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898- 由一道騰訊面試題喫透 V8 引擎的垃圾回收

騰訊題目如下:

function test({  
  var a = 1;  
  var b = {};  
  var c = {a: a};  
  return c;
}  

執行test後,說一說,堆棧發生了啥變化,最後c的內存會被回收嗎?

題目來自:https://github.com/sisterAn/JavaScript-Algorithms/issues/157

前言

我們知道,JavaScript之所以能在瀏覽器環境和NodeJS環境運行,都是因爲有V8引擎在幕後保駕護航。從編譯、內存分配、運行以及垃圾回收等整個過程,都離不開它。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在網上看了很多博客,包括一些英文原版的內容,於是想通過這篇文章來做一個歸納整理,文中加入了我自己的思考,以及純手工製作流程圖~~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同時本文也會收錄到我自己的個人網站。

爲什麼要有垃圾回收

在C語言和C++語言中,我們如果想要開闢一塊堆內存的話,需要先計算需要內存的大小,然後自己通過malloc函數去手動分配,在用完之後,還要時刻記得用free函數去清理釋放,否則這塊內存就會被永久佔用,造成內存泄露。

但是我們在寫JavaScript的時候,卻沒有這個過程,因爲人家已經替我們封裝好了,V8引擎會根據你當前定義對象的大小去自動申請分配內存。

不需要我們去手動管理內存了,所以自然要有垃圾回收,否則的話只分配不回收,豈不是沒多長時間內存就被佔滿了嗎,導致應用崩潰。

垃圾回收的好處是不需要我們去管理內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實現複雜應用上,但壞處也來自於此,不用管理了,就有可能在寫代碼的時候不注意,造成循環引用等情況,導致內存泄露。

內存結構分配

由於V8最開始就是爲JavaScript在瀏覽器執行而打造的,不太可能遇到使用大量內存的場景,所以它可以申請的最大內存就沒有設置太大,在64位系統下大約爲1.4GB,在32位系統下大約爲700MB。

在NodeJS環境中,我們可以通過**process.memoryUsage()**來查看內存分配。

clipboard.png

process.memoryUsage返回一個對象,包含了 Node 進程的內存佔用信息。該對象包含四個字段,含義如下:

clipboard.png
rss(resident set size):所有內存佔用,包括指令區和堆棧

heapTotal:V8引擎可以分配的最大堆內存,包含下面的 heapUsed

heapUsed:V8引擎已經分配使用的堆內存

external:V8管理C++對象綁定到JavaScript對象上的內存

以上所有內存單位均爲字節(Byte)。

如果說想要擴大Node可用的內存空間,可以使用Buffer等堆外內存內存,這裏不詳細說明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些資料。

下面是Node的整體架構圖,有助於大家理解上面的內容:

clipboard.png
Node Standard Library: 是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標準庫,如Http, Buffer 模塊

Node Bindings: 是溝通JS 和 C++的橋樑,封裝V8和Libuv的細節,向上層提供基礎API服務

第三層是支撐 Node.js 運行的關鍵,由 C/C++ 實現:
1. V8 是Google開發的JavaScript引擎,提供JavaScript運行環境,可以說它就是 Node.js 的發動機
2. Libuv 是專門爲Node.js開發的一個封裝庫,提供跨平臺的異步I/O能力
3. C-ares:提供了異步處理 DNS 相關的能力
4. http_parser、OpenSSL、zlib 等:提供包括 http 解析、SSL、數據壓縮等其他的能力

垃圾回收機制

如何判斷是否可以回收

1.1 標記清除

當變量進入環境(例如,在函數中聲明一個變量)時,就將這個變量標記爲“進入環境”。從邏輯上講,永遠不能釋放進入環境的變量所佔用的內存,因爲只要執行流進入相應的環境,就可能會用到它們。而當變量離開環境時,則將其標記爲“離開環境”。

可以使用任何方式來標記變量。比如,可以通過翻轉某個特殊的位來記錄一個變量何時進入環境,或者使用一個“進入環境的”變量列表及一個“離開環境的”變量列表來跟蹤哪個變量發生了變化。如何標記變量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採取什麼策略。

