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在竞争当中如何扬长避短,以弱胜强

文章虽然是以创业公司场景下的如何竞争分享,但缩小到个人来说,个人在发展中也需要找到自己独特优势(如果没有就学习,别一看没就放弃),扬长避短,不断进化。

成功的关键不是多努力,而是思维模式的不同。即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站立上的懒惰。

思考很难,但思考才是决定方向的关键。

文中提到的2个主要思维模型如下:

1、以横座标为市场,纵座标为技术的价值网模型

在位企业们往往占据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客户,站在最耀眼的价值网里——这是主流市场。

作为一个“新人”(初创公司),新兴的边缘价值网,才是创业者最好的机会窗口。做巨头没有看到的、看到却暂时没做的市场。---创业的第一法则是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原因为如果你选择主流价值网,很显然采取了跟随战略,自认为效率更高、价值观更好,而实际上巨头的战斗力和效率也是惊人,不要低估了对手。

让你的长处更长,短处没那么重要。

2、王兴的2个错位竞争理论

(1)四纵三横


(2)AB分类法



2010年、2011年的千团大战,58%的公司选择了实物电商。它们不是被美团打死的,是被阿里聚划算打死的。

从时间线上来说,想创业→找方向→避开死亡,活下去,并长大。过程中需要试错和迭代,而试错和迭代有成本。

从产品落地来说,不要仅仅看到的是浅层次的功能相似、操作体验问题(比如如何下单买卖、如何反馈提醒等属于浅层次的不影响生死的),而是去强迫自己去思考区别定位、不同价值。

文章最后的案例再次强调了”差异化“的点,应该是什么样?

「错位竞争」这个理论“不同,是不同价值网上的不同。相同价值网上的不同,只是更好。"

比如电商中,与巨头阿里不同,京东特色是自有物流、唯品会是打折性价比(竟然一直都还活着的公司,没有贬义,仅感叹确实是有差异)、还有专门做二手书的多爪鱼等;与微信朋友圈不同,亲宝宝是育儿界的朋友圈、微博是陌生人广场、脉脉是职场人圈等。

更正下以前自己的认知歧义:找到空白市场。实际是,任何市场都会有多个竞争者,不可能存在完全空白的市场,但公司在不同市场的优势不同,进入具有相对优势的地方才能先生存下来。

再补充一个相关观点:关注能力(能干什么),而非产品。比如淘宝是电商,但是因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数据、AI、计算、架构等),进行拆解组合,推出了营销工具、云服务、咨询服务、视频等;银行的服务输出,也是对自身金融能力的创新、强化,找到底层能力,清算、支付、对账、信贷、信用评级等形成服务产品。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NbSIgFtCiaIKzyajGdaeA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