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與黎明|血與荊棘之歌

如果歷史上真的存在長達千年的混沌,那一定是歐洲中世紀的模樣。

前有羅馬帝國的輝宏,後有文藝復興的浪漫,夾在中間的中世紀漫長、混沌卻又神祕而引人遐思。這是秩序與理性之神鮮少眷顧的時代,這是血與荊棘鋪就的歷史,對於故事的孕育,沒有哪個時代比歐洲的中世紀更具備先天優勢。與前作的宏大磅礴略有不同,肯福萊特的《暗夜與黎明》聚焦在小城王橋的普通人身上,讓時代的波瀾與真實的人生共鳴一曲別有風情的中世紀小調。

因維京海盜的侵略失去愛人和全部家當,不得不開闢新家園的貧窮造船匠埃德加;不願聽從父母安排,爲追求真愛遠赴重洋的貴族之女蕾格納;與同性修士祕密相愛被發現,被流放但仍心懷夢想的修士奧爾德雷德,三個來自不同階級的人同時踏上了王橋的土地,開始各自耕耘自己的命運。

肯福萊特非常擅長將中世紀的歷史背景和風土人情經緯交錯地編制進故事裏,賦予故事所在的世界獨特的氣質。在暗夜與黎明中,讀者能從三個平民、貴族女性、宗教修士三個視角窺探中世紀,而他們所屬的三個階級剛好構成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中世紀。埃德加的視角讓中世紀平民的苦難具象化,即要承擔領主的剝削,一分一釐所衣所食都要被領主搜刮,又要時刻提防維京海盜的燒殺掠奪。但多數平民並不會因爲自身的苦難而憐憫更弱小的人,而是把苦難變本加厲地報復在弱者身上——比如奴隸。而貴族也並非高枕無憂,他們需要在教會、國王、海盜之間周旋,鞏固自身的勢力和資產,算計與陰謀四處暗伏。教會手握知識和信仰,勢力不可小覷,但權利必然滋生腐敗,心懷理想和純真信仰的修士註定前路坎坷。

三個人,三種階級,三條交織並行的冒險征程,《暗夜與黎明》的故事龐而不散,高潮交錯迭起。但對於一部九百多頁的大部頭,讀者的期待不只是一部精彩的小說這麼簡單。故事雖然緊湊,但細看之下,作者的痕跡太重,這導致了勢力之間的博弈和權力流動乍看合理但細想並不自然。尤其是幾次破局,例如埃德加農場被淹沒,突然就尋到鰻魚進而解決了口糧問題,這個巧是作者上帝視角安插的巧,而不是由人物的智慧和性格推動出來的巧。好的作品,精巧的劇情和生動的人物缺一不可。作者要做的是創造一個世界,賦予人物靈魂,讓故事發生並把觀察到的故事訴諸紙筆。而作者這樣多次“插手”劇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物的塑造。就如同塑造一個經典的英雄只需要讓他完美,讓他無所不能功成名就。而塑造一個讓人淚流滿面爲之傾倒的英雄,不是要讓他全然光偉正,而是賦予他陰暗面,讓他自發地去戰勝陰暗面。埃德加、蕾格納、奧爾德雷德當然有魅力,但讀者會覺得他們有魅力理所當然。三個主角的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不夠立體,沒有太多變化,反派角色故事和性格也寡淡了些,不夠有血有肉。這對於九百多頁的故事來說容易讓人疲倦。故事的人物是順着作者安插好的劇情在走,而不是由他們的性格和命運去推動故事邁進。反倒是有幾個配角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埃德加的母親米爾德麗德。

女性角色中,比起蕾格娜我更喜歡米爾德麗德。蕾格娜是貴族之女,出身優渥受過教育,簡單來說蕾格娜的聰明和手段並不讓人意外。而埃德加的母親米爾德麗德出身貧寒但有勇有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拯救了家庭。米爾德麗德雖然命運坎坷但堅毅卓絕,爲了家人寧願自我犧牲,與其他矇昧自私的人相比,米爾德麗德才是暗夜之中燃起的火星。

《暗夜與黎明》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於它是愛之深責之切。埃德加、蕾格納、奧爾德雷德、米爾德麗德用自己的故事書寫了黎明。即使是最深的長夜,黎明也並非遙不可及,總有人能在暗夜之中衝破黑暗,發出自己的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