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做B端產品的定價?

前段時間,一直致力於做用戶增長的朋友打算轉型做B端,主要原因是C端飽和,對於大部分業務來講,增長逐步成爲僞命題。做B端產品不同於C端產品,C端產品通常流量和變現是分離的,而B端產品產品本身就需要售賣和變現,因此做B端產品給產品定價是繞不開的問題。本篇聊聊B端產品定價的話題。

定價邏輯

B端產品由於用戶需求場景通常是清晰和明確的,因此極難出現搞半天,產品沒有客戶的問題,最多就是客戶規模的問題。只要有客戶,就涉及給產品定價的問題。B端通常給市場定價有三套邏輯:按成本+毛利定價、按市場競品定價、按客戶預算定價。

按成本+毛利定價比較好理解,就是按照售賣產品所產生分攤的成本,再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作爲定價標準。通常產品的成本包含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實施費用。銷售費用和實施費用相對來講通過估算單個客戶投入即可計算出;研發費用則需要分攤到一定數量的客戶而定。在以上成本的基礎上,再加一定的毛利,例如爲保證50%的毛利,就在成本基礎上乘1.5作爲標準定價。

按成本定價的邏輯,對內對外最有直接簡單,也有說服力。在市場上沒有太多競品參照的前提下,可以採用按成本定價作爲標準定價抓手。例如17年最早做私有化部署推薦時,市場上競品較少,跟種子客戶的合作及定價,更多是按照成本定價的邏輯。

按市場競品定價,則是按照市場上競品通常的定價邏輯作爲參照,確定自身產品定價邏輯。相比按成本+毛利定價邏輯而言,按市場競品定價做參照,則是更加客戶視角的定價邏輯。例如市場上相關競品都定價10w以內,自身的產品按成本+毛利定價15w,肯定是難以售賣出去的,會被市場教育逐步調整定價策略。

按市場競品定價,適用於市場上已經有充分多的競品,且自身產品已經相對成熟。例如20年做推薦業務,就逐步陷入與競品的慘烈競爭,競品採用SaaS模式售賣推薦,定價頗低。爲了打破產品售賣的僵局,就需要參照競品調整定價邏輯。當然按市場競品定價的前提是,產品本身對於客戶最終感知與價值差異不大,進入價格戰的階段。

按客戶預算定價,最好理解。在中國有相當的客戶是按照申請預算,並走招投標流程進行採購的。對於這類客戶而言,以上定價邏輯並不重要,而是看客戶本身有多少採購預算,再根據採購預算填售賣的產品,本質是拿產品匹配預算的過程。

競爭邏輯

以上不同的定價邏輯也會衍生不同的競爭邏輯。

競爭對手之間產品模式差異大,那麼定價不同,也容易被理解。例如市面上,SaaS服務與私有云部署,在價格上默認就會有差異。主打SaaS與私有化的企業,目標客戶體量和付費能力上也會有所不同,會進入錯位競爭,但從長期看,都會走向SaaS+私有化的混合部署能力,最終仍然是同質化競爭。

競爭對手之間產品對客戶可感知的價值相同,那麼就會逐步陷入價格戰競爭。過去幾年從事的智能推薦就是這樣一個市場,對效果關注的客戶也更願意付費,但客戶只感知效果,就會選擇效果差異不大,價格更低的SaaS服務,整個市場逐步陷入慘烈的價格戰,做100個功能,不如調低價格更好解決問題。

按客戶預算定價問題相對簡單,但也尤其考驗商務能力,因爲通常搞定了關鍵決策人,拿到控標權,基本就解決了大部分成單問題。

免費策略

B端市場上,偶爾會冒出採取免費策略的企業或產品,通常免費策略的邏輯是通過免費,快速佔領市場,最後再通過其他增值服務收費。但整體來看,免費策略在B端並不容易達到預期效果。

一方面,基於需求的考量,很多企業採購B端產品,並非只關注價格,也更看重售後服務,對於免費的也是最貴的有清晰認知,因此更願意付費買安心,而非純考慮免費省預算。另一方面,基於成本考量,通常免費的產品,也需要銷售與交付費用,並且尤其交付服務費用,並非邊際成本遞減,而是隨着客戶數量線性增加,這與C端產品輕分發模式截然不同。

定價的本質

產品定價的本質在於塑造共識和降低交易成本。早年知乎live剛出現時,live主可自主定價,出現定價邏輯不統一,聽衆怨聲載道的問題,對業務發展自然也不好,後續改爲統一9.9元定價,既解決了live主亂定價的問題,也符合用戶認知,即便內容差損失也有限。

房地產在綁定城市稀缺資源,定價並不取決於鋼筋、水泥,而是取決於有需求、有購買力的大衆的共識。因此會出現頭部城市中介、房子業主、自媒體共同控制信息發佈與傳播,強行塑造新的共識,擡高房價的問題。今年一線城市調控房價政策,從中介及價格發佈入手,算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關於作者:

小樂帝,一線AI產品經理、簡書科技優秀作者、產品經理讀書會創始人。

「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於愛讀書愛思考的產品人提供讀書推薦、產品思考、以書會友的環境

歡迎愛讀書的產品人分享產品道路上的感悟

歡迎關注:產品經理讀書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