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深度學習的兩種信源信道聯合編碼

摘要:信源編碼是一個數據壓縮的過程,其目的是儘可能地將信源中的冗餘度去掉;而信道編碼則是一個增加冗餘的過程,通過適當加入冗餘度來達到抵抗信道噪聲,保護傳輸數據的目的。

本文分享自華爲雲社區《基於深度學習的信源信道聯合編碼》,原文作者:技術火炬手 。

信源編碼是一個數據壓縮的過程,其目的是儘可能地將信源中的冗餘度去掉;而信道編碼則是一個增加冗餘的過程,通過適當加入冗餘度來達到抵抗信道噪聲,保護傳輸數據的目的。

經典端對端無線通信系統如下圖所示:

  • 信源 xx 使用信源編碼,去除冗餘得到比特流 ss
  • 對 ss 進行信道編碼(如 Turbo、LDPC 等)得到 yy,增加相應的校驗位來抵抗信道噪聲。
  • 對比特流 yy 進行調製(如 BPSK、16QAM 等)得到 zz,並經物理信道發送。
  • 接收端對經信道後的符號 \bar{z}zˉ 進行解調、解碼操作得到 \bar{x}xˉ。

根據定義信道方式不同,基於深度學習的信源信道聯合編碼(Deep JSCC)可以分爲兩類。

第一類,受無編碼傳輸的啓發,將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和調製聯合設計爲編碼器。

系統模型如下圖所示:

第二類,將通信系統中的調製、噪聲信道、解調模塊抽象爲離散的二進制信道。

系統模型如下圖所示:

第一種模型稱爲基於物理信道的符號編碼,第二種稱爲基於抽象信道的比特編碼。

另一方面,信源可根據其是否具有結構化特徵劃分爲兩類:

  • 結構化信源,如圖像、視頻。
  • 非結構化信源,如高斯信源。

結構化信源是 Deep JSCC 的主要研究場景。由於神經網絡對結構化數據具有強大的特徵獲取能力,並且有針對各種結構化數據設計的網絡結構的出現。

因此,Deep JSCC 相較於傳統設計更具有優勢。

圖像/視頻等具有空間拓撲結構信源適合 CNN 網絡結構,文本/語音等具有時間序列化結構信源適合 RNN 網絡結構。

對於非結構化信源,Deep JSCC 則稍顯羸弱。因爲非結構化信源內部相關性弱,難以去除冗餘。

基於物理信道的符號編碼

結構化信源

Gunduz 團隊1 提出了一個傳輸高分辨率圖像的 Deep JSCC 框架。
發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 CNN 網絡,並在訓練時加入了高斯白噪聲和瑞利衰減噪聲。
提出的 Deep JSCC 框架如下圖所示:

實驗表明,從 PSNR 和 SSIM 數據來看,提出的信源信道聯合編碼比信源信道分離方案更優,在低信噪比的信道環境下,優勢尤其明顯。

Gunduz 團隊2 在前一個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將噪聲反饋模塊融入傳輸系統,以增強編解碼器對變換信噪比的魯棒性。

解碼器將一部分經過噪聲信道的接收到的符號 \bar{z}zˉ 反饋給編碼器,編碼器根據 \bar{z}zˉ 重新計算信噪比,並對編解碼網絡參數進行改進,以適應變換的信噪比環境。

其通信方案如下圖所示:

Jankowski3 提出了一種使用 Deep JSCC 來進行圖像檢索的方案,先提取圖像特徵,然後使用 Deep JSCC 編碼傳輸圖像特徵子,接收端接收解碼特徵子並基於特徵對圖像進行檢索。

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非結構化信源

Saidutta4 提出了一種應用雙編碼解碼結構的 Deep JSCC 方案對高斯信源進行編碼傳輸。
訓練時採用 MSE 優化器。

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Saidutta5 提出了基於變分自編碼器對高斯信源編碼的 Deep JSCC 方案,通過假設接收信號和重構信號的高斯統計特性,給出了正則化 MSE 損失的可變上限證明。