  • (1)垃圾收集器在運行的時候會給存儲在內存中的所有變量都加上標記(當然,可以使用任何標記方式)。
  • (2)然後,它會去掉運行環境中的變量以及被環境中變量所引用的變量的標記
  • (3)此後,依然有標記的變量就被視爲準備刪除的變量,原因是在運行環境中已經無法訪問到這些變量了。
  • (4)最後,垃圾收集器完成內存清除工作,銷燬那些帶標記的值並回收它們所佔用的內存空間。

目前,IE、Firefox、Opera、Chrome和Safari的JavaScript實現使用的都是標記清除式的垃圾回收策略(或類似的策略),只不過垃圾收集的時間間隔互有不同。

clipboard.png

活動對象就是上面的root,如果不清楚活動對象的可以先查一下資料,當一個對象和其關聯對象不再通過引用關係被當前root引用了,這個對象就會被垃圾回收。

1.2 引用計數

引用計數的垃圾收集策略不太常見。含義是跟蹤記錄每個值被引用的次數。當聲明瞭一個變量並將一個引用類型值賦給該變量時,則這個值的引用次數就是1。

如果同一個值又被賦給另一個變量,則該值的引用次數加1。相反,如果包含對這個值引用的變量改變了引用對象,則該值引用次數減1。

當這個值的引用次數變成0時,則說明沒有辦法再訪問這個值了,因而就可以將其佔用的內存空間回收回來。

這樣,當垃圾收集器下次再運行時,它就會釋放那些引用次數爲0的值所佔用的內存。

Netscape Navigator 3.0是最早使用引用計數策略的瀏覽器,但很快它就遇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循環引用

循環引用是指對象A中包含一個指向對象B的指針,而對象B中也包含一個指向對象A的引用,看個例子:

function foo ({
    var objA = new Object();
    var objB = new Object();
    
    objA.otherObj = objB;
    objB.anotherObj = objA;
}

這個例子中,objA和objB通過各自的屬性相互引用,也就是說,這兩個對象的引用次數都是2。

在採用標記清除策略的實現中,由於函數執行後,這兩個對象都離開了作用域,因此這種相互引用不是問題。

但在採用引用次數策略的實現中,當函數執行完畢後,objA和objB還將繼續存在,因爲它們的引用次數永遠不會是0。

加入這個函數被重複多次調用,就會導致大量內存無法回收。爲此,Netscape在Navigator 4.0中也放棄了引用計數方式,轉而採用標記清除來實現其垃圾回收機制。

還要注意的是,我們大部分人時刻都在寫着循環引用的代碼,看下面這個例子,相信大家都這樣寫過:

var e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
el.onclick = function (event{
    console.log('element was clicked');
}

我們爲一個元素的點擊事件綁定了一個匿名函數,我們通過event參數是可以拿到相應元素el的信息的。

大家想想,這是不是就是一個循環引用呢?el有一個屬性onclick引用了一個函數(其實也是個對象),函數裏面的參數又引用了el,這樣el的引用次數一直是2,即使當前這個頁面關閉了,也無法進行垃圾回收。

如果這樣的寫法很多很多,就會造成內存泄露。我們可以通過在頁面卸載時清除事件引用,這樣就可以被回收了:

var e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
el.onclick = function (event{
    console.log('element was clicked');
}

// ...
// ...

// 頁面卸載時將綁定的事件清空
window.onbeforeunload = function(){
    el.onclick = null;
}

V8垃圾回收策略

自動垃圾回收有很多算法,由於不同對象的生存週期不同,所以無法只用一種回收策略來解決問題,這樣效率會很低。

所以,V8採用了一種代回收的策略,將內存分爲兩個生代:新生代(new generation)老生代(old generation)

新生代中的對象爲存活時間較短的對象,老生代中的對象爲存活時間較長或常駐內存的對象,分別對新老生代採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來提高效率,對象最開始都會先被分配到新生代(如果新生代內存空間不夠,直接分配到老生代),新生代中的對象會在滿足某些條件後,被移動到老生代,這個過程也叫晉升,後面我會詳細說明。

