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學習》拆書稿

說到學習,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習慣:刷到對自己有所觸動的微信公衆號文章就想立即收藏,看到別人分享的好書就想迅速下單,聽到大V推薦的課程就想果斷報名……

因爲總怕自己會錯失什麼。

這是對知識的焦慮。

在當今的知識大爆炸時代,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環境不斷催生的各種焦慮中,自我學習和成長成爲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對自己的要求。

可是大多數人似乎又有這樣的感覺:儘管自己每天那麼努力地在上下班路上學習,回到家裏還拖着疲憊的身心堅持學習,但能力並沒有太大提升,每天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依然感到力不從心,最終也沒有成長爲自己想要成爲的樣子。

問題可能出在哪裏呢?

在這一切的學習之前,大家是否認真想過:該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學得最有效,對我們的成長幫助最大呢?

對於這些問題,相信接下來要講的《好好學習》這本書,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啓發。

這本書的作者是成甲,曾經與查理•芒格——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幕後智囊面對面交談兩小時,是查理•芒格思想的研究者,雖然他的主業是景區設計諮詢,但是他熱愛深入思考問題,對於認知思維和知識管理頗有研究,被羅輯思維評選爲“中國最會學習的人”,《好好學習》便是他對於“學習”這件事的一些感悟和認識的分享。


這本書主要講了以下幾部分的內容:

第一、學習臨界知識,能讓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第二、掌握臨界知識,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樣的心態以及方法。

第三、怎樣發現並將臨界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我們的問題。

下面,我們一一來介紹這本書的重點。

一 、臨界知識,是讓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祕密武器。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臨界知識呢?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應該透過表面的現象,深刻理解問題的本質,然後再用底層的規律去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底層的規律就是臨界知識。

舉個例子,作者成甲曾經應邀在某學習網站上開設個人知識管理課程。他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做好課程頁面的介紹,以此吸引大家付費購買。通常人的做法是打開百度,然後搜索寫營銷文案的相關技巧,然而作者卻換了個思路,先深挖本質,他認爲這其中的關鍵是建立信任,這涉及到心理學的應用。結果結合了心理學知識寫出的文案大獲成功,課程名額全部售出。

這就是底層規律在解決問題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

學習和掌握臨界知識,能鍛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提高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速一個人的成長。

爲探索底層規律而形成的深入思考,可以提升人們的認知深度。

面對爲什麼北京房價會上漲這個問題,一個人給出的答案是“炒房團搞的!”,而另一個人給出的回答是“因爲北京土地供應稀缺,而高購買力人羣又過度集中,所以價格被提高”,顯然後者的回答更深入本質,更有深度。而“供需關係引發的價格變動”,便是這個問題的底層規律。

此外,通常人們的學習還容易進入一個循環模式,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方法,以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這是在提升技術效率。如果能對問題加以總結和深入思考,瞭解問題的本質,找出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那麼這是在提升認知效率。

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就像是換了個提問方式的考題,套用了新場景,但答案還是那個知識點。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規律,任何新出現的問題,都能很快給出解決方法。

所以,這些底層的認知和規律,纔是值得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的知識。


二、掌握臨界知識的心態和方法

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現在的讀書方法,是不是還是和學生時代的一樣呢?

遇到重點的部分就畫線標註,稍微好一點的,可能會摘抄,或者在旁邊簡單寫一兩句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我們是否考慮過,這樣方法,對於已經成年,擁有比學生時代更多的經歷和經驗,但學習時間卻大大減少的我們來說,還是最有效的嗎?

其實以上的讀書方法,是最原始的讀書方法,是低水平的勤奮,是爲什麼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最大原因。

對於“效率至上”的成年人來說,應該採用更高效的讀書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將知識進行內化。

將學到的知識和自己過去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起來,找到新舊知識的差別和聯繫,並且總結出一些規律,這些規律能夠指導將來的行動,解決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這就是內化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的規律,就是這本書一直所圍繞的主題——臨界知識。

所以,改進讀書方法,能幫助我們掌握臨界知識。

而掌握臨界知識,還需要具備兩種底層心態。

心態之一:綠燈思維。

先來說說紅燈思維。如果我們聽到不一樣的觀點就消極處理,進行習慣性防衛,這就是紅燈思維。

這種習慣性防衛其實是一個人的正常心理反應,因爲我們覺得自己的觀點、尊嚴可能會被挑戰,甚至丟面子,所以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先反抗,但是這樣做等於自動關閉了成長和進步的大門。

當我們遇到新觀點時,如果第一反應是:這個觀點和我的不同,那我可以從中學習和借鑑到什麼呢?它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裏呢?

這樣一來,是不是收穫更多,更有可能進步呢? 而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綠燈思維。

很顯然,綠燈思維是高效學習者應該擁有的底層心態之一。

心態之二:以慢爲快

我們知道,在快節奏的今天,時間很寶貴,想要跑在人羣的最前面,速度很重要。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學習更多知識,掌握更多技能,成了很多人的學習目標之一,因此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速成班和短期集訓營也不斷湧現。但是越是這樣,越要警惕“速成”的心態,尤其是在“學習”這件事上。

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花大力氣打通知識阻塞,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而不是追求看起來很花哨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想要快速學會自行車,我們應該把功夫花在一遍遍地練習,反覆尋找平衡的感覺上,而不是一開始就想要幾分鐘內學會21種踩腳蹬子的技巧……

所以,要把寶貴的80%的時間,花在20%的重要問題上,在基本的重要的問題上下功夫,。雖然這看似很慢,但是以慢爲快,纔是高效的學習方式。


認識了正確的心態後,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反思

提到反思,我們很容易想到總結,但兩者是不一樣的。總結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反思是對產生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反思對於事件的思考,要比總結更深入。

