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學習074] 呆在恐懼中的中年婦女

【個案總體情況】

中年婦女,主訴是無法乘坐交通工具十多年,害怕社交,恐懼生病和死亡,希望擺脫原生家庭創傷。恐交通工具源自初中時一次搭摩托有驚無險的經歷,高中輟學,正常年齡結婚,初期關係好,數年後,認爲丈夫出軌,後因抑鬱斷續服藥和接受諮詢,兩年後停藥,但是心理狀態一直不好,跟現任諮詢師做了十多次諮詢,來訪想要在上述場景中做到放鬆、不緊張,諮詢師想運用CBT進行干預,進展緩慢。

兒子上初二,小腦發育遲緩,動作不協調。原生家庭創傷?跟兒子、爸爸和哥哥、丈夫的關係?來訪怕生二胎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心理?初中車禍的背景、父母的態度?原生家庭父母互動模式。

跟父母:媽媽從來沒有滿足過自己的任何願望,情緒陰晴不定,但是僅有的愛還是來自媽媽,爸爸不顧家,但是聽媽媽的話,從來沒有。認爲自己是承受媽媽怒氣的人,哥哥比較討喜歡。爸爸媽媽哥哥嫂子都是在家,不用工作。丈夫辦廠、跟老丈人借錢,當時被拒絕。跟父母互動模式,脾氣火爆、像媽媽,現在變得柔和,但是比較壓抑,現在可以當面表達自己的情緒

老公在外應酬多,自己

想坐公交車的動力:旅遊、看望兒子等。夜深人靜時想孩子離家以後,自己會很孤獨,

對孩子:認爲正常,有一點呆,挺疼愛孩子,更多擔心自己的恐懼會不會影響孩子。會將媽媽對自己與自己對孩子進行對比。兒子做好了陪伴媽媽的準備,用發育不良的方式

對丈夫:之前丈夫對她體諒,但是分牀睡,表面說法是怕丈夫休息不好,還有孩子在小升初一段時間出現夢遊。與丈夫一個村,隔河相望的家。丈夫的父母對丈夫也不好。老公是唯一讓自己發脾氣的人。老公外遇的影響:信任崩塌。不是找的丈夫,是父親,把女兒的身份保起?名正言順地

自己經常爲捍衛家庭,挺身而出,但是被家裏人指責,自己覺得委屈。

同性之間跟嫂子關係好,但是自從嫂子交流

親戚的親戚介紹過來。

如果社交恐懼解決了,她想要見誰?想要做什麼?——參加孩子的家長會,跟人自如地交談。

未完成事件,要說透

沒有跟原生家庭分化,但是媽媽需要她不分化。

個案的狀態是?——綁在家裏,處在什麼年齡?


【諮詢理論/技術/方法】

諮詢師本來主要採取CBT逐級暴露、行爲實驗、對比和區分想法和真實行爲等方法對來訪者的交通工具恐懼進行干預,但進展緩慢,來訪比較多進入對家庭的抱怨,督導啓發諮詢師是不是來訪者不想這麼快,諮詢師也能感受到來訪者是比較依賴諮詢師,有做長程的意願,但是諮詢師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技術去支持來訪者,希望來訪者適應CBT技術。

找信念遇到了困難,她內化了別人的“你是無能的、無價值的”,她找不到“我”,所以要找她自己的信念很困難

從來訪者的表達中,只有在恐懼裏才能找到她自己

【個案概念化】

代際傳遞、三角化(孩子涉入了父母關係、被媽媽抓住緩解自己的寂寞、現在的關係模式很像父母家庭的關係,來訪的狀態對丈夫來說有安全感,對原生家庭被圈回的感覺)、角色功能分化,用症狀體現存在感。對原生家庭從共生到分離,

依戀的框架下理解:跟媽媽存在不安全依戀,媽媽攻擊、拒絕,爸爸是離開,拋棄,分離焦慮,依賴,迴避和退縮,沒有力量向外。生命力損耗。母親的功能不足。應該耐心、建立穩定關係,帶着她表達一些感受。放棄CBT。資源:爸爸的迴應、丈夫的接納等等。

恐懼的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穩定與家庭的關係、回不到原生家庭但是複製了原生家庭(也是自己的存在)

先找到自我,成爲妻子,



【反思與收穫】

【諮詢建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