用处大。(打一物)

你知道是什么吗?

每天读点史记,日积月累,博古通今。小朋友们,再见!

谜底下期揭晓。

(上期答案:镜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