通過反思,我們能夠發現已有知識的誤區和錯誤的思維習慣;還有可能產生更多想法,將已有知識應用到更多地方;也能檢查我們是否將學到的新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訓練反思,可以從這三方面着手:

(1)從小事反思。

可能會有人說,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沒有那麼多吧?其實不然,工作或生活中的小事,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工作中的一句回覆,生活裏的一點小情緒,或者一個簡單的小決定,都在更深層次反應着我們的態度和思維方式。通過對這些細節的反思,我們往往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處。

(2)將生活中的事情案例化

我們每天經歷的事情,其實都是一個個蘊藏着啓發的案例。對這些案例進行解讀,總結提取出規律,就是有價值的啓發。

(3)培養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寫反思日記,實際上是回放每一天的生活,把自己的感受、情緒和思考啓發寫下來,每天都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並努力改進,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成長將是飛速的。

以教爲學

學習的更高境界,是教會別人。

在教別人的過程中提高自己。

教別人之前,會督促自己多做準備,從而更能發現知識的盲點,打通知識堵塞;教別人的過程中,可以強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別人之後,別人提出的疑問和提供的反饋,又能讓自己更加全面地認識問題。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並不是指簡單地重複、刻苦地練習,實際上它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而元認知能力是我們對自己思考過程的思考。

可能大家還覺得有點抽象。說得更具體一點,當我們在某些時刻發出這樣的驚歎或感慨:“啊?原來是這樣的啊!”

“原來我之前那麼想是錯的!”

此刻我們的“元認知能力”就已經被激活,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而反思的過程,就是在訓練這個元認知的能力:

“噢,原來我當時是那麼想的”

“我應該那麼想纔對”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對基本的核心知識進行反覆探究和思考,同時把相關知識組合起來,就能形成新的能力。

比如說游泳這件事,一開始只是練習飄浮、呼吸、打水等,當這些基本能力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技能——游泳。

學習知識也如此。比如對基本的營銷概念、市場概念理解透徹後,就能形成市場分析的能力。

而將基本知識進行組合形成新能力之後,再進一步用認知框架將它們聯繫和整合起來。比如在商業分析中,可以將複利、邊際效益、規模效應等組合成一個認知框架,來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

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記錄、回顧和付費購買高質量的知識產生來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能力。


三、怎樣發現並且運用臨界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來源。

所以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去學習和鑽研,尋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識。

比如,很多人喜歡聽演講,我們的情緒會被演講者調動,跟着心潮澎湃。但是如果感興趣,我們是否就可以進一步探究,好的演講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這背後是否有什麼規律呢?

很多的關於演講的暢銷書,寫的正是這些內容。因爲早已有人專門研究和總結了這些規律。如果我們學習和了解過這些規律,就可以在聽演講的時候能明白:“原來他用的是這個技巧”。

而天賦在發現臨界知識的過程中也尤爲重要,因爲天賦能讓你生髮出源源不斷的熱情,能不斷激發你的潛能。

本書的作者成甲,最開始發現自己的興趣是聊天和分享,後來在實踐中又意識到他喜歡激發他人潛能,並且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又願意爲此不斷努力和付出,自己也感到無比地快樂。他熱愛分享和傳播有價值的觀點,這又促使他不斷深入學習和思考,掌握這個領域的基本規律和重要方法,再進一步遷移到其他領域,如此良性循環地發展和提高能力,這其實就是天賦的力量。

學習和發現了臨界知識,接下來怎樣將它們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呢?

答案還是刻意練習。

在不同場景中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以及在不同時間裏,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這其實有些難度,但是我們依然有方法來解決。

直接學習別人是如何應用臨界知識的。比如“得到”裏面萬維鋼的《精英日課》這門課程,就是訓練發現臨界知識和對臨界知識在不同場景中應用的天然練習場+習題集!因爲課程內容是按照“給出一個問題場景+一個解決方案+背後理性思考”的方式展開的。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關注兩點:一是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練習,二是大量地持續練習。

比如怎樣掌握“品牌命名”方法,不是打開百度,按照一篇篇文章裏面提供的“xxx技巧”、“xxx方法”、“xxx原則”一個個進行練習,而是抓住本質,比如“品牌命名的關鍵是降低傳播成本”,按照這個深度認知進行學習和練習。

大量練習需要每天長時間的反思,只有深入地持續地思考,才能一點點地挖掘自己看問題的能力,抓住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


關於臨界知識的應用,我們還需要知道,生活中有一些重要的臨界知識是通用的。

比如複利效應、概率論、二八法則等。

複利效應,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很少能將它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把它僅當成了一個數學模型。其實它是重要的臨界知識,是可以指導人們每一天的行動的重要的底層規律。

我們每一天的努力,其實都是在爲那個“爆發點”做準備。比如李佳琪,每天要試上百支口紅,一年要做將近400場直播,因爲這日復一日的堅持和付出,纔有可能有他的“爆紅”。

又比如,我們在每天的學習、運動、人脈上的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複利效應的應用。

臨界知識,事物底層的規律,能夠引導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看到問題本質,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所以它其實是和我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如果能在生活中綜合運用臨界知識,那麼我們的個人能力將會有質的飛躍。

其實我們也很容易發現,在職場裏,在生活中,越是優秀的人,往往對事物有着越深刻的認知。

因爲認知不同,所以能力不同,能力不同,差距也因此而拉開。

在商業競爭中,具備商業底層認知方法論的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認知優勢形成的競爭優勢在日益凸顯。

所以,會學習,能夠深入思考問題,探尋事物本質和規律,掌握底層認知和方法論的人,才更容易能成大事,成爲新時代的弄潮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