Xuan6 提出了一種基於 RNN 對高斯信源編碼的 Deep JSCC 方案。

其不需要獲取信源的先驗信息,並在理論上證明了 Deep JSCC 的有效性,同時證明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編碼器與基於混沌動態系統(Chaotic Dynamical System)的編碼函數之間的相似性。

系統框架如下圖所示:

基於抽象信道的比特編碼

與傳統符號流的 Deep JSCC 方案不同,二進制信道下傳輸離散比特流無法計算反向傳播梯度。因此,離散信道的嵌入也比物理信道的嵌入更爲複雜。

近年來,神經網絡離散化7和離散自編碼器8的發展,爲上述難點提供瞭解決思路。針對離散化神經網絡的問題,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得分函數估計器替代梯度9。由於該估計方差較高,一部分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公式和控制變量來解決該問題10。

另外,爲了達到使離散隨機變量連續化的目的,Jang 和 Maddisonet 分別提出了 Gumbel-Softmax 分佈11和 Concrete 方案12。

結構化信源

Choi13 提出了一種使用離散自編碼器對圖像進行抽象信道的比特編碼方案。爲了保留編碼的硬離散性,使用了多樣本變分下界目標,用於獲得低變差梯度。

系統結構如下圖所示:

其使用圖像及其二進制表示的互信息的變分下界來訓練模型,以獲得更好的魯棒性。

Song14 提出了新的正則化方法 IABF(Infomax Adversarial Bits Flip) ,以增強 NECST 的壓縮和糾錯能力,提升魯棒性。並提出了新的損失函數,實現了網絡對高維數據更有效的優化。

Shao15 基於輕量級 CNN 網絡提出了可部署到計算能力有限的移動設備中的低功耗 Deep JSCC。

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Farsad16 提出了基於 RNN 結構的 Deep JSCC 方案,以對文本信源進行編碼傳輸。採用裏德-所羅門(ReedSolomon)碼對信道進行編碼;結果表明,當編碼比特較短時,該方案比傳統方法具更低的單詞錯誤率。

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非結構化信源

Carpi17 提出了一種基於強化學習的 Deep JSCC 方案,採用了比特位翻轉解碼(bitflipping decoding)、殘差信念傳播(residual belief propagation)和錨解碼(anchor decoding)三種算法,讓解碼器由數據驅動去學習最佳的解碼策略。

  1. [2019 TCCN]
    Deep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for Wireless Image Transmission
  2. [2020 JSAIT]
    DeepJSCC-f: Deep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of Images with Feedback
  3. [2019 ICASSP]
    Deep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for Wireless Image Retrieval
  4. [2019 DCC]
    M to 1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of Gaussian Sources via Dichotomy of the Input Space Based on Deep Learning
  5. [2019 ISIT]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for Gaussian Sources over AWGN Channels using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6. [2020 SPCOM]
    Analog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for Gaussian Sources over AWGN Channels with Deep Learning
  7. [2019 TPMI]
    Learning Deep Binary Descriptor with Multi-Quantization
  8. [2018 NIPS]
    DVAE#: Discret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with Relaxed Boltzmann Priors
  9. [1992 ML]
    Simple Statistical Gradient-Following Algorithms for Connectionis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10. [2017 NIPS]
    REBAR: Low-variance, unbiased gradient estimates for discrete latent variable models
  11. [2016 ML]
    Categorical Reparameterization with Gumbel-Softmax
  12. [2016 ML]
    The Concrete Distribution: A Continuous Relaxation of Discrete Random Variables
  13. [2018 ML]
    Neur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14. [2020 AAAI]
    Infomax Neural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via Adversarial Bit Flip
  15. [2020]
    BottleNet++: An End-to-End Approach for Feature Compression in Device-Edge Co-Inference Systems
  16. [2018 ICASSP]
    Deep Learning for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 of Text
  17. [2019 AACCCC]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Channel Coding: Learned Bit-Flipping Decoding
  18. [2020 電信科學]
    基於深度學習的信源信道聯合編碼方法綜述

 

點擊關注,第一時間瞭解華爲雲新鮮技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