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危機爆發,車企自主化破局?

2021年伊始,汽車行業就遭受到了芯片缺貨的重擊。受芯片供需失衡的影響,大衆、福特、豐田等知名車企也先後受到波及,紛紛陷入生產受阻的焦慮之中。

危機之下,車企開始越發重視其在上游芯片產業領域的自主權,並通過與上游企業合作、計劃生產等方式,來降低芯片危機對行業的影響。不過,在汽車芯片產能短期內難以有效提升的情況下,車企們採取的應對措施效果仍非常有限。

智能汽車迎來爆發期

自2018年汽車行業年度銷量首度出現負增長後,汽車行業就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的跡象。而在汽車銷量下滑的大趨勢下,行業興起的智能化、網聯化,很快就成了各家車企尋找新增長的重要切入點。

隨着政策、技術推動以及車企大量湧入,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生活服務、安全服務等技術應用愈發廣泛,汽車智能化風潮愈發高漲,智能汽車的熱度也因此一路攀升。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8月,國內智能網聯乘用車(L2級)銷量達到164.4萬輛,環比增長7.9%。

汽車智能化愈發興盛的同時,由此衍生的市場需求也開始迅速增長,比如車載芯片市場就從中受益。受行業智能化浪潮影響,汽車行業所需芯片數量開始迅速增長。截止目前,市場中傳統燃油車所需的ECU芯片已經達到70至150個,而智能汽車需要的ECU芯片更是超過了300個。

此外,汽車的車載處理器、存儲器、電源管理等電子器件方面,同樣也需要使用大量的芯片,而一些高階新能源汽車甚至需要的芯片種類達到了150種。暴漲的芯片需求,開始推動汽車芯片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MCU市場規模將近270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300億元,並且這種增長態勢仍在持續。

與此同時,高速增長的汽車芯片需求,也很快就打破了汽車芯片領域的供需關係,使汽車行業缺芯潮愈演愈烈。

缺芯風波隨後而至

從2020年年末開始,汽車行業缺芯的問題就已經出現,到了2021年之後,這個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問題反而愈演愈烈。在芯片危機的衝擊下,寶馬、豐田、奧迪等汽車企業,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中一些企業甚至因此而被迫停產。

而造成汽車行業缺芯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芯片市場整體需求的暴漲,對上游芯片製造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2020年,國內PC、手機等領域芯片市場需求的迅速增長,使芯片行業面臨產能不足的壓力。

比如臺積電的5nm、6nm等先進產線,已經被華爲、蘋果、高通等企業預訂一空。這種情況下,生產週期長、利潤低於行業水平的車載芯片,很難獲得更多產能,進而使得汽車行業面臨的缺芯危機更加緊迫。

其次,生產受阻也是造成汽車行業缺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受日本福島地震、美國暴風雪氣候影響,海外市場中英飛凌、恩智浦、三星、信越半導體等主要汽車芯片企業先後停產,使本就陷入缺芯危機的汽車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芯片危機之下,汽車行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據中汽協調查顯示,受芯片供應危機影響,2021年1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38.8萬輛、250.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5.9%、11.6%,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

隨着芯片危機愈演愈烈,汽車行業面臨的形勢就更加嚴峻。不過,在這場危機中,車企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應對,以減少自身損失。

自主化難解困局

在汽車領域芯片需求暴漲的情況下,車企紛紛意識到汽車芯片在行業中的重要地位。於是,車企通過計劃生產、戰略聯盟等方式,來掌握其在上游產業的主動權。

例如北汽和翠微股份、Imagination集團聯手,在芯片設計領域展開佈局,吉利控股的億咖通科技也與Arm中國達成合作,推動其芯片技術的研發及量產,而掌握IGBT芯片研發技術的比亞迪,則將其芯片業務拆分,提升其芯片製造實力。

此外,車企還通過計劃生產等方式,來降低其在缺芯衝擊下受到的損失。比如大衆集團已經表示,集團將調整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北美、歐洲等地的生產計劃,而豐田、戴姆勒等車企也紛紛降低了產量。

一系列調整的背後,可見芯片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汽車行業的正常生產,使各家企業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因此,在接下來的市場中,車企在汽車芯片領域仍會展開長期戰略佈局,其在該領域的佈局也會更加頻繁。

這種背景下,國內汽車芯片市場也發生了變化,行業自主化步伐進一步加速。不過,對車企來說,其採取的諸多方式依然無法解決企業面臨的缺芯危機,行業面臨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前路仍任重道遠

截至目前,汽車行業因爲芯片危機造成的減產風波仍在持續,雖然多家車企展開了積極應對,但也僅是降低了其面臨的損失,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汽車行業芯片自主化有限的情況下,行業所需的芯片仍主要依賴芯片製造企業生產。而在生產週期方面,汽車芯片從生產到測試再到交付,至少需要六個月的時間,這意味着汽車行業面臨的缺芯問題,至少要到今年上半年之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在這段時間裏,汽車企業仍將面臨着巨大的風險。

目前,臺積電等芯片製造商已經表示將擴大汽車芯片產能,以緩解行業面臨的壓力。據媒體報道,近日臺積電表示將重新調配產能供給,爲汽車行業調整生產計劃,通過擴大產能的方式緩解汽車行業缺芯的問題,進而降低汽車行業面臨的芯片供應壓力。

不過,長遠來看,車企面臨的芯片危機,仍需要其在上游領域掌握更多主導權,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這對車企而言是個極大的考驗。首先,進入芯片技術研發的汽車廠商,不僅需要其在技術方面達到車載芯片的極端性能要求,還需要在良率、成本等方面做好控制,才能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

其次,芯片生產也是車企難以逾越的一道障礙。目前市場中擁有芯片製造能力的汽車企業,僅有比亞迪、中車時代等少數幾家。而芯片製造極高的行業門檻,使得目前大多數車企,仍不得不依賴臺積電、英飛凌、三菱電機等芯片製造廠商。

因此,對車企而言,實現汽車芯片自主化的道路還很漫長。而對於眼下的芯片危機,車企仍只能通過芯片製造商來提升產能,以解決行業面臨的危機,這也意味着車企在短期內仍需要準確瞭解市場的需求以平衡供需關係,以防止過度擴張而導致的產能危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