分代內存

默認情況下,32位系統新生代內存大小爲16MB,老生代內存大小爲700MB,64位系統下,新生代內存大小爲32MB,老生代內存大小爲1.4GB。

新生代平均分成兩塊相等的內存空間,叫做semispace,每塊內存大小8MB(32位)或16MB(64位)。

新生代

1. 分配方式

新生代存的都是生存週期短的對象,分配內存也很容易,只保存一個指向內存空間的指針,根據分配對象的大小遞增指針就可以了,當存儲空間快要滿時,就進行一次垃圾回收。

2. 算法

新生代採用Scavenge垃圾回收算法,在算法實現時主要採用Cheney算法。

Cheney算法將內存一分爲二,叫做semispace,一塊處於使用狀態,一塊處於閒置狀態。

clipboard.png

處於使用狀態的semispace稱爲From空間,處於閒置狀態的semispace稱爲To空間

我畫了一套詳細的流程圖,接下來我會結合流程圖來詳細說明Cheney算法是怎麼工作的。垃圾回收在下面我統稱爲 GC(Garbage Collection)

step1. 在From空間中分配了3個對象A、B、C

step2. GC進來判斷對象B沒有其他引用,可以回收,對象A和C依然爲活躍對象

step3. 將活躍對象A、C從From空間複製到To空間

step4. 清空From空間的全部內存

step5. 交換From空間和To空間

step6. 在From空間中又新增了2個對象D、E

step7. 下一輪GC進來發現對象D沒有引用了,做標記

step8. 將活躍對象A、C、E從From空間複製到To空間

step9. 清空From空間全部內存

step10. 繼續交換From空間和To空間,開始下一輪

通過上面的流程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進行From和To交換,就是爲了讓活躍對象始終保持在一塊semispace中,另一塊semispace始終保持空閒的狀態。

Scavenge由於只複製存活的對象,並且對於生命週期短的場景存活對象只佔少部分,所以它在時間效率上有優異的體現。Scavenge的缺點是隻能使用堆內存的一半,這是由劃分空間和複製機制所決定的。

由於Scavenge是典型的犧牲空間換取時間的算法,所以無法大規模的應用到所有的垃圾回收中。但我們可以看到,Scavenge非常適合應用在新生代中,因爲新生代中對象的生命週期較短,恰恰適合這個算法。

3. 晉升

當一個對象經過多次複製仍然存活時,它就會被認爲是生命週期較長的對象。這種較長生命週期的對象隨後會被移動到老生代中,採用新的算法進行管理。

對象從新生代移動到老生代的過程叫作晉升

對象晉升的條件主要有兩個:

  1. 對象從From空間複製到To空間時,會檢查它的內存地址來判斷這個對象是否已經經歷過一次Scavenge回收。如果已經經歷過了,會將該對象從From空間移動到老生代空間中,如果沒有,則複製到To空間。 總結來說,如果一個對象是第二次經歷從From空間複製到To空間,那麼這個對象會被移動到老生代中
  2. 當要從From空間複製一個對象到To空間時,如果To空間已經使用了超過25%,則這個對象直接晉升到老生代中。設置25%這個閾值的原因是當這次Scavenge回收完成後,這個To空間會變爲From空間,接下來的內存分配將在這個空間中進行。如果佔比過高,會影響後續的內存分配。

老生代

1. 介紹

在老生代中,存活對象佔較大比重,如果繼續採用Scavenge算法進行管理,就會存在兩個問題:

  1. 由於存活對象較多,複製存活對象的效率會很低。
  2. 採用Scavenge算法會浪費一半內存,由於老生代所佔堆內存遠大於新生代,所以浪費會很嚴重。

所以,V8在老生代中主要採用了Mark-SweepMark-Compact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垃圾回收。

2. Mark-Sweep

Mark-Sweep是標記清除的意思,它分爲標記和清除兩個階段。

與Scavenge不同,Mark-Sweep並不會將內存分爲兩份,所以不存在浪費一半空間的行爲。Mark-Sweep在標記階段遍歷堆內存中的所有對象,並標記活着的對象,在隨後的清除階段,只清除沒有被標記的對象。

也就是說,Scavenge只複製活着的對象,而Mark-Sweep只清除死了的對象。活對象在新生代中只佔較少部分,死對象在老生代中只佔較少部分,這就是兩種回收方式都能高效處理的原因。

我們還是通過流程圖來看一下:

step1. 老生代中有對象A、B、C、D、E、F

clipboard.png

step2. GC進入標記階段,將A、C、E標記爲存活對象

clipboard.png

step3. GC進入清除階段,回收掉死亡的B、D、F對象所佔用的內存空間

clipboard.png

可以看到,Mark-Sweep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進行一次清除回收以後,內存空間會出現不連續的狀態。這種內存碎片會對後續的內存分配造成問題。

如果出現需要分配一個大內存的情況,由於剩餘的碎片空間不足以完成此次分配,就會提前觸發垃圾回收,而這次回收是不必要的。

2. Mark-Compact

爲了解決Mark-Sweep的內存碎片問題,Mark-Compact就被提出來了。

**Mark-Compact是標記整理的意思,**是在Mark-Sweep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Mark-Compact在標記完存活對象以後,會將活着的對象向內存空間的一端移動,移動完成後,直接清理掉邊界外的所有內存。如下圖所示:

step1. 老生代中有對象A、B、C、D、E、F(和Mark—Sweep一樣)

clipboard.png

step2. GC進入標記階段,將A、C、E標記爲存活對象(和Mark—Sweep一樣)

clipboard.png

step3. GC進入整理階段,將所有存活對象向內存空間的一側移動,灰色部分爲移動後空出來的空間

clipboard.png

step4. GC進入清除階段,將邊界另一側的內存一次性全部回收

clipboard.png

3. 兩者結合

在V8的回收策略中,Mark-Sweep和Mark-Conpact兩者是結合使用的。

由於Mark-Conpact需要移動對象,所以它的執行速度不可能很快,在取捨上,V8主要使用Mark-Sweep,在空間不足以對從新生代中晉升過來的對象進行分配時,才使用Mark-Compact。

總結

V8的垃圾回收機制分爲新生代和老生代。

新生代主要使用Scavenge進行管理,主要實現是Cheney算法,將內存平均分爲兩塊,使用空間叫From,閒置空間叫To,新對象都先分配到From空間中,在空間快要佔滿時將存活對象複製到To空間中,然後清空From的內存空間,此時,調換From空間和To空間,繼續進行內存分配,當滿足那兩個條件時對象會從新生代晉升到老生代。

老生代主要採用Mark-Sweep和Mark-Compact算法,一個是標記清除,一個是標記整理。兩者不同的地方是,Mark-Sweep在垃圾回收後會產生碎片內存,而Mark-Compact在清除前會進行一步整理,將存活對象向一側移動,隨後清空邊界的另一側內存,這樣空閒的內存都是連續的,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速度會慢一些。在V8中,老生代是Mark-Sweep和Mark-Compact兩者共同進行管理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書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中外文章,參考書籍包括樸大大的《深入淺出NodeJS》以及《JavaScript高級程序設計》等。我們這裏並沒有對具體的算法實現進行探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深入研究一下。

最後,謝謝大家能夠讀到這裏,如果文中有任何不明確或錯誤的地方,歡迎給我留言~~

文章來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4383214

歡迎將解答提交至https://github.com/sisterAn/JavaScript-Algorithms/issues/157

1. JavaScript 重溫系列(22篇全)
2. ECMAScript 重溫系列(10篇全)
3. JavaScript設計模式 重溫系列(9篇全)
4.  正則 / 框架 / 算法等 重溫系列(16篇全)
5.  Webpack4 入門(上) ||  Webpack4 入門(下)
6.  MobX 入門(上)  ||   MobX 入門(下)
7. 100 +篇原創系列彙總

回覆“加羣”與大佬們一起交流學習~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100+ 篇原創文章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前端自習課(FE-study